摘要:企业经营者都想把企业做强做大长盛不衰。但现实很残酷,也不小心,企业就掉进了万丈深渊。研究企业衰落,就具有极大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失败;素养;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283-01
史玉柱写过一篇文章《中國民营企业的13种死法》。作为中国企业界东山再起的代表人物,史玉柱的归纳可谓货真价实。不过看过这篇文章的人,稍微注意下都能看出来,这些死法诸如“不正当竞争”、“媒体的围剿”、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等等,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一方面没有分析企业家或企业的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没有给出避免失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人总喜欢成功、羡慕成功、关注成功,学术界研究企业失败的人并不多,最著名的当属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他的成名作《大败局》,共两部,剖析了十九个失败案例。从事长达13年商业记者的吴晓波,用一种特有的生动手法来解读这些失败案例,让读者大有酣畅淋漓之感,如庖丁解牛般。每读一个案例,仿佛都身临其境。这些案例足够典型,吴晓波分析的亦入木三分。不过这些案例互相独立,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从吴晓波后来的作品来看,诸如“三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和《历代经济变革得与失>,以及去年出版的《腾讯传》等,他大概对失败企业的研究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商业发展史的研究中了。
研究企业失败本身就是个小众课题,专门耗精力研究企业失败的人并不多。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有时候喜欢辩证看问题。在多年的企业管理生涯中,换个角度来研究企业,看看一个企业究竟如何衰败。在这个烧脑的探索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企业不仅要渴望成功,更要避免和远离失败,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失败。强烈觉得研究企业失败有极大的学术和实际价值,甚至不亚于研究企业是如何成功的。早些年市面上很流行成功学,至今依然受很多人欢迎。那么研究企业是怎么失败的,不妨称之为“企业失败学”。
既然称之为“学”,如会计学、管理学、成功学等,自然要自成一套体系。五年前,笔者开始关注企业失败学,经过无数案例的探讨和验证,总结出企业失败学的初步体系。毕竟是一门相对比较冷僻的区域,研究关注人并不多,所以我也只能算是多关注了点而己,又才疏学浅亦不算真正的学者,所以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之为“学”。
简单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企业家或企业为什么要正视失败。没有人想失败,但往往事与愿违。不经意间可能失败就来敲门了。企业家和企业一定需要务实,所以必须面对失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直面惨淡的人生。有时候和一些想创业的朋友聊天,我经常强调一个观点,先别想创业成功会如何,而是要想想假如失败了会怎么样。
第二部分探讨企业失败的种种原因。企业成功的原因大都相同,而失败的原因干差万别。研究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案例,通过若干案例的收集、对比、分析,其实这些千差万别的原因进行归纳概括无外乎重点就是那么几条。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旦如此,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那么失败,主要也就三个因素,首先,最主要的是人出了问题。比如由于企业创始人犯了低级错误,带给企业难以估量的损失,比如,创始股东之间内讧,内耗最终把企业耗干耗尽。此外,人才浪费和人才跟不上,都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其次,是地利,亦指企业自身的运营和管理。诸如战略不到位,文化不匹配,营销跟不上,产品出问题,等等,稍不留神,就会把企业带入万丈深渊;
最后,天时是否恰当。有人总结成功企业的九条属性,最后一条就是运气比较好。但是如果生不逢时或者说运气太差了,现实中,由于时运不济的而衰落的企业不在少数。 “企业失败学”由于带有“失败”二字,仿佛满是负能量。事实并不如此,恰恰是从这些失败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带来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第三部分,要认真的学习失败,远离失败。简要总结出企业避免失败的七大原则:
(1)提升领导素养,别让一只羊带一群狼;
(2)不要盲目扩张,避免陷入好大喜功的陷阱;
(3)克服创新不足,避免企业陷入守旧的泥潭;
(4)减少团队内耗,高层失和是企业最无情的杀手;
(5)塑造积极文化,文化滞后会使企业了无生气;
(6)避免信息失灵,没有什么比信息闭塞更恐怖;
(7)不可失去诚信,企业不可缺失生存的资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