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德育;传统文化;动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246-01
一、前言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让高校动画专业乘着文化振兴,重视传统文化的大潮在人才培养上改革更新,更有特色地培养出类拔萃的动画专业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动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供给。
二、关于动画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梳理
文化部将动画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2004]8号)文件,提出了对国产动画的创作的扶持;2005年,(国发[2005]10号)文件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都提出了要支持发展动画产业;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加强动漫产业发展;2008年7月,国务院确定的文化部“三定”方案(国办发[2008]79号)文件让文化部负责动漫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8月3日,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17条推动动画专业发展的政策意见;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继续支持中国原创动漫出版。2017年中国在线动漫用户规模也达到1.63亿多,庞大的用户规模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需求市场。
三、传统文化传播与动画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
针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研究相对薄弱,值得系统研究,缺少把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创意,缺少利用新时代让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易行的接受方式。以动画专业为例,传统文化传播与动画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需要就从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入手,再将挑选出来的可融范畴与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映射,采取显性与隐性两种融入方式,逐一探究融合路径。
从德育内涵入手,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整合现代技术与新型媒体形式,利用多途径、多媒体从德育内涵入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与时俱进,使用新思维实现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传承与教育。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动画人才培养融合寻找精神支持。以传统文化项目融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和项目化课程教学,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梳理动画创作,从动画传播的角度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使两者互融共生,转变动画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文化创作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統文化传播与专业创作结合的认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关系的思考。
四、动画人才培养中的德育教育构建
在媒体融合视域下,整合现代技术与新型媒体形式,利用多途径、多媒体,从德育的内涵入手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研究。
1.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首先,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次,解读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如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家庭美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信仰道德教育等,聚焦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再次,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梳理其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思想文化内容,提炼其中体现德育的内容,萃取精华,提炼符合当今时代的思想观点,并作出当代性的阐释。
2.形成虚拟与现实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融入教育传承路径。基于媒体融合优势,选择媒体以及传播领域,采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现代技术手段,集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选择隐性与显性融入的方式实施动画人才的德育研究。跨界融合尝试通过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交互技术等手段,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传播媒介,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传播平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教育传承路径。
3.形成多位一体的融入教育传承模式。分解动画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德育模式。采用课内课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德育一一映射。利用课堂宣传教育,发挥德育主体作用,利用校园、班级传统文化活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对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情感德育模式进行显性与隐性融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教育传承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内容丰富,在媒体融合视阈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德育创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融入方式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和深入研究、发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媒体融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德育研究,项目编号:2010-GX-432。
作者简介:张小玲,女,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传统文化传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