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岩山寺《鬼子母经变》图像文本的流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2696
谢津

  摘要:岩山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繁峙县天岩村,岩山寺文殊殿东壁的整铺《鬼子母经变》是目前为止所知的唯一铺完整根据佛经典籍描绘出的经变图像。整铺壁画根据佛经记载,从鬼子母生前为牧羊女开始到投生夜叉国,最终皈依佛门为终,以生动精美的院体画风为世人呈现了一副生动形象的世俗性的《鬼子母经变》图。本文以“鬼子母经变”这一图像为例,根据佛经典籍与壁画图像进行对照,阐释其内容与意义。

  关键词:岩山寺壁画;鬼子母经变;内容;意义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5-0160-01

  山西省繁峙县沙河镇天岩村的岩山寺,古称灵岩寺、灵岩院,是各方僧俗朝拜五台山的必经之所,据寺内现存金正隆三年《繁峙灵岩院水陆记碑》(参见柴泽俊《繁峙岩山寺》,文物出版社)碑文记载,金太宗完颜晟(1123-1135)为“荐救”阵亡将士,仿效李世民超度战争亡灵,在此建寺。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当时不仅修饰殿堂,泥塑佛像,彩绘壁画,使用昂贵的琉璃材料进行装饰,在功成之后,还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水陆道场:后又续建文殊殿(南殿),并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绘制完成文殊殿壁画,其中文殊殿东壁的鬼子母经变图为岩山寺壁画的精华,也为鬼子母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实例典范,本文即以此为中心展开。

  一、《鬼子母经变》图像的内容

  东壁的鬼子母经变始于北侧,也就是说故事的顺序是从北向南表现的。鬼子母经变的叙述以环形方式进行,故事的发展是从东壁的北侧向南,然后再转回北侧,最后故事的结尾在北侧与开头交汇。东壁鬼子母经变整铺壁画,以佛陀与弟子菩萨为中心,故事分布左右,相关的经变情节也被中间的一铺佛像分割开。画面的叙事从左向右(从北向南)展开,但中间的情节组织得有些混乱。

  经变画面故事有:

  应邀法会;向独觉发恶愿;投生夜叉国;与半支迦和五百鬼子图;报告国王、祭祀夜叉;僧人以钵做法;佛将爱奴收入钵内;鬼子母向龙王寻子;鬼子母向毗沙门寻子;可辨识榜题有“爱奴”二字的打斗处;鬼兵奋力打斗;放出爱奴(壁画结束)

  二、岩山寺壁画作者王逵

  据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无题碑”碑阴题名中记载,岩山寺水陆殿壁画绘制任务是由“御前承应画匠王逵“携“同画人王道”等人来共同承担的。在南殿西壁壁画的南侧上部有“大定七年前口0二十/八日画了灵岩院普口口/画匠王逵年陆拾捌/并小起王辉宋琼/福喜润喜”的字样。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逵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岩山寺南殿西壁上。这两处题记告诉我们,岩山寺壁画的创作和绘制都是由“御前承应”画匠王逵领导着画工们完成的。从“无题碑”碑阴题名中“御前承应画匠”可以得知,王逵在金朝宫廷中服役过。按照当年的吏制,王逵这位隶属于少府监图画署的“图画匠”,也在“宫中诸局分承应人”范围之内。

  三、《鬼子母经变》图像的文本依据

  对目前所见的资料来看,整铺鬼子母经变粉本流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岩山寺的整铺形式的鬼子母经变图也是孤本,因此无法与同题材的图本进行横向比较。作者王逵对这铺壁画的创作定是运用了多种元素并将其结合起来,共同组成了这铺完整的经变壁画。在壁画中,在一处打斗画面右边的一处榜题启发了笔者这时宋代流行的“忏法演唱”,即类似唐代“变文”或“说因缘”的“说经”形式,可能是壁画情节依据的文本。通过宋周密著《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可知,在两宋將佛经或历史故事变化为一般民间的“白话”是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如小说、讲经史、唱京词、说诨话等,并且在当时这些领域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艺人,说明其在民间喜闻乐见的程度。本文在此关注的是一种“说经”或“诨经”的演说形式。据研究称,杨讷本“鬼子母揭钵”等这类内容的剧本多是源自早期的宋本。由此,在这部遗存的珍贵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线索,以期还原宋代可能存在的“鬼子母俗讲”或“变文”,并设想这些“俗讲”或“变文”为王逵的壁画提供了文本依据和榜题内容。

  综上,笔者认为王逵所画“鬼子母变相”,除了有宋代“揭钵”戏文作为文本,由于壁画是全部鬼子母因缘故事的经变画,笔者最主要的意图是通过戏文的存在,推测当时可能有非常流行的鬼子母因缘“变文”或“诨经”之类完整的演说文本,这个“俗讲”可能才是王逵整个鬼子母变相的文本依据。遗憾的是由于戏本只保存了“揭钵”部分,而可能存在的完整的鬼子母“诨经”,由于宋以后此神的不再流行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1]柴泽俊,张丑良.繁峙岩山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潘潔兹,丁明夷.岩山寺金代壁画[UJ].文物,1983(01).

  [3]李翎.政治的隐喻: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研究(上)[J].吐鲁番学研究,2015.

  [4]李翎.政治的隐喻:岩山寺金代鬼子母经变研究(下)[J].吐鲁番学研究,2016.

  [4]孟嗣徽.岩山寺佛传壁画图象内容考释——兼及金代宫廷画家王逵的创作活动[J].故宫学刊,2005(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