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文化馆,贵州 遵义563000)
一、数字化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
(一)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传传统的保护方式是拍照,记录收藏,通过这些方式工作人员也保留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拍摄角度存在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信息内容不真实,且并不适合去传承和发扬的特点。相反数字技术的到来,可以直接通过立体扫描,图文扫描,等技术完善信息的真实性,而一些云存储,数据库等等数字化技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二)通过数字化进行展示和传播,为其共享提供了虚拟的平台
经过数字化的采集和存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现之后,可以通过技术,添加光和电,以平面或者立体的方式在大众的面前展示。大体可以分三个步骤,第一,利用3D 动画技术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现。第二,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其中包含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等信息。第三,在利用公众的平台将这些处理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并充分的利用和展示。二、数字化背景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利用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的基础之上,为了保证其不杂乱无章,可以对其进行深刻的研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整体性,再结合一些人类学,社会学从多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再根据时间的演变,建立其具体的分类,比如像素材库,符号库类似的分类标准。(二)建立数据统一的采集标准
目前在我国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建设均有自身的一套流程,在技术的使用,管理,标准上面均不一致。随着现代技术的普及,为了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致性,必须采用一致的数据采集的标准。可以依托最新的信息技术,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服务和需求,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技术标准,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字化采集,描述,管理保存,这样也更方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三)创建综合服务体系
单一的数字化模式有其自身的缺点,文化空间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的特性。因此结合数字化的特征,构建综合服务体系,有利于更好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数字化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年代久远,要想还原其清晰度和完整性,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服务体系时,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进行采集,比如将原本的数据进行采集并推演,在利用三维立体扫描技术,最终建立三维的动作模型。
2.利用情景来建立模型。根据采集到的三维非物质文化的基本数据,将其场景利用数字化生成技术,将角色,动作都转变为技术,最终通过数字化来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场景,动作,角色。实现技术和3D 的来回转换。
3.对数字化的资源进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的信息必须进行有效的保管,传统的方式就是人工保管方式,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可以通过一些存储的技术,数据库的技术等等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存储并利用。
(四)建立数字虚拟博物馆
数字虚拟博物馆,即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的方式进行收藏,管理并展示。通过互联网的渠道也可以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便于后人的研究。可以将计算机应用于数字博物馆的领域,不仅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和手段,而且也方便了阅览者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详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从而满足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追求。数字化的博物馆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也满足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任何人在任何的时间只要通过数字技术,就可以轻松的获得想要的文化信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利用和共享。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字化的博物馆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借助三维动画,还原了真实的场景,加深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印象,对传统的实体博物馆也是一种弥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化的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数字化的利用,将数字化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建立信息数据的分类和采集,以及一系列的综合服务,保证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并发扬光大,从而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