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粤剧脸谱,和我国各地方戏曲剧种的脸谱一样,都是一种夸张性的面部化妆艺术。这种特殊的化妆手段,是通过强烈的色彩,运用装饰的、象征的手法来刻画戏曲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及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因此,当观众看戏时,通常一见脸谱角色登场时,看其妆容便知其人物是正义或是奸邪、善良或丑恶。这能使观众欣赏和理解人物性格,使剧中人的性格更鲜明的艺术手法,脸谱的勾画和角色的身份,现如今已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性和典型化的民族艺术。
关键词:粤剧脸谱;色彩;脸谱角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56-01
一、粤剧脸谱常用颜色及意义
脸谱简单来说就是图案化的性格装扮和艺术化的表示,人物不同和角色不同,圖案与色彩就会有所不同,古代的面具和涂面化妆一般较为简单,通常只有红色、黑色、白色三种与人的皮肤相近的颜色。随着戏曲剧种的形成,脸谱的色彩和图案逐渐演变为从简单到复杂,综合绘画、视觉、艺术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几种:(1)红面面谱,是以红色为主色彩勾画的面谱,称之为“红面”,表示角色示正义、忠耿的人物特点。(2)金面面谱,统称“金面”,是以金色油彩为主色调勾画的脸谱,表示角色威严勇猛;(3)白面面谱,是以白色为主调色彩的面谱,统称“白面”,是以白色为主调色彩的面谱,在戏曲脸谱中通常代表着多疑、善诈的奸臣。(4)黑面面谱,以黑色油彩为主的面谱,统称“黑面”,在中国传统戏曲脸谱中,黑色象征粗猛,性格暴躁以及豪放的角色性格,多是性格刚烈的、忠猛威猛的武将。(5)五色面面谱,是以五种或五种以上的颜色画成的脸谱,传统粤剧称之为“五色面谱”,主要是戏中鬼怪、妖魔或天上星宿,神仙下凡转世等角色。(6)象形面面谱,主要是表现戏中的动物、妖怪,或是动物变成人的角色所勾画的面谱。(7)阴阳面面谱,表现形式是在面部两边分面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和图案,阴阳面面谱较为特殊,也较为少见,它是由于剧情内容及戏中角色形象的需要,通过开面表现角色的特点的特殊面谱。以上七种粤剧脸谱,较为少见的是金面面谱与阴阳面谱,
随着与各地方剧种的交流与接触,粤剧从中吸收了别地方的特点,从最先的黑白脸变成了现在的“三块瓦”、“五色脸”、“金银色”等新的粤剧脸谱形式,大大地丰富了净、丑行当各类人物的形象表现手法。及后,粤剧艺人进一步发展粤剧脸谱艺术,根据传说、典籍的描写,创作出一批颜色艳丽,极具个性的脸谱。如单雄信的“面如蓝靛”,包拯的“面如生铁”,关羽的“卧蚕眉”等就是鲜明的例子,从而使各类人物的特征更好的展现出来。
二、丑角脸谱的色彩特点
丑角脸谱,样式不多,绘式较简单。分为“文丑”和“武丑”,一般在剧目中是以喜剧较诙谐的角色出现,丑角化妆的特点是在鼻梁或眼窝问涂抹白粉,文丑俗称小花脸,多以用长方形或椭圆横尖型或是像生活常见的用具来做一个形态勾画。底妆妆容较淡雅,武丑更多的是运用动物形状来勾画,其中蝙蝠形较为常用。除了以上的文丑武丑之外,还有一个女性角色叫彩旦,是在旦角中派生出来的。俗称媒婆,也是较为诙谐幽默搞笑的一个女性角色,在化妆中以几何图形或在脸上点颗“痣”,或是加重脸部腮红的位置来刻画彩旦脸谱这个角色。
三、净角脸谱的色彩特点
净角脸谱款式较多样,颜色丰富。最早的净角脸谱是涂抹全脸,即在整个脸部只涂一种颜色,多用于黑色和白色,随着时代变迁,粤剧先辈们的创新,现用于脸谱上的已不止于红、黑、白三色,现能看到的是其它更多的颜色一起展现在脸谱上,用更复杂的脸谱来表现剧目的众多角色。净角行当分为“正净”和“副净”。正净就是我们常能看到剧种五颜六色的“大花脸”,正净的脸谱纹样相对于下面所说的“二花脸”纹样会较简介大方。副净又称“二花脸”,在脸谱中纹样较花俏。
四、“主色”是脸谱的标志性颜色
粤剧脸谱的用色规律一般分为三种:单色、双色和多色。应用在脸谱上的颜色除了以上所说的红、黑、白、金、蓝,还有紫、灰、粉、绿等等十几余种颜色。除了用来大面积涂抹在脸上外,还能运用在图形的勾画上,如眼窝、眉窝、鼻窝、嘴岔的位置突出人物的五官,还用于绘制额头与腮红边上的花纹,作为突出骨骼、皱纹与肌肉的纹理。
“主色”是每个脸谱上必须有的颜色,它能刻画出戏中角色的性格、气度和品格的重要手段,色彩的不同展现出的含义就会有所不同。它是利用某种颜色的寓意和象征性来刻画角色的性格、气度的重要手段。
一个脸谱除了用“主色”之外,还需要用其它的辅助色进行刻画,主色做底色后,用辅助在其之上勾勒与晕染,称之为“副色”。
五、结语
总的来说,粤剧脸谱既有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作为刻画剧种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化妆手段,脸谱是粤剧艺术不可分割的遗产,我们应该加以传承与保护,使广东本土文化粤剧有更好的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