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蕴,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时至今日,杂技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呈现出宝贵的文化价值。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中国杂技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杂技;发展趋势;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152-02
一、中国杂技发展概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7年,秦代皇帝胡亥就曾在宫殿里观看歌舞杂技。这种把杂技、歌舞、戏剧汇集起来表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以后各个朝代。从秦汉时期开始,杂技就已备受瞩目,呈现繁荣发展之势,历史上各个朝代也绽放出不同的杂技艺术风采。
经过长期的发展,杂技在中国不同省市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著名的吴桥杂技,濮阳杂技,堪称中国杂技的南北两故里。另外,山东的聊城,天津的武清,河南的周口,湖北的天门等也都是中国的杂技之乡。
中国杂技的技术难度高,善于挑战极限,且具备杂技世家的技艺传承,因而体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特征,如杂技故事剧《花木兰》、杂技舞蹈剧《梦幻西游》,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学成果与杂技艺术结合的典范。中国杂技源远流长,不仅受到国人的欣赏,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荣获赞誉,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造就了杂技的独特品质。杂技艺术富含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交叉的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文化修养、艺术细胞都在不断发展,因而也推动着杂技的创新。
当代杂技更加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创造,赋予杂技表演者不同的角色身份,使杂技表演更加有血有肉。同时当代杂技还善于融入舞蹈、戏剧元素,推动杂技表现形式的创新,充分展现出当代杂技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发展、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杂技演出的市场日渐兴盛发达,各地政府开始按照杂技演出特殊要求,出资兴建起一批专供杂技演出的大型演出场地,如:武汉杂技馆、河北艺术中心、上海马戏城、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院等等。
同时,杂技艺术家的艺术视野也变得十分开阔,他们以更加通达的艺术态度、更加全面的艺术素养和更加国际化的艺术品位在多年来的艺术实践中,从创意、技巧、编排、道具、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许多方面创新出新的杂技模式,让我国的杂技迈上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成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现代娱乐形式。一直以来杂技艺术始终保持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色,日益精妙的杂技技艺,让中国杂技艺术走出国门,冲往世界。中国杂技艺术锐意进取,紧跟时代,不断地向更新、更难、更稳、更美努力,现代中国杂技的繁盛使杂技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主打项目,中国在世界杂技大赛的舞台上捧回一个又一个的金牌,杂技被公认为我国表演艺术在国际演出市场中获奖最多、创汇最多,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
另外,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让全球人民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不断吸引着更多外国友人来华,为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搭建了桥梁。
二、当代杂技的市场化发展
杂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当代杂技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积极推动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审美意识增强,杂技更加为人们所欣赏,这是其发展的需求所在。同时还应看到,辽阔的幅员中不乏杂技发展的低迷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虽然杂技之乡众多,历史积淀深厚,但目前主要是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城、北京保利剧院等有限几个场所进行长期杂技演出,具备较大的演出规模,很多省市的杂技演出并不是长期进行,只是根据不同的节目需要、文化节日庆祝需要等而进行表演,因而当代杂技不免显得有些萧条。
2.中国杂技艺术风格独特,备受世界瞩目,这从古往今来的国际交流成果就能得到证明。然而在当今的世界杂技表演中,中国杂技特有的资源不仅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优势。
比如在国际市场上竞相压低价格,演出费用很低,声势和知名度不及国际大型艺术团等,都给中国杂技的国际市场开拓带来巨大压力。
3.很多杂技之乡人才辈出,并且具备长期的流派传承,文化艺术结晶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但缺乏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只能被动接受演出邀约,或是推销自己的节目。久而久之,演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影响到后备人才的积累。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技艺创新使杂技形成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当杂技不再是人们必要的谋生手段时,杂技艺术的传承就必然要面临新的困难。
三、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杂技虽然并不是仅限于国内的艺术表演形式,但中国杂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包括杂技艺术在内的文化艺术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代杂技艺术应当始终坚持创新的创作方向,从传统文化、姊妹艺术中汲取、吸收有益元素,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在内涵上提升品质,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
(一)继承,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继承是创新的源泉。在悠久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杂技艺术形成了很多独特而宝贵的技术、技巧与特色。应当始终坚持“去芜存菁、去糟取精”的艺术原则,对传统杂技艺术中的精华加以继承与发扬,使之成为当代杂技艺术中的“内核”和主体构成,使传统杂技的技巧、原则、规律在当代杂技艺术中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当代杂技应当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有持续开拓创新的动力和后劲。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杂技中的精华部分,如传统杂技中的蹬技、顶技、手技、车技等技巧以及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可以将这些巧妙地融入到当代杂技艺术表演之中,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寻找杂技艺术创作的灵感,如将一些传统故事引入到杂技表演中,提升杂技创作的文化品质。
杂技艺术之乡应当建立专业的杂技艺术学校,而且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要的支持,不仅要发展基础的杂技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向高等教育迈进。杂技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要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市场开发人才。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在重点的省市成立专业化杂技人才教育基地,广泛积累后备力量。政府也应当重视保护杂技生态环境。比如中国的吴桥,其杂技节目多,门派多,绝活多,群众基础广泛,杂技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主题社区、主题公园、文化节等方式,使地区特有的杂技生态文化代代传承。
(二)融合,从姊妹艺术中吸收借鉴
杂技艺术本身就是一项融汇了多类型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融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艺术都不可能是完全孤立存在的,杂技艺术与音乐、戏剧、舞蹈、武术等姊妹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杂技艺术应当充分发挥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艺术特质,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之中继续有益的营养成分,使之为己所用,成为自己的艺术特色与亮点,吸收和借鉴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艺术元素,最终实现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
(三)发展,借助现代的艺术手段
在杂技艺术事业中,可以设置一个个的发展目标作为艺术创新的努力方向,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通过有效的创新手段来不断地实现这些目标。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更加便利的艺术手段。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绚丽的灯光、多变的音乐、精良的设施设备,实现杂技艺术的艺术突破,创造出更加绚丽精彩的艺术效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的艺术享受。
各地政府部门也应发展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如组织大型主题杂技晚会、电视特别节目、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等,使各地的优秀杂技节目向外传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精彩的演出,领略中国当代杂技的风采,并从中带动杂技的市场化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