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际“汉语热”背景下的冷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1075
唐景杰 祝艺琳

  摘 要: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在汉语国际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冷静思考,本文从经济、文化、政治、汉语、教师与教材等方面入手,探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关键词: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7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作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汉语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到学习汉语的庞大的队伍当中來。当国人们正为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而感到欢欣鼓舞时,存在于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面对全球“汉语热”,我们只有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才能保证汉语“走出去”的优质高效。

  一、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考古资料已经证明,秦代汉语就已经通过民间交往实现了传播,在中东和日本也分别发现了有汉语印记的文物。进入唐代以后,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大幅提高,周边国家纷纷学习汉语,日本还数次派遣“遣唐使”来我国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清时期,随着到东南亚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进入近代,随着中国国门被打开,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在中国这个原料和资本商品产地的地位,西方列强开始重视学习,但这一阶段的汉语国际推广是被动的,且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会经济长足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汉语的国际推广步伐加快。根据数据,自2007年成立孔子学院总部以来,截至 2015年12月,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仅次于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可以说,汉语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通用语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骄人成绩。

  但是,孔子学院的境外的教学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存在“遇冷”状况。2014年9月25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宣布停止与孔子学院合作之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于10月1日宣布,于2014年年底终止与中国孔子学院已达5年的合作,不再续约,这是一个星期以来第二所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的美国大学。2015年1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该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网站发布通告说,大学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于2014年年底到期后不再续约,孔子学院将于6月30日关闭。

  这些对于孔子学院发展的“消极事件”,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作出深刻研究与思考。

  二、国际“汉语热”背景下的冷思考

  (一)了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而中国经济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就业和创业机会。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多的动机,如了解中国文化、满足好奇心等,但汉语与西方表音文字有巨大的差异,学习难度较大。功利性目的是许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最基本的动力,即学好汉语能给他们带来许多求职和就业的机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中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领域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影响力日益增强,作为制造业大国和拥有世界最庞大人口的国家,为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业机会。来华直接投资以及从事贸易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外国公司要与中国人打交道,就需要大量懂得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才,以更好地把握商机。仅就大量中国人出国旅游这一产业而言,对象国就需要大量懂得汉语的导游、导购、翻译以及娱乐、餐饮等相关行业的服务工作人员。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状况以及外国人能够从中国经济发展中获益的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外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及孔子学院的评价情况,这一现象也更加说明了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功利性。

  因此面对国际汉语推广的“热”与“冷”,我们始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机会是促成世界汉语热的源动力,在大力进行汉语国际推广的同时,首先要保证我国经济高质高效的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这才是国际“汉语热”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影响

  语言自身是一种文化,同时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说语言的文化价值是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之一。语言的传播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汉语的“走出去”不仅要依靠我国经济的繁荣强盛,更要依托强有力的中国文化输出。

  中国要成为语言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文化强国。当前,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事务影响力大增,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仍处弱势地位,能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屈指可数。文化传播及对外文化教学大多“停留在实用文化,宣扬民俗和风情”的层面,“仅仅是一般层次的交流”,“而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尤其是20世纪和当代文化理解相当缺乏”,较少深入全面地阐释中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更缺少具有吸引力的传播手段。

  因此,对多数国家和学习者而言,汉语还只能充当实用性工具,无法上升为文化工具。要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所发展,注入现代文明精神。文化“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三)淡化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的政府色彩

  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不同,中国政府在一些欧美国家的政治形象是比较负面的,由于孔子学院是由我国政府机构“国家汉办”承办的,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他们对孔子学院的看法和认知。因此,在开办、管理、运行孔子学院进行汉语国际推广时,应淡化孔子学院的政府色彩,逐渐向真正的非政府组织过渡。需要承认的是,在推广孔子学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国内做法,也容易使人产生孔子学院由中国政府“紧密控制”的联想。例如,在孔子学院理事会的组成上,强调官员的直接主导,由国务委员亲任理事长;在对外宣传方面,如相关网站和刊物,也把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讲话、指示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一些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也不讳言,孔子学院是“中国对外宣传战略的一部分”。 从中国国内来看,突出政府主导、官员重视是一个惯例,也更能获得相关资源与支持。但在国外看来,则成为中国政府对孔子学院进行直接控制的“证据”。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色彩浓厚,民众和媒体对待本国政府尚且“天然地”抱有一种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对孔子学院后面的外国政府色彩自然更加敏感。

  (四)在汉语国际推广中加强汉语自身的规范化

  目前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还十分有限。虽然汉语已经是联合国五大工作语言之一,但在国际交流活动中真正使用汉语的并不多。当前要推进汉语的对外传播,还有许多自身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汉语自身的缺点:比如,汉语内部还有许多差异,规范化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二是汉字规范化问题:汉字对汉文化的历史贡献应该着力宣传,汉字适应了汉语的特点,发挥着跨方言、甚至跨语言的联系作用,成为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纽带。汉语国际推广,首先应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使用,大力宣传汉字的文化意义,打造汉字的关键地位。

  三、结语

  汉语的国际推广不要只是关注语言本身的研究,还应打开视野,从经济、文化、政治、汉语、教师与教材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探索,才能更有利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稳步发展,实现我国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真正达到提升我国软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国际推广的语言标准建设与竞争策略[A].汉语教学学刊[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5).

  [2]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教材建设[J].世界汉语教学,2007(03).

  [3]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0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