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底线思维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1035
冷姣仪

  摘 要:“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和艺术,它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之一。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范式,它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革、生态治理以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新时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国家治理的底线思维方法论,对于我们解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67-02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就是向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底线思维”的概念以及“强化底线思维”、固守“底线”的要求。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大思维方法。底线思维要求我们要恪守底线,保持限度。故此,时刻学习和坚持“底线思维”,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处理和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二、社会主义改革必须时刻运用底线思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要有政治定力。对于那些不能改的,再过多久也不能改。”②因此,我国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时刻树立底线思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经过党的十四大以来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诸多制约。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真正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道路、政治路线不动摇。

  (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握人民的主体地位,增强主动性,保证“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确立底线思维,抵制腐朽和低俗文化。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牢牢树立红线意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经济数量不断增长,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比较脆弱,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和现实,从2011年至今,国务院陆续出台各种政策,提出要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必須受到惩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行永久保护,鲜明地体现了底线思维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

  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的目标,其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长远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严格的管护,即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红线区域必须实行严格的管理和保护,且红线区域面积不可随意调整;三是功能的改善,即生态保护红线要提升红线区域的生态功能,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的生态产品与服务的持续供给。由此可见,红线是基于底线思维实行的科学管理,生态保护红线充分体现了底线思维在公共管理体系中的应用。endprint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谈及生态红线问题。面对耕地资源危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按照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科学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针对空气质量恶化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定大气环境承载力红线并采取刚性措施确保这一红线,严格考核指标,加强监督管理,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单位和个人责任。

  四、党的自身建设要求确立底线思维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党自身的地位和使命决定它必须自觉加强自身建设。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以及反腐败斗争形势异常严峻的局面,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历史和实践证明,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时刻确立和运用底线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解决部分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作风漂浮、腐败堕落的状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重要的是勒紧“紧箍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领导干部不想、不敢越界犯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③”。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④因此,各党员和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其次,要明确法律法规底线,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最后,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还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以清明。

  五、结语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凸显期,工业化、现代化迅速发展,经济增长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给未来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底线思维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寻求规避风险、化解矛盾、谋求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在整个社会形成思维合力和行动合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注釋:

  ①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②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5.

  ③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④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5.

  [3]习近平.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5]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7]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0

  1-0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8.

  [9]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J].党建,2015(02).

  [10]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13]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

  01-09.

  [14]谢璐妍.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底线”[J].理论探索,2015(01):23-26.

  [15]刘建伟,张静.习近平国家治理的底线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5-10.

  [16]李崇富.论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3):5-15.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