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博物馆文创引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2433
宋凯

  摘 要:2015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博物馆要依托馆藏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在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同时,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文探讨将博物馆文创引入科普教育概念的可行性,以此来解决博物馆文创开发难、生存更难的问题。

  关键词:文创;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185-01

  一、前言

  文创与科普教育之间其实并不是毫无关联的。早在2002年,我国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旨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作为传播科普教育主阵地之一的博物馆,一直以来无论是常设展、特展,还是各种主题活动,大多都紧扣科普教育的大主题。甚至,在2015年公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其总则中的第一章第一条既明确表示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制定该条例的重要前提之一。

  将博物馆的文创引入科普教育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因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大多与科普知识的传授有关。一般来说,这类科普性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与是否有合适的科普教育活动教具有极大关系。教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科普教育的效果。而其实,一款优秀的教具本身就具有优秀文创产品的特点,如产品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播科普知识、产品本身的造型也较为美观、产品的设计理念也很新颖等。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文创产品,无论对于博物馆科普教育本身,还是对于文创销售本身,都将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

  二、科普教育对文创的指导意义

  科普教育具有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意义。当下的博物馆文创工作,许多具有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常见的问题有创意不足,大多采取将本馆的藏品形象以各种材质进行复制黏贴;实用性低,产品的立项缺乏买方市场研究,大多凭领导喜好进行决定;定价不合理,因产品的定制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导致单价明显虚高等。种种问题,都将使本身资金并不宽裕的各级博物馆,陷入困局。2015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动博物馆的文创工作,这对博物馆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其背后必然有着之前的博物馆文创工作的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博物馆的文创事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科学的眼光来审视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找准本馆的特色,并大力发展该项特色。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该馆的特色即为航海,那么文创的研发方向就需要紧盯航海特色,深入发掘航海元素背后的科普内容,将文创做成集科普、美观甚至是实用于一身的优秀产品。

  三、科普教育與文创结合的广告效应

  将文创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广告营销手段。在博物馆进行或日常或特别的科普教育活动时,如借助某款优秀的文创作为教具完成了活动目标,一般来说受众群体难免会被该款文创所吸引。接下来的微信转发、商店购买也就变得很自然了。而当这种自发的微信和口口相传持续一定时间,或是达到一定数量,就势必能引起更大的广告效应。如果博物馆本身就开设有官网店,可能销售情况会更佳。如此,就会形成文创与科普教育之间的良性循环。

  四、科普教育与文创之间结合的实例

  要做到科普教育与文创之间的良好结合,探索试验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一直以来都在尝试制作出集科普教育与文创性质于一体的优秀产品。目前来看,船模套材系列是研发较早,也日趋成熟的集科普教育与文创一体的产品。该系列的以下五点,较好的诠释了科普教育与文创之间的结合。

  (一)契合本馆航海主题

  对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来说,其馆名很直白的表明了航海的主题。而明显作为航海重要载体的船,其衍生产品——船模,必然是符合航海主题的。传统木质船模套材系列,与一般市场上的船模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它的定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木质船模,而不是市场上常见的西洋帆船。其次,它是需要组装才能完成的,而不是常见的船模成品。这样的定位,就是为了能让博物馆拥有更多优秀的可供进行我国传统航海科普教育的教具。

  (二)蕴含一定文化知识

  舟船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占有一席之地。如唐诗、宋词、散文等等,耳熟能详的带有舟船的作品不胜枚举。而如果要进行此类文化的科普教育,制作一款相对应的小船岂不是很契合主题。

  也正是带有一点从此角度考虑的因素,再结合实际的难易情况。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传统木质船模套材,经历了从小舢板到乌篷船,再到明代快船的不断前进。每一款船模的背后,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如小舢板,其实就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轻舟。即使是在现代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们也很容易在小河边找到舢板的身影。乌篷船,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社戏》中,载着迅哥儿去听戏的绍兴特色小船。唯有明代快船,大家虽不甚熟悉,但她可是天一阁藏书《船政》的“封面人物”。洪武大帝在刚建国那会也是多仰仗其运送兵马,同时还担任了拱卫京畿安全及防备倭寇的职责。即使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快船还担任着专享京城供送官物的任务。

  (三)具有丰富航海知识

  航海知识内容繁多,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航海知识,又多又生僻。而通过船模对船只进行复原,许多的专业航海知识就能通过这样巧妙的方法进行科普教育了。

  首先,最能得到有效解读的便是古船部件。什么龙骨、肋骨、绞关木、披水板等等,通过动手制作,辅以同步的科普教育。其形状、用途、安装方位等将一清二楚。

  其次,进行船模的组装,犹如在造船厂进行船只的建造。我国在造船上曾经独步天下的两大秘诀——榫卯连接技术和水密隔舱技术也将易于理解。木板之间的拼接即可视为简化版的榫卯连接技术,而肋骨之间的隔舱空间,即为水密隔舱技术。

  再次,当船帆被升起以后,会发现中式的风帆能轻易地绕桅杆作360度旋转。由此,多面风帆可形成受风的不同夹角,传统木帆船的之字航行法,即逆风行船技术也就可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了。

  (四)具有良好手工功能

  当下的文创产品,基本可分为成品和半成品两种。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后者显然更具科普教育的功能。动手实践与否,差别就好比常说的“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一艘船模从开始组装到最后的完工,将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刀片、胶水、砂纸等基本工作。要想制作效果良好,还得辅助以斜口钳、手工钻、抛光机等多种专业工具及胶水、油漆等物料的熟练运用。

  一般来说,最能得到良好训练的能力是图纸的认知、刀具的运用、胶水性能的掌握、木材性能的理解以及针线技能的掌握。这些能力又恰恰是当下的人群,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所缺乏了解和学习的。图纸的认知即制作船模前,先学会辨认船模图纸的结构,所谓一法通则万法通,这种能力无论是对于课堂中学习几何还是生活中组装家具、电器,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刀具的运用是船模组装中的重要技能,无论是套材零件的刻取,细节处的切削,还是破损零件的自制,都离不开良好的刀工。刀具的运用一旦掌握了方法,其实也很安全,大可不必担心。胶水,尤其指502胶水,配合对木材性能的理解,用法得当可使船模的组装浑然天成。针线技能在年轻一代人群中有着渐趋消亡的趋势,让年轻人学习船帆绑缚以及缆绳系缆,能让该项技艺重焕光彩。

  (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优秀的船模作品是对船只的完美呈现。尤其对于那些曾经在古代使用过,而现在却永远不会重现的船只,船模就是她们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因此,船模历来被认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亲手制作一款船模,或自己珍藏、或馈赠友人,那就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传统木质船模套材为例,对博物馆文创引入科普教育的理念是可行的。可能这种理念对于其他博物馆来说,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种种问题,但进行尝试又何妨?

  参考文献:

  [1] 杨蕊伊.浅谈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6).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