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不但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中国瓦当的造型,浸润在中国文化丰富而久长的雨露之中,蕴含着厚重的文化意义,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西汉瓦当“四神”形象在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它的造型艺术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秦汉时代造型艺术风格特点。“经典”的“四神”形象,其形成的源头在哪里,本文试作初步探寻。
关键词:西汉;“四神”;形象;探源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123-03
一、前言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历经春秋、战国、秦几个时期,进入汉代,瓦当在制作的数量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鼎盛时期。东汉以后,瓦当艺术走向衰落,宋以后,瓦当艺术日薄西山,渐渐走向没落。
现今遗存的中国古代表现“四神”的各类造型艺术作品非常丰富,但在美术史上有显著地位的经典之作当属汉代瓦当浅浮雕“四神”。该作品出自何人之手自然无从考证,但想必是当时技艺超群,出类拔萃之匠师为之。
西汉“四神”瓦当形成系列造型,寓动于静,刚柔相济,统一之中求变化,对比之中显和谐。纵观这组传世佳作,其气势、神韵有如秦“兵马俑”、汉“马踏飞燕”般豪迈奔放,飘逸灵秀,雄浑质朴而慑人心魄。
二、“四神”的形象及其创意
四神或称为四灵,《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远在殷商时期,人们凭籍抽象思维和幻想能力,便把天上的星星想象为鸟、龙、虎和龟蛇形象。二十八宿体系形成后,每七宿组成一种动物形象。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五方配五色之说,四象被标上了四种颜色,成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西汉末到东汉初,更重四象方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受推崇,被奉为镇卫四方、驱除邪恶的神异动物,常用于建筑物上并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神瓦当在汉代建筑遗址中时有出土。它们成龙配套,风格统一,同时反映了汉代瓦当制作的精湛技艺。
(一)龙纹瓦当
龙纹瓦当,其形象:龙口大张,身躯精健;龙体盘曲,本来为适应圆形构图,但却增加了强烈的运动状态和腾飞气势,加之龙的宽阔高挺的胸肌,锐利前伸的四爪,以及旋举冲天的龙尾,更显得神态轩昂,气宇非凡,大有叱咤风雨、扭转乾坤的威力。龙,居于四神之首,《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说文》十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它在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在传说中,我们华夏的始祖禹、夏,即是龙的化身。按儒家的“天命论”,人间最高统治者皇帝,也都是龙所变化的,所谓“真龙天子”、“龙颜”、“龙体”等等。几千年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社会功利及审美意趣,对龙的形象,进行精心塑造和刻画。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蚪龙,无角曰螭龙。”从商周青铜器,到以后各代金银、玉、瓷器,广为采用龙纹装饰,如夔龙,飞龙、云龙、走龙等。这种传统纹饰的形式美,至今仍为人们喜爱,继续沿用。人们摒弃以往龙所包含的旧意,赋予它新的思想内容。每当佳节盛会,打着龙灯,驾着龙舟,举着巨龙,载歌载舞,欢聚喜庆。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伟大力量、腾飞精神的体现。
(二)虎纹瓦当
虎纹瓦当,虎态威武雄健,瞪目张口,露着锯齿形利齿,身躯围绕中心圆,向外迸放出力度,首和后爪前后对应,处于同一水平,显得构图均衡。两距间,虎尾呈“?”形,卷曲向上,既提起了全身的神气,又填补了空间,谐调了画面。虎的四腿有力伸张,作奔跑之态,产生腾骧咆哮的动势。虎身刻画的条纹,又增添了周身的弹性质感,随着观者视线转侧,似觉猛虎斑毛波动,欲跃出瓦面。
(三)朱雀纹瓦当
朱雀纹瓦当,朱雀和龙一樣,都是古人臆想的吉祥神物。朱雀的形象,可以说是孔雀、锦鸡、绶带鸟一类飞禽的综合体,带有浓重的浪漫色彩。或由于时代不同,其形象不断变化,而冠以夔凤、鸾、凤凰等不同的名称。早在商周时,它就是青铜工艺的主要装饰题材。后来,受宗教信仰和王权支配,作为“四神”之一出现。《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此瓦中,朱雀口 宝珠,昂首翘尾,更显得威武鸷猛,神怪异常。
玄武瓦当,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瓦面上龟作爬伏之态,蛇弯曲盘绕龟身。生性呆笨的龟和敏捷灵活的蛇融洽契合,使得圆形空间里线面参差错落,圆中透方,紧凑而不呆滞。凝重沉稳中又显出活跃得气氛。玄武,中国古代得神名。
《楚辞·远游》:“召玄武,而奔 ”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洪兴祖补注:“说者曰‘玄武谓龟蛇。”
《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李贤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另外,据《史记·高祖纪》:“八年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可知此种瓦当,除在建筑物上表示方向外,还为玄武阙所用。
(四)四神瓦当
四神瓦当,在内容上互为联系,格调、装饰手法极其统一。本来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物象,通过艺术加工表现,不但不使人感到荒诞离奇,反而感到它们充满生命活力和雄健之美。虎、龟蛇经过塑造,比真实的更凝练、集中,富有典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荡漾着时代的精神,放射出民族性的光辉。
二、“四神”形象源头探索
(一)古代天文学说的影响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因此,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促进了天文知识的发展,使得古代历法逐渐成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同时,还伴随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以此为参照,来观测日、月以及金、木、水、火、土诸星的运行情况。他们将二十八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并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龙、虎、鸟(朱雀)、玄武(龟蛇合体),分别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青、白、红、黑四种颜色相互匹配,称为四神(或四灵、四象、四陆、四宫)。
青龙,东方之神(对应青色),由东方七宿———角、元、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像,亦称苍龙,能呼风唤雨,为四象之首,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白虎,西方之神(对应白色),由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嘴、参组成虎像,民间俗称其“白虎星”、“丧门星”,被奉为西方之神及凶神。
朱雀,南方之神,由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像(对应红色),被奉为吉祥之神。
玄武,北方之神,由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或龟蛇合体(对应黑色),为北方太阴之神,是生殖的象征。
“四神”的产生时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远。它是由先民应农事需求观测“天象”,将星宿联想为动物形象,“应物取象”而逐渐形成的。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处于内陆,主源流是农耕文化,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促成了早熟的农业经济和建在其上的宗法制度,稳定的农业社会有利于文化的积累和延续,同时也催发了华夏文明古代社会的文明成就和文化传统。
也正是基于华夏先民特定的观念和意识,从而通过想象产生出这种具有华夏文明特质的“人心营构之象”,在变化中求统一,反映出华夏先民的审美理想。
(二)西汉谶纬学说的影响
有汉一代,与经学的兴衰共始终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谶纬神学的出现,与今文经学所追求的天人感应、上天谴告、微言大义等思想学说结为一体,成为一种以阴阳五行为骨架、借助神意来表达对未来的某种预见或愿望的思潮。
秦汉四神瓦当,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分别代表主四个方向的主神,称为四神,古代以青龙为东方之神,代表春季; 白虎为西方之神,代表秋季;朱雀为南方之神,代表夏季;玄武为北方之神,代表冬季。瓦当上饰四神,意在让它们镇守四方,驱逐邪恶,就是“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
古人对天的理解是与云分不开的,是当时“降灵”、“康宁” 的心理。云纹瓦当位于建筑物的上部,这些云纹图案深刻反映了古人宇宙为气的观念,古代匠师们以瓦当天,把瓦当宇宙,刻画出各式各样的云纹,各种云纹又表现左右上下旋转和升降状态,把一种阴阳消长、五德终始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一种秘而不宣的艺术符号,传达着古人极其丰富的宇宙观,宣传了封建君主制威严肃整的社会面貌。
(三)西汉五行学说的影响
四神之所以能在汉代流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五行思想盛行所致的。四神首先是作为四方星宿的代称出现的。四神形象最初只是四种用于象征方向的灵兽。
战国末年,阴阳五行学说开始系统化,阴阳学家邹衍根据前人的认识成果,将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与自然界的辨证关系进一步发挥,提出五色配五方的学说。
于是,青色配给了东方,白色配给了西方,赤色配给了南方,黑色配给了北方,因而主管二十八宿的东方龙、西方虎、南方鸟、北方龟(龟蛇的交合体)分别进一步称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推广和普及,至两汉时期,四神受到了特别的青睐。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既标志着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的方位,又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和青、白、赤、黑四色。考古表明,四神瓦当一般按其所象征的内容被施用于相应的位置上,即青龙用于东面屋檐,朱雀用于南面屋檐,白虎用于西面屋檐,玄武用于北面屋檐,有着明确的符号性象征。
秦汉之际,宗教神学占据社会思想的统治地位,阴阳五行观念构筑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结构,四神瓦当作为一个完整的子系统,实际上是整个系统的集中反映。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于战国时期,原是一种朴素的宇宙系统论,后来逐渐系统化,成为一种包罗万象的思维模式,四神作为五行说的具体体现,在阴阳五行学说盛行的两汉时期,四神作为一种图纹随处可见。除了瓦当饰有四神纹样外,墓室壁画、铜镜、画像砖、画像石、帛画等都出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纹。汉代王莽时期所铸的四神规矩铜镜中有铭文写道到:“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这十分明显地说明当时四神的广泛应用是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所致的。
两汉时期,阴阳五行思想扩散到各个领域,不论自然科学如医学、天文学,或哲学思想如道家、儒家等,都深受阴阳五行的影响。医学方面,《皇帝内经》认为天地的阴阳五行规律,支配人体五脏六腑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天文学方面,后汉天文学家张衡在《灵宪》中写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翅于前,灵龟蜷首于后。”道家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方之神,以壮威仪。《三辅黄图》卷三有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神之中,道家亦称玄武为真武大帝,荡魔天尊。
儒家方面,西汉的“儒”在《汉书·五行志》中说的十分清楚:“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家。”董仲舒在《尚书·洪畴》中将五行抽象为五种物质属性,不仅仅是五种物质。
五行学说归纳客观世界是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元”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想象的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五种“元”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按照五行及其对应物,可简单表述如下: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青,赤,白,黑,黄;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虫:鳞,羽,毛,介,倮;四季:春,夏,秋,冬,長夏;五脏:肝,心,肺,肾,睥;五音:宫,徵,商,羽,角。
由上可见,汉代人用阴阳五行作为认识模式,把一切经验资料都归纳其中,天、自然、人、社会都能在阴阳五行这些概念上达到统一。四神纹样的广泛应用,正是这一时期阴阳五行说盛行的重要标志,而四神瓦当被按其代表的方位而施用于建筑上,是五行说用于建筑的实物证据。
(四)楚文化艺术的影响
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其哲学、文学、字画艺术、建筑艺术无不独领风骚。更为主要的是,楚人的政治社会体制、民族文化心理、日常生活方式等趋于成熟定型,使楚文化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秦灭楚后,楚文化伴随整个中華文化的发展生生不息,在民族心理层面上崇火尚风、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求浪漫,反应在楚人生活的衣食住行、思维想象、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先秦楚国的巫文化和道家学说是很有特色的。在楚国的道家学说中,神仙观念是其基本观念,得道成仙是道家的终极追求。
先秦时代,楚地的神仙观重在借助灵物飞升成仙。这种神仙观是后世道教神仙观和道教法术的重要来源。楚汉不可分,在汉代艺术和人们的观念中弥漫的,是从楚国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四神”并不是以表面的动物世界的形象,相反,而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的。如多神崇拜、招魂习俗、飞升成仙、伏羲女娲的蛇身人首、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以及各种奇禽怪兽。这些都是四神、云纹瓦当产生的思想源头。
秦汉“四神”瓦当、云纹瓦当运用夸张、概括、变形、归纳的手法, 包含了“精、气、神”的内涵…….种深刻的文化思想。
四、结语
瓦当,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组成部分,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内涵,汉四神瓦当和云纹瓦当的流行楚文化艺术影响是其重要的源头之一。
注释:
①“四神”,指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代象征宇宙,表示方位的四种神灵。形成于春秋战国,流行于秦汉乃至唐代,在当时的建筑(瓦当,壁画,墓室碑铭)、青铜器以及帛画上都有对“四神”图形的表现。“四神”图形的产生和广为流传,源于当时的原始迷信、图腾崇拜、天文历法、社会意识和审美理想。
②瓦当,是当时建筑物上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意义的附着物。秦汉是使用瓦当的鼎盛时期,因秦汉多兴建宫阙,建筑规模极其宏大(如秦之阿房宫,汉之未央宫等)。屋顶檐头每陇瓦的筒瓦最前端封口,就是“瓦当”,(俗称勾头瓦)多模印花纹。
参考文献:
[1]张蓉.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李浴.中国美术史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4]雒忠如.西安西郊发现汉代建筑遗址[J].考古通讯,1995(10).
[5]杨力民.中国古代瓦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6]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崔瑞德(英),鲁惟一(英),杨品泉(译).剑桥中国秦汉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9]戴雨林.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J].洛阳大学学报,2011(03).
[10]赵志生.从汉代瓦当四神图形解读秦汉的造型艺术[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