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德国的土耳其移民文学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820
孙坤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移民的融合问题是各国都面临的问题。目前八千万德国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有移民背景,其中土耳其移民是德国最大的移民族裔。研究土耳其移民文学可以总揽德国土耳其移民发展历程,有助于土耳其移民更好的融入德国社会,同时也能为德语文学研究作出贡献。

  关键词:土耳其移民;移民文学 ;跨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I51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065-03

  一、前言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和难民的大量涌入,移民融入问题成为目前德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关注移民问题也势必会引起对为移民发声的移民文学的研究。专门授予移民作家的沙米索奖(Adelbert-von-Chamisso-Preis)的格言就是“多种文化,一种语言”。①博世基金会从1985年开始赞助该奖项,授予那些母语和源文化非德语的作家。

  可见,体现移民语言文化的移民文学早就在德国引起了学界的注意。跨文化写作是移民文学的显著特点。当然移民文学这个概念并未取得学界的一致认同。一直以来曾被表述为“客籍工人文学”、流亡文学、外国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移民作家文学、跨文化文学等。

  本文为了突出使用的移民题材而采用移民文学这个概念。

  二、德国土耳其移民历史

  二战结束后,成千上万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工人根据不同时效的协约来到联邦德国。为了强调这种特殊性,这些人被称之为“客籍工人”(Gastarbeiter)。

  在这一背景下,1961年,德国与土耳其签订了劳动力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土耳其政府想要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降低本国的失业率,减轻本国的就业压力;

  二是获得外汇储备;

  三是在德国培训土耳其工人。协议规定这些过去的工人只能在德居留两年。

  此外,不允许将家人带过去。

  1968年到1973年,在德客籍工人数量达到最多:从1014百万到2595百万。

  1972年,土耳其客籍工人成为在德外籍客工中最大的群体。对于政府来说,大量客籍工人的到来实现了经济的继续增长和价格的回落;对雇主来说,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比起缺少有资质的劳动力也容易接受的多;对于工会来说,其所追求的劳动时间的缩短也通过来德外国劳动力的输入使条件变得更有利。当时,无论政府、雇主还是工会都认为输入外国劳动力这只是个过渡性解决方案,因此,也没有一个长期的政治上的措施以应对这些移民会带来的后果。

  然而,客籍工人留德时间越来越长和没有职业的外国人数量越来越多的趋势还是引起了德国政府的忧虑。

  1961年到1973年,没有职业的外国人的数量翻了十倍,从137.200人到1.370.000人。外籍工人开始把他们的家人接到德国,并在德国定居。

  1973年的石油危机也给德国政府带来压力并导致政府做出决定:停止招募非欧盟国的外籍工人。

  1973年以后,德国政府就对在德外籍工人实施双重战略:

  第一,限制外籍工人移居德国并动员在德外籍工人返乡;

  第二,采取措施从社会方面入手整合在德居留的外国人。

  1975年,当时的德国政府降低了在德外籍工人在外国居住的孩子的子女补贴费。这使得这些还留在原住国的孩子被大量的接到德国。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在德土耳其移民人口剧增。尽管1973年德国与土耳其的输入工人协议就已结束,很多土耳其客籍工人也返回故乡,在德土耳其人数量仍在增长,是因为家庭团圆政策。这样,来德土耳其人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因素,还包括了社会因素,也影响到了政治和文化领域。

  20世纪80年代,寻求避难成为土耳其移民赴德的最重要的原因。1980年的土耳其国内军事暴动导致大量土耳其人远赴德国寻求避难。差不多有135 000份避难申请递交到德国。仅1980年就有超过5万人由土耳其进入德国。当时的德国政府试图通过强化避难权和引入强制性护照来降低难民的输入。

  1981年到1984年,政府又一次采取政策鼓励返乡。当时凡是自愿返回故乡的外国人每个人能获得10500德国马克,每个孩子1500马克。这一政策使得约有100.000土耳其人返乡。

  1991年新的外国人法生效。1998年红绿联盟执政初期就要求改革国籍法。

  2001年,第一部法律草案开始草拟。2004年7月1号,联邦议会通过了这一法律。2005年1月9号生效。2000年,入籍数为186.688次之后出现滑落。

  2003年,只有140.731名外国人入籍。在这一年,申请入籍的土耳其人有56244.对于没有入籍的外国人来说,在德国享有很多社会、政治上的相应待遇都是不可能的。

  2000年以前,德国实行的入籍制度都是血缘国籍(Recht des Blutes)。只有证明自己具有德国血统才可以入籍。2000年,这种古老的国籍法扩展到出生地国籍。这样,在德国出生的孩子自动具有德国国籍,只要其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德国至少合法居留八年以上即可。近年来,在德国开始流行使用“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这一概念来定义入籍的不同的移民群体及其后代。联邦统计局自2005年起,也开始使用这类概念。

  目前,约1500万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几乎是全德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②这个概念的问题在于导致更难区别这些入籍群体的来源。

  三、土耳其移民文学概况

  撒古特·索勒古恩作为最早研究德国土耳其文学的德国文学研究者之一,在2000年的《土耳其少数族裔文学》(Die Literatur der türkischen Minderheit)一文中最早指出德国土耳其文学应进行分代处理。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的文学创作,大多数作品都是客籍工人使用土耳其语进行创作再翻译成德语,向德国社会介绍了土耳其工人生活。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年轻一代的作家,他们或是在德国出生或是在德国长大,并使用德语进行创作。抒情诗是主要的创作形式。

  同时,这一时期德国的民族主义和对外国人的敌对情绪势头又开始增长,这在土耳其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创作,主题从德国人和外国人的碰撞转变为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碰撞。

  第一代德国土耳其移民作家的作品主要是作家以自己的移民经验为内容的初加工作品,他们往往经历了比较困苦的移民经历。体裁主要是诗歌和短篇抒情作品。随着时间推移,移民文学逐渐脱离移民状况这一主题。第二代移民作品是从80年代初算起,其中也出现了第二代作家的作品。德国土耳其移民文学被用于德国跨文化教育和推广融合的因素在德语课上。

  到20世纪90年代中为止,在德国独立出版的数量比起如今的情况仍是极少的:抒情诗凭借约30部的诗集和长诗的数量,算得上是主要的体裁。叙事作品数量还不到一半。

  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土耳其裔作家作品才开始增多。主题开始涉及到融入的问题、在新生活中的陌生感、对土耳其故乡的思念,但是主流的创作主题仍是移民的工作环境。

  第三代作品中则将移民背景视为发展的机会,两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境遇更多的被視为积极的机遇。这些年轻一代的作家常常带有德国和土耳其两国的视角,而内容则常常与两种文化无关,两种文化仅仅是作为背景出现。

  如菲利顿·宰莫格鲁(Feridun Zaimo■lu)的戏剧、阿珂非·皮林格茨(Akif Pirinci)的侦探故事、菲提·阿金(Fatih Akin) 或波拉·达科特金( Bora Dagtekin)的电影和电视、克马尔·库尔特(Kemal Kurt)的儿童文学都非常成功。这些作品的主题并不是批判,而是文化身份如何在社会和交流中建立起来,被视为跨文化文学的一个特殊优势。③

  四、德国土耳其裔移民代表作家简介

  (一)阿拉斯·约亨(Aras■ren)

  阿拉斯·约亨1939年生于伊斯坦布尔。1957年开始写诗,1958年创作第一部叙事作品。1962年在法兰克福参加演出,1965-67年,尝试在联邦德国为土耳其工人建立剧团,1969年移居西柏林。1966年起,担任柏林自由广播(Sender Freies Berlin(SFB))杂志土耳其编辑部的负责人。1980年获得德国工业联邦协会文化委员会奖。1985年获得沙米索奖。④

  (二)菲利顿·宰莫格鲁(Feridun Zaimoglu)

  菲利顿·宰莫格鲁1964年生于土耳其,长于柏林、慕尼黑和波恩。自1985年开始居于基尔。大学攻读人类医学专业,现在是一名作家、编剧、剧作家和记者。同时还在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的达福学院沙米索文学奖国际研究中心(IFC)担任沙米索诗讲师。2005获得沙米索奖。⑤

  (三)雅德·卡拉(Yadé Kara)

  雅德·卡拉1965年生于土耳其卡伊乐林,在柏林学习英语语言学和日耳曼语文学。在柏林、伦敦和香港等地从事演员、教师、经理人和记者等多项工作。2004年获得沙米索奖。2005年获得德国图书奖。⑥

  (四)泽哈拉·卡拉克(Zehra ■rak)

  泽哈拉·卡拉克1960年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63年移居德国,在卡尔斯鲁厄长大。自1982年以来定居柏林。她曾获得多项补助,如1987年和1992年的柏林艺术评议会(Berliner Senat für Kultur)的工作奖学金,1998柏林坷多施基金会(F■rderstipendium der K■the-Dorsch-Stiftung Berlin)奖学金。1993年获得荷尔德林奖(Friedrich-H■lderlin-F■rderpreis)。1989年获得沙米索促进奖, 2001年获得沙米索奖。⑦

  (五)艾米纳·瑟维格·约茨达玛(Emine Sevgi ■zdamar)

  艾米纳·瑟维格·约茨达玛1946年生于土耳其马拉蒂亚。1965-67在柏林的工厂工作。 1967-1970年在伊斯坦布尔戏剧学校学习。1976年在东柏林做演员,1978 - 1979年在巴黎工作,1979-1984年在波鸿戏剧院工作。除了各种戏剧角色,她也在《弗雷迪土耳其王》(Freddy Türkenk■nig)、《机场,返回德黑兰》(Airport, Rückflug nach Teheran)、 《爱在伊斯坦布尔》(Eine Liebe in Istanbul)、《生日快乐,土耳其人》(Happy Birthday, Türke)等影片中演出。1986年以来,在柏林做自由撰稿人。1991年获得英格博格·巴赫曼奖。1999年获得沙米索奖。2001年获得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的艺术家奖。2003年获得德国文学基金的纽约奖学金,被评为2003年拜耳根-恩克海姆(Bergen-Enkheim)的城市作家。2004年获得克莱斯特奖。 2007年,成为德国语言文学科学院成员。2009年获得冯塔纳奖(文学领域的柏林艺术奖)。2010年获得卡尔·楚克迈耶勋章。2012年获得爱丽丝所罗门诗歌奖。⑧

  (六)瑟里姆·约茨多根(Selim ■zdogan)

  瑟里姆·约茨多根1971年生于科隆。高中毕业后学习民族学,大学没有毕业。在开始为报纸撰稿之前,做过多种工作。1996年,获得NRW的诗人奖。自1995年以来,在科隆做自由撰稿人。1996年,获得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奖。小说《在七月》被法提赫·阿金拍成同名电影,1999年获得沙米索奖。2010年,《两个梦想之间》被提名为德国科幻小说奖最佳小说。同时,发表了几篇有声读物。⑨

  (七)均纳·达尔(Güney Dal)

  均纳·达尔1944年生于土耳其恰纳卡莱,在安纳托利亚长大。他曾在伊斯坦布尔的大学攻读浪漫学,做过书商、记者等职业。1972年以来,定居柏林。1997年获得沙米索奖。他获奖无数,1976年获得伊斯坦布尔Milliyet出版社的小说奖,并于1980年,1983年和1986年获得柏林参议院的文学奖学金。

  (八)阿勒维·塔克纳依(Alev Tekinay)

  阿勒维·塔克纳依1951年生于土耳其伊兹密尔。德国文理中学毕业后,在慕尼黑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获得沙米索奖。目前在巴伐利亚的各个大学中教授德语和土耳其语作第二外语。

  (九)允可瑟尔·扒扎尔卡亚( Yüksel Pazarkaya)

  允可瑟尔·扒扎尔卡亚1940年生于土耳其伊兹密尔。1958年,到斯图加特学习化学,1966年毕业。后学习德语,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在斯图加特成人教育中心做部门负责人。1989年获得沙米索奖。从1986-2002年在科隆的西德广播做编辑部负责人。1994年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学习并进行写作。自1960年起,他用土耳其语和德语写诗。 1980-82年做双语杂志Anadil的出版人。1987年获得联邦十字勋章。1991年获得奥尔罕·阿塞纳奖。1994年获得不来梅参议院的儿童图书奖。 2000年的春天,在德累斯顿大学做沙米索诗歌讲师。2003年以来,在贝尔吉施格拉德巴赫做自由撰稿人。 2006年,从恰纳卡莱大学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2010他的《40岁 - 说起来容易》(40 yil – dile kolay oder 40 Jahre – leicht gesagt)在法兰克福剧院上演。

  (十)扎伏尔·瑟诺卡克(Zafer ■enocak)

  扎伏尔·瑟诺卡克1961年出生于土耳其安卡拉,自1970年以来定居德国。在慕尼黑攻读德语、政治和哲学学位。自1979年以来,出版德语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80年代中期以来,从事土耳其作家文学的翻译工作。1988年获得沙米索奖。自1990年以来,生活在柏林,并为各种报纸和电台上撰写以东方-西方和土耳其文化和文学为主题的文章。此外,还是文学杂志《警笛》(Sirene)的共同编辑。

  他曾获得多项津贴,包括柏林文学学术讨论会和柏林参议院(1988年和1993年)提供的奖学金。 1996年,获得洛杉矶极光社奖学金。199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马克思卡德担任客座教授。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客座教授。1999年和2000年分别在达特茅斯和奥伯林学院做客座作家。2007年成为杜伊斯堡 - 埃森大学的客座诗人。

  除了叙事作品,他还为报紙撰写跨文化问题研究文章。最近几年还用土耳其语进行创作。部分书籍被翻译成英语和捷克语。诗歌《在篱笆边》由作曲家弗里德曼·施密特·麦楚谱曲。

  五、结语

  德国的土耳其移民是德国最大的移民群体。自二战结束以来,土耳其移民等客籍工人在德国经济的建设史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德土耳其移民已然是德国社会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德国土耳其裔移民作家作品自面世以来也广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沙米索奖和德国图书奖都能够看到土耳其裔移民作家作品的身影。

  因此,研究德国土耳其裔移民文学是研究德国移民文学的最好切入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

  ★本项目受黑龙江大学2016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6-033HLJU。

  注释:

  ①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4595.asp[EB/OL]

  .2017-03-01.

  ②http://dictionary.sensagent.com/Interkulturelle%20Literatur/de-de/#Ga

  starbeiterliteratur [EB/OL].2017-03-01.

  ③http://www.bpb.de/gesellschaft/migration/kurzdossiers/57302/definition

  -von-migration [EB/OL].2017-03-01.

  ④https://de.wikipedia.org/wiki/Deutsch-t%C3%BCrkische_Literatur[EB/ OL].2017-03-01.

  ⑤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5000.asp[EB/O

  L].2017-03-01.

  ⑥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4730.asp[EB/O

  L].2017-03-01.

  ⑦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4754.asp[EB/O

  L].2017-03-01.

  ⑧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4802.asp[EB/O

  L].2017-03-01.

  ⑨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4844.asp[EB/O

  L].2017-03-01.

  ⑩http://www.bosch-stiftung.de/content/language1/html/14850.asp[EB/O

  L].2017-03-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