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894
徐旻

  摘 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重视。或许有的人对非物质文化还比较陌生,甚至以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更不会去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它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相关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202-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分类时,很多类别被冠以传统的名称,例如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等。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通俗来讲就是一种传统文化。说到传统文化,其实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形式十分丰富,只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

  “原来剪纸是这样剪出来的啊!”

  “现在谁还会做这种手工活啊?”

  “这还是我小时候吃过的味道。”

  “这么好吃的糕点,还是第一次品尝,以前都没见过。”

  在铜陵市举办的安徽省首届民俗文化节百工百品展台前,我们看到艺人们手拿一张纸,或是一团面、一根线,经过他们的双手一剪、一捏、一缝、就变为一件件漂亮的手工艺品;还有开幕式上精彩的民俗表演……大家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一声声赞叹也此起彼伏。可以看出,其实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它总是会以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生产方式或生活方式呈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从古到今流传到现在,是因为它拥有自我传承的特点。就像动植物通过DNA将自己的遗传基因传承延续。事实上,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方式比较繁杂,一方面它活力持久,另一方面它也脆弱易失。活力持久,指的是有些非物质文化能够延续数千年而基本保持原样,还能广泛传播;脆弱易失,指的是有些非物质文化虽然优秀,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会忽然消失,再也无法重现;虽然非遗是人类智慧、思想、情感和劳动创造形成的文化积淀,通常会依赖生存的地域和环境。但随着时代、审美、条件等发生变化,个体的独特体验也会逐渐融入其中。因此,更多的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活态流变。就是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影响,一种文化在基本保持其原有形态的同时,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这和物质文化的传承有所不同,物质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机械的传递和被动的接受。物质文化一旦存在,除非被破坏,否则它的形态就不会再发生改变,就像一个明朝的花瓶流传到现在依然还是明朝的那个花瓶,我们欣赏到的只是几百年前文化的再现。而非物质文化会依附于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主动承载,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形态,同时淘汰一些旧的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形态。文化形态的不断变化是非物质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但在不断变化中它始终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特性,同时承载不同时期的新特性。就像一个民间传说,最早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在人们口口相传中,不同的人讲述会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版本,每一次复述每一代流传都会赋予它新的内容,流传至今越来越精彩。可以说,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种主要形式。

  非物质文化的这种传承形式,其实也是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影响的一种必然反应。从我们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各种文化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文化会越来越强大,而另外有一些文化却逐渐被同化,甚至被淹没、吞并。现在,我们大力保护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要忽视现代新文化。传统与现代,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不是对立的关系。文化是个整体,传统与现代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过去和现在,历史和当今都是相对而言,历史在过去也曾经是现在。每一种传统文化在过去也曾经是现代文化,也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新兴文化。我们的语言、生活习惯、社会交往、价值观念等等看起来都很现代,其实都是包含了大量的从历史上延伸发展过来的一些东西,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

  因此,非物质文化存在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传统性和现代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现代后,很多人会忧虑,非物质文化会不会被现代文化吸收,转换为现代文明。其实我们现在看来许多传统文化好像被现代文化改变、吞并了甚至以为消亡了,从长远看来实际是一种更新和升级,被重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是非物质文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必须经历的。

  非遗的传承是以人为核心,以持续为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单只是为了保护传统,留住历史,而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时代的创新和技艺的再创造。我们要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态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在保护原生态的同时,主动融入时代、环境、审美趋向等变化,使其走上稳健、持久、可持續发展的良性轨道,努力呈现出非遗项目优秀的文化魅力,这才是传承保护的要义和真谛。

  传承本身就由传和承组成,传递是手段,继承是实质,在每个时期非物质文化都会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传统性舍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社会的新形式、新内容。如此往复,非物质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