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今飞速发展的今天,舒適的校园景观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硬件设施完全的物理环境,使大家更好地追求校园景观在精神上更高层次的完美需求。也使得人们开始思考景观中文化的精神实质,寻找归属感,探寻校园景观文化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校园景观;文化传承;情感体验;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035-01
一、大学校园景观概况
近年来,大量的大学校园改建、扩建、新建等,带来了校园缺乏个性、千篇一律、校园景观规划不合理等等问题。过往的师生和行人出现情感记忆的断片,很难找寻到那些充满情境的画面。校园文明是一个长期积累与积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校园景观区别于其它公共性、商业性的景观环境。它代表着整个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寓意,承载着一个校园人文历史的传承。校园主要是为老师与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社会性质也较为单一,比城市更自觉的按照人们的意志构成有机的整体。
二、校园景观文化的传承性体现
(一)地域特征
大学是学者和学生追求真理的社区,处在不同区域地点的大学校园,都会带有这个区域的特点,富有当地的地域情感和地域文化特点。学生在校园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便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这个场所进行认知和同。呈现出农耕文明田园牧歌式的大地景观和乡土意境。给途径者和使用者带来亲近感。
(二)校园文脉的延续与发展
大学校园特色景观空间不仅是校园空间的重心,同时也是各种活动的中心。是具有凝聚力和个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也是校园特色文化和特色景观的体现。各个校园在多年的建设
和发展中己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代表了学校的个性化形象。因此,在进行校园建设时一方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一方面要继承和保持学校的风格,增加空间的识别性。
(三)人性化视角,空间的交往与参与
除了室内的学习,更多的是走出课堂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需要具有心灵寄托的景观场所。校园中,师生进行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不仅应该把握师生的行为特点,更应该要考虑师生容易产生的心理感受,师生有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生活方式,要从他们自身角度考虑而从中获取灵感,这样的校园景观才能更契合师生的心理和情感,使他们更容易对场所空间产生归属感。
三、校园景观文化的传承性设计营造方法
基于场所精神下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文脉的传承,因此可以利用校园中的景观和文化元素结合,运用隐喻手法来塑造景观。具有隐喻性的景观在校园中分为硬质和软质景观,它们都通过隐喻性的表达,把校园文化和景观融合,使景观充满校园文化意义。
(一)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包括了景观构筑物的各种类别,包括了校园雕塑、标志、亭、廊、纪念碑、景观构架及其他景观小品。校门是一种特殊的硬质景观。它是校园与外界联系的第一界面,也是校园展现给社会的第一印象,因此必然需要展示校园的文化和历史的变迁。好的校园雕塑在美化校园,增加校园趣味性的同时,还隐喻着学校深刻的精神内涵,是大学校园的历史文化的有效的传播载体。景观构筑物、小品也是一种隐喻性的景观,承载校园的文脉。这些碑刻、景观通过凝固的符号表达校园源源不断的文化,犹如一本本形象的史书,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学校成长的过程,让后人领悟到学校传统文化精神的真谛。如图苏州大学新校区艺术学院公共空间中为校友而设计的景观纪念墙方案,犹如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着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代表着一种校园文化的传承。其中又不简简单单是一本书,穿透的互动剪影路径给观赏者和互动者一种共识体验,找寻熟悉的记忆。不仅提升趣味性,又强调归属感。
(二)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包括了水景和植物。水的隐喻作用为校园环境中水体景观的立意、定位、布局、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景观文化传承性研究要利用水的隐喻性传递一些隐性的文化和理念,他们传递着校园的历史文化和多重的文化特性。
四、结语
校园景观不仅是一个单单提供物质表象的环境,更是一种在人的意识上给以精神实质的内涵需求。也就是说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应注重与使用者的精神交流,考虑使用者游历其中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校园环境还在继续存在和发展着,随着时间的消逝,校园文化也在不断的延续和更新着。不管是新校区的扩建,还是老校区的修复都应秉承着传承的精神去建设,从广大师生切入,沿着人性化,可持续性地去发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又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景观环境,为祖国培养一批批文化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旭红.中美大学校园空间之比较[J].建筑学报,2006(11).
[2]姜辉,孙磊磊,万正旸,孙曦.大学校园群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钦,荀平,侯博.大学校园地域性特色设计思考[J].四川建筑,2011(0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