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50至1860年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歌剧创作的鼎盛时期,威尔第在短短的十年间就创作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多部歌剧,其中一些已被列入世界著名歌剧之列,在世界各国上演。其中,《弄臣》的诞生不仅仅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新起点,也是整个歌剧史上的一次突破。
关键词:《弄臣》;威尔第歌剧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108-01
一、歌剧《弄臣》概述
歌剧《弄臣》是一部极具艺术性、戏剧性、欣赏性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它较之以前传统的意大利歌剧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形式, 而且在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大胆突破, 并且通过增加剧中的主要角色, 丰富了歌剧的表演效果, 使歌剧有了更大的发展想象空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及音乐写作的创新性等很大的艺术价值。
二、四重唱《自从那天见到你》的艺术特点
1.鲜明的时代性。任何艺术作品都难免被其所处的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歌剧《弄臣》的创作明显的体现出深刻的时代背景。十九世纪中叶的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仍然处于风起云涌的阶段,统治阶级日益腐化,社会政局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凡是具有创新、复兴精神的文艺作品都可以被扼杀。而当时的威尔第却被雨果深邃的社会思想所吸引,他钟爱大师笔下的强烈冲突对比和曲折多变的戏剧性。他本人也曾说过:从戏剧效果而言,《弄臣》是我所作曲的剧本当中最好的一个题材。它具有强而有力的情节,富于变化、刺激和哀伤。正是因为音乐家本人的人生哲学、美学观念和价值理念与原作品的精神内涵不谋而合,产生了共鸣,所以该剧中的音乐所表现出的震撼力才如此強大。
2.音乐要素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这部作品是深刻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高度统一,是音乐与戏剧的紧密结合,他与之前传统的意大利歌剧比较,不仅在剧本上脱离了剧情简单、人物面谱化的形式,并且威尔第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态度,选择日常生活而又具有人性化的题材,力图表现人的本质及其感情,深刻描绘人的性格特征,与同时代的歌剧作家们相比,难得有人像他那样,对剧中情节与人物做如此深思熟虑的处理。威尔第歌剧之美在于它以人的情感为中心,对社会与人性作整体的展现,对人的感染力强烈而深入,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响应。威尔第把声乐和器乐的手段——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以及芭蕾舞,与诗歌和戏剧、表演和哑剧、布景和服装结合在一起,使歌剧成为各种各样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的一个整体的艺术,增加了歌剧的戏剧效果和艺术美感与观赏性,集中体现了歌剧戏剧性的力量和热情,充满了全部情感的想象力和令人激动的表现力。正如他反复说道:“短小的戏剧、迅速的发展、饱满的热情、热情至上!”
3.音乐写作的创新性。在这部歌剧中,他不用枯燥的干唱宣叙调,而是始终以持续不断的管弦乐音响伴衬人物的音乐对话。大量运用咏叹调和喧叙调的相互配合来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以这种手法使各场、各幕成为了更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虽然咏叹调和宣叙调的形态区别还依然存在,但两者相互渗透的迹象已经呈现,剧中恰到好处的重唱应用,使得主要人物的情感矛盾与冲突达到一种无法遏制的跌宕或纠葛的时刻,得以充分的宣泄,使全剧的戏剧性更强,前后的衔接更合理。
三、歌剧《弄臣》感人至深的影响
剧中最精彩的长短是第三幕中的四重唱,威尔第在这首咏叹调中更进一步的展现了吉尔达善良、对爱情执着。这首四重唱节奏鲜明、旋律轻快。剧中由公爵、马达丽娜、吉尔达、利哥莱托演唱。音乐表现了各自的性格和特性,而在声音上却协和的融合在一起。它以公爵虚假浪漫的音调开始,马达丽娜以轻巧的跳音应付,接着是吉尔达失望而悲痛的叹息,最后是利哥莱托决心报仇雪恨的咬牙切齿的语言,四个主题忽而交错、忽而重叠。构成强烈的戏剧效果,是意大利歌剧中最杰出的四重唱之一。威尔第以丰富的人声表现了暴风雨中的狂风、闪电、雷鸣。在吉尔达被抢之前有高度表现力的合唱中,以强烈的对比,急据的速度和连续不断的顿音、及轻的人声,塑造了富有特色的窃窃私语的情景。到最后,利哥莱托倒在自己心儿女儿吉尔达的尸体上的时候,管弦乐奏出了蒙特罗呐诅咒的音乐意味着利哥莱托不幸的结局。威尔第能预料到它的魅力所在,果然在演出之后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立刻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受欢迎的歌曲。可以说直到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仍然深深的印在大家的脑海里,是大家最喜欢的歌曲之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歌剧在西方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其中佼佼者的威尔第对于它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威尔第是一位头脑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一生都保持着农民般的朴实本色,即使是采用浪漫主义题材创作时也不像同时期德国作曲家那样去逃避现实,而是根据当时的环境,反应出人们的心声。通过他的音乐,我们可以挖掘出当时社会反映出的最真挚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威尔第能通过音乐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力量,《弄臣》中简介朴素的音乐语言和流畅优美的旋律,都不断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弦。
参考文献:
[1]杨燕迪.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