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中国白描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702
符长瑜

  摘 要:任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当代艺术家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大胆创新,大力推进了我国艺术发展的进程,尤其是白描人物画传承与创新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当代人物画从传统中不失气节、传统中一路创新,我们需要从全方位的视角来对待白描人物艺术,能够树立“古为今用”的创作观,进而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白描人物画。

  关键词:白描人物画;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76-01

  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之中,随着技法的演变与审美观念的转化,白描人物画也随着时代的大潮流中不断的发展前进。白描人物画是一切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基础,它在传统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代的白描人物画于发展中寻求变化,保留传统内容,又不断的借鉴西方优秀文化。

  一、当代白描人物画对传统的传承

  白描画在古代稱为“白画”,其称谓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此后通过历朝历代的画家对于白描的不断创造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线描技法经验。中国画一开始就是以线造型,特别是在南朝谢赫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概念后,以线为基本的造型手段已经成为古今国画家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书画家优劣的重要条件。“骨法用笔”符合艺术的创作规律,如果国画中失去它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它承载着国画的精髓与灵魂。在白描人物画创作中始终不忘“骨法用笔”这一传统精髓,潜心研究、博采众长,我们有义务不断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中国画的意境,在山水画与写意画之中呈现的较明显,但同样,白描人物画也具有意境美。白描人物画作为一切水墨人物画的基础,它必须把意境当作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中的线描风神飘逸,其人物画中鬼神的狰狞、闪烁的火光表现得生动贴切,当我们看到这幅情景交融的场面会产生敬畏之心,将空灵、深邃的意境展现的淋漓尽致。当代白描人物画的发展更加注重作品中意境的产生,以线造境永远是中国人文精神、国画创作中的特点。当代艺术家王西京人物画线条独特,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律把人物置于情景之中,情景交融展现了中国人物画的意境之美。观察王西京的作品,我们身临其境,他对于人物意境之美的把握恰到好处,是我们现如今学习国画人物画的榜样与楷模。

  二、当代白描人物画的创新

  当代白描人物画的创新体现在材料的运用上。一种是颜彩勾勒的方法,利用颜色直接勾勒线条,如于非闇的工笔画运用颜彩勾勒的方式画的,首先应用浅色画,然后加深颜色,颜彩勾勒的画法需要有耐心,层层勾画方能出效果;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画法就是立粉法,立粉需要浓重的粉质色点于作品中,也可用重色勾画出形状与线条。在材料的创新方面还有立金、刻划等技法、媒介与手段。现代白描人物画的创作利用多种新型材料,其作品更具装饰性,被人们所赏析并且超越古人的创造力。

  论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蒋兆和关注社会,倡导“中西融合”的发展道路,蒋兆和先生在人物画的学习与创新中主张对传统深入研究,同时也在现实中去消化吸收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在白描的艺术传承上又进了一步,他有效的吸收了西方艺术表现思想,他认为中国画也需要素描,并不是只有西方才能有素描。素描只是一种造型手段,他主张当代的国画家不要一直纠结要不要学素描的问题。可以说,何家英既完整的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又能够推陈出新,借助当代绘画形式来填充传统演化轨迹中的薄弱环节,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当代的艺术形式百花齐放,通过中西方绘画的有效融合,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风格特色的画家,影响了当地整个画坛的发展趋势。

  三、当地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前景

  无论现如今的绘画怎么变化,它都离不开传统笔墨的支撑,尽管每个朝代有多种风格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于传统的继承就要追本溯源,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中国画的传统最大特点就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沉淀,具有丰富变幻的意义,并涵盖了所有的文化精髓。在白描画的创新中我们不能抛弃传统,要在传统中求变化。一方面,我们仍要保持笔墨的纯正性,就是要坚持传统、坚持我们的东方艺术瑰宝。在坚持传统的同时,要与古人区别开来,因为每个朝代都是依靠创新来发展的,所以,当代的我们同样是时代的领跑者;另一方面,国画的发展变化要想创新,也要注重中西融合,近一百年来,中西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我们不禁思考,中国画究竟应该怎样走才是对的问题。近代以来,有崇尚“中西融合”的徐悲鸿、蒋兆和一派,也有反对西方、坚持复古的溥心畬一派。归根结底,经过百年实践,“深掘传统,借古开今,于传统中求发展,于传统中求变化”,才能够使中国画永远跟上时代的大潮流,使其在当今艺术中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白描画发展到今天,从粗犷到细致,再到现如今的“洗尽铅华,独存本质”的独特技法,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道路,形成了固有的民族文化特质。今天的白描画已经从传统中走出来不断加快创新的脚步,但是我们更加不能摒弃传统造型观,能够从传统中走出来,再到传统中寻求新的发展才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津.借用绘画滋养情境[J].艺术中国,2010(08).

  [2]鲁红.现代水墨二十年[M].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3]高名潞.殊途同归 近现代中国画之路[J].美术,1986(06).

  [4]蒋兆和.蒋兆和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