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文化传播活动古已有之,小到人与人的沟通、大到国家民族间的交流碰撞,它随时随地发生着。由中国传入英国的茶叶,在经历三百多年的涤荡后,形成了不同于中国的英国茶文化,这其间产生了某种文化变异,而随着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英国茶文化也阔步地走向世界。一种文化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迁移、扩散亦是跨文化传播的体现,本文从中英两国茶文化切入,以此理解两国文化的本质内涵,并探寻其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变异;中国茶;英国茶
中图分类号:K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65-0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育一方文化,于油盐酱醋茶中窥探一民族之文化风云可谓以小见大。三百多年前,一杯茶汤从八闽之地漂洋过海,在日不落帝国落地生了根,形成了特有的英式茶文化。那片片茶叶虽曾引爆战争、触发革命,但在文化的碰撞和包容中,也为中英搭建友好沟通的桥梁添砖加瓦。百年前的硝烟战火和百年间的文化风云被镌刻在历史画卷中,两国对“茶”的共同诉求也深深烙印在民族情感和激荡的世界浪潮之中。
一、中国茶在英国的变迁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自神农发现茶叶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在儒、道、佛思想和统治阶层、知识分子的塑造下,茶被赋予了更深刻内涵,农耕时期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17世纪荷兰商船将茶叶带回欧洲,1662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娜嫁入英国时把茶叶作为嫁妆,并保留了饮茶习惯,这才使茶叶传入英国。午后闲暇的贵族以茶招待宾客,饮茶逐渐在英国上流社会盛行开来。随着英国茶叶税下降,饮茶才慢慢渗透于平民生活。
英国气候湿润多雨,喝茶有利神经舒缓,上到绅士贵族,下至贫苦百姓,具有药用效果的温热茶汤很快替代了酒精饮品被英国人民接纳。1938年,英国人均茶叶年消耗量达9.11磅,成为世界上人均饮茶量最多的国家①,他们汲取了中国茶之精髓,在英国的土地上孕育出自己的茶文化。
(一)茶之外物
两国在茶叶、茶具的选择,饮茶时间、环境的选择及茶点搭配都有所不同。
中国有黑、白、黄、绿、青、红六大类茶,英国人则偏爱红茶,这要归结到初期茶叶贸易原因。闽粤是主要外销地,这一带多产红茶,远洋运输中红茶相对易保存,也适宜与其他类品相调饮,慢慢地英国人便对红茶情有独钟。对于茶具选择,中国讲究精致,据陆羽《茶经》记载有八大类共28种,质地、用途各异,紫砂茶具是典型代表,其原料俗称“五色土”,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完全契合。英国茶具同样源自中国,为配合英国人饮茶方式也有了自己的发展,例如英国人发明的耐热骨瓷茶具,其尊贵华丽品质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基于原有饮食习惯,英国人喝茶有加奶和加糖习惯,奶盅瓶、糖罐、糖夹和茶匙都属于英式茶具开创的,当然还有茶桌上的蕾丝桌布和精致点心架。
中国古有“粗茶淡饭”一说,饮茶既是文人雅士清心之事,亦是渗入劳动人民日常之事,雅致茶室、家中粗饮,因阶层不同饮茶的时间和环境并无固定要求。在英国饮茶最早是上流阶层的社交方式,品饮环境格外注重高雅华贵。英国人习惯喝精致优雅的下午茶,并把午茶文化发挥到极致。一日两餐的英国人在下午易感饥饿,以饮茶和点心简单充饥,在公爵夫人安娜的带头下,下午茶成了英伦文化的标签。正如英国民谣所唱“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下午四点是英国人雷打不动的“Teatime”。
此外,英国人还格外讲究茶点搭配。茶点的选择虽不多但精致,且程式固定、配制严格,这正体现英国人严谨而又保守的一面。多层托盘架上各层点心摆放固定,自下而上随着由咸至甜的口味变化,以奶制品为主。不过茶点再精致讲究也不会喧宾夺茶之主,茶点只是辅助而已。
(二)饮茶习性
一杯好茶的泡制需要时间、耐心和态度。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在《一杯好茶》中总结了泡出好茶的11条玉律:采用印度或锡兰红茶,量不可多,用茶壶冲泡前对茶壶进行温壶,不用滤网……②整个过程需要5分钟,这5分钟的灵与性不是快节奏时代下几十秒沖泡出的茶包可比拟的,可见英国人对茶的严谨态度与讲究。下午茶同样体现英国人对茶的态度,贵族们衣着华美迎接下午茶时刻,主人则以高档茶具精心招待,从茶杯、茶匙、茶巾、茶盘、茶暖……一样不可少,好似一场庄重仪式,是贵族品味气质的彰显。英国上层贵族和普通民众之间等级区分明显,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贵族体制强大而持久、贵族文化根深蒂固,饮茶过程也成为传达英国人身份地位的精妙媒介。
中国人泡茶也相当讲究,品茶素来为文人雅士所崇尚。茶叶需片片舒展,沸水冲制,热气升腾氤氲,无需茶勺匀动,茶汤由浅变浓,色香味渐俱,轻轻一酌,唇齿留香,而根据不同茶叶品种其冲泡方式也略有变化。国人讲清茶一杯,传统汉人好清饮,而英国人好混饮。混饮可加牛奶、糖、混合果茶,其中先加奶还是后加奶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茶具普通的平民家庭先加奶,以中和滚烫茶汤,以防茶杯因高温产生裂纹;而茶具高档的贵族则后加奶,以更好把握奶的分量,这一行为也成为上层阶级的无声宣言,加奶顺序被赋予阶级之争的意味。
(三)茶之内涵
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汲取不同历史养分,饮茶行为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精神内涵,中国茶和英国茶是君子气质和绅士风度的差别。
中国茶文化受佛、道、儒浸染,文人墨客好饮茶,品茶、赏景、悟道,于意念和山水之间超脱灵肉,有缥缈神意,重意境和气韵,品的是“意”与心性,是不可言说的外敛内张情怀。品茶时要清心,品茶与参禅相互启迪,这与佛家推崇的静心、坐禅相益彰。文士清淡饮茶,追求返璞而归真、宁静而致远,饮茶有着回归自然的渴求,正符合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君子之交淡如水,亦淡如茶,君子对饮,是思想与精神的共融,是儒家仁礼和谐的至高境界。
17世纪以来,英国接连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复辟、工业革命等轰轰烈烈的转折,贵族阶层遭受冲击、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壮大,英国茶文化在此动荡背景下成形。在底蕴厚重的贵族文化下,品茶是英国绅士淑女从容冷静、一丝不苟的气韵外化。工业化带来大工厂生产,田园牧歌式生活宣告结束,工人挥汗劳作、争取权益,杯茶落肚以慰身心,茶叶也得到劳动阶层拥戴。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被形容为“茶杯里的风波”,《傲慢与偏见》中茶会场景随处可见,同样英国本身就是一个浸泡在茶杯里的民族。英国人喝茶是家庭生活观念的体现,不仅文学作品,英剧中也常有家庭茶会场景,《唐顿庄园》中从主人到仆人,只要手握一杯温热茶饮,似乎就有勇气继续面对人间百态。二战期间,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对于士兵而言,茶比武器弹药还重要。”兵荒马乱的年代,一杯热茶就是最坚固堡垒,可见茶对英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作用,那是已融于民族血液之中的信念支撑。
二、全球化与英国茶文化
随着世界市场形成,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国际贸易日益繁荣,英国茶文化也伴随着曾经世界霸主大英帝国的强势贸易输出,席卷世界并绵延至今,成为一种普遍的休闲方式。
(一)走向世界
开辟世界市场之初,英国积极开拓国外原料生产地、销售市场,成立的殖民公司在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和输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日不落帝国的东印度殖民公司,到建立起稳定的国际贸易新秩序,英国茶文化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由于本国条件有限,为满足国内大量的茶叶需求、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英国开始在印度、锡兰广泛种植茶叶,在殖民公司的助力下,锡兰茶风靡了世界,英国也将茶文化送往了世界。
国际贸易繁荣的大背景下,各国商品进出口门槛都有所降低,世界范围内的货物流通不再是难题,由此竞争也愈发激烈,刺激了新兴衍生产品。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有强烈的商业和品牌意识,形成了各类经典茶品牌,象征着国际化、都市化的英国立顿品牌,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也是时尚快销茶包的典型,其调配的红茶、奶茶有浓郁的欧洲传统风格,但也为世界各地饮茶者广泛接受和喜爱。
(二)重返中国
随着国际贸易深入发展,来自西方的快捷茶包影响了传统饮茶方式,也越来越被中国消费者接纳,这是社会快节奏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对工业大革命的理解与接受。工业革命为大工业批量生产提供可能,各种包装的冲剂茶、调饮茶随之产生并广泛销售,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花费大把时间静心品饮难免不切实际,便捷茶包便成了一种替代。中国虽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工业大革命,但当前处于社会转型加快发展阶段的中国正走着和西方发达国家规律相似的工业化之路,对于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英国下午茶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也渐渐习得,这是文化输出、变迁后的反馈交流。下午茶文化先从香港地区流行,这可归结于该地长期受英国殖民影响,而随着港式文化的流行下午茶也逐步扩大,各类茶点餐厅已不罕见,并被不少追求潮流和生活品位的人们所喜爱。国人的下午茶习惯虽从英国传入,但仍综合了中式特色,特别是在茶点搭配上有浓厚的广式小吃风格。下午茶虽未深入骨髓形成国人固定的饮食习惯,但也不乏享受生活的人们来一次精致的下午茶休憩。
三、结语
中国是茶的故乡,为英国输送了最原始的茶文化,而世界浪潮涌动之下,英国也将其茶文化推向了世界。茶叶在百年的跨文化交际中彰显出的独特本色,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英两国的交流往来,茶文化就是一座友好沟通的桥梁,也是各自一张绝佳的名片。从喝茶这件小事可以窥见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特质,也有助于理解两国在交流传播中的种种问题。两国茶文化的交流过程,是包容也是消解文化差异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必然存在差异,将关注点从文化差异性移到文化相似性,通过文化的共通性来搭建跨文化传播的平台,茶文化很好地切合了中英两国的文化交织点。
爱德华·霍尔曾说过,“文化即是交流。”③跨文化傳播是致力于消除或削弱交流传播活动过程中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障碍,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地域环境、民族历史、社会习俗、宗教、价值观念等都在塑造着民族文化的形态,深刻地影响着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效度,在传播交互过程中的文化变异现象也因此产生。中国茶文化在英国的变异是舶来品融入民族本土文化的结果,它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而深入,并焕发出了新的魅力。
可以说,文化变异是文化传播中正常且必然现象,正视文化变异、分析变异原因,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注釋:
①三湘都市报.迄今英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世界第一[EB/OL]. http://www.chaduo.com/article-gjcx-77661.html,2016-06-02.
②乔治·奥威尔.乔治奥威尔:从吾所欲,1943-1945年散文、评论和书信集(第三卷)[M].1968.
③爱德华·霍尔,何道宽(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5.
参考文献:
[1]爱德华·霍尔,何道宽(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乐素娜.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茶文化·历史,2011(02).
[3]孙静鸿,邓昊云.浅析中英饮食差异产生的原因[J].科技论坛,2016(02).
[4]万书霞,李建平.中国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考古,2014(02).
[5]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34).
[6]肖小月,彭华.非语言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0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