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宋代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431
吴冯千惠

  摘 要:婴戏图是一种专门表现儿童题材的绘画,婴戏图描绘了孩童在玩游戏、货郎与孩童、母与子等各种天真有趣的画面,由于宋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这一阶层的审美感受也逐渐流行起来,于是当时许多画家都开始绘制婴戏题材的作品,著名人物画家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便是婴戏绘画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关键词:婴戏;绘画;《秋庭戏婴图》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20-01

  一、人物形象塑造

  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是描绘秋季庭院一角两个富家婴孩嬉戏玩耍时的场景美作,庭院中的事物无一不描绘得细致入微,盛开的芙蓉花、雏菊的淡雅与幽静的竹子从画面的前景悄悄的伸出几支,伟岸的太湖石屹立在中景之处、黑漆圆凳上的装饰精致巧妙,孩子们手中的稀奇玩具散落一地。图中的两个孩童,貌似是姐弟,右侧的女童梳着精致的发髻,发髻的样式为左右两个发髻,发髻上都扎了绸带,头顶还有一圈浅蓝色的绸带,身着白底印花的丝滑绸缎,衣服的领口和袖边都镶了褐色的花边,在腰上系了一根朱红色腰带,下身穿了一件白底红花长裤,脚上穿着可爱的小头鞋,头部与画面右边的弟弟微微相靠,给人以清新、稚气十足之感,右侧的弟弟头顶上一撮小乌黑的小卷毛非常帅气俏皮,他的上身穿着红色罩衫,下身着白色印花长裤,手腕上佩戴着精美的玉镯,柔软丝滑的衣服从一侧滑落,从两个人的神情的神情可以看出小孩在玩游戏时聚精会神的天真可爱,他们俩的视线都聚集在一个玩具上。男童的嘴角微微上扬,激动又享受的神态像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自己的游戏成果,从肩上滑落下来的外衣显露出孩子在玩游戏时的专注又幼稚的天性,左边的姐姐微微张开小口,右手食指稍稍抬起,似乎在指示什么,可以看出姐姐在弟弟掌控游戏时心里也甚是着急,在这幅图里画家抓住并刻画了孩童沉浸在游戏过程中凝神专注的那一瞬间的精神面貌,充分显示了画家对于生活的强烈热爱与深刻体会。姐弟俩围着小圆凳正在玩一个叫“推枣磨”的游戏,将两枚枣子分别插入一根细条竹条的两端、竹条的中间,再由一个同样用枣子和竹签做成的的支架撑起。

  二、构图

  统观画面整体是个比较典型的三角形构图,画面重心在整幅画的下方,为了保持上下空间上的平衡性,用一挺拔的太湖石撑起整个画面,既可以把画面空间往上拉伸,也可增添画面的纵深感;太湖石的后面是几株开的正旺的芙蓉,从画面的右侧伸展进来,与立石相互掩映更显自然气息,太湖石底部的圆桌和雏菊微妙的遮挡了芙蓉根部的出枝问题,同时也将画面左右物体之分量拉平;画面中主体人物出现在右下方,姐弟俩分别左右围靠在圆凳上玩游戏,右侧稍稍上方立一圆凳,上面摆放着转盘、佛塔、陀螺等玩具,草地上还有散落的双钹使画面更加饱满灵动,图中的两张圆凳,造型精巧,表面是精致的髹漆装饰,表面看起来像是由细藤竹编制而成。整幅画面相当工整精致,画面最下边几支错落有致的竹子起到了前后空间的拉伸作用。

  三、用色

  色彩有着表达作者独有情感以及画面氛围营造的重要作用,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不同视觉感受,它的冷暖特点给人以冷静与热烈、艳丽与质朴,活泼与稳重、轻快与沉重等情感与视觉体验。画面的色彩搭配对制作者与画面人物情感的传达以及观者心灵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的整体色调偏向于暖调,画面给人以雍容厚重之感,画面中用到了墨色、赭石、朱砂、白色、草绿、石青、胭脂等颜色,色彩搭配上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比如墨褐色的太湖石,墨绿色的花枝,娇白粉嫩的芙蓉花和清新淡雅的雏菊,黑色的小圆凳。孩童的衣物主要用的是白色与朱砂,画面中朱砂的艳丽夺目、白色的晶莹透亮表现了作者在两色在孩童衣裤的渲染面积上处理得非常恰当,把一尘不染的心灵毫无保留的显示出来。在人物的面部则是利用了“三白法”提神,表现了孩童粉妆玉琢的皮肤质感,孩童的清新气质里带着淡淡的高贵典雅的感觉。

  四、用線

  在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中由于儿童具有粉嫩的皮肤,画家需要使用淡淡的墨色与较细腻的线条,轻重、粗细、缓急又各不相同,来表现出孩童皮肤的柔嫩、鲜滑之感。画家还利用了游丝描的特点,用以表现衣服既柔软又丝滑的质感。此外,为了显示山石的坚挺,在用笔上雄浑有力、挺拔干练。

  五、总结

  苏汉臣在《秋庭戏婴图》中精心塑造了清新可人的婴童形象,孩童外在的灵动与内在的天真朴实带给我们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体验,既品味高雅又不失活泼俏皮,同时给我们创造了安详舒适的金秋庭院生活,使我们从画面感受到了孩童时到的午后欢乐时光,无忧无虑,体会心灵之中的那份宁静和美好。

  参考文献:

  [1]俞剑华.宣和画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3]俞剑华.古画品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