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陆在易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其艺术歌曲创作成就最为突出,获得广泛赞誉,被称为“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本文拟从《桥》的结构特点、旋律特色,对作品《桥》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与剖析,力求为未来更好地欣赏、学习和演唱陆在易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情感表达;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17-01
一、《桥》概述
《桥》中表现了游子对故乡江南水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表达作曲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将文学经典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这首情感细腻委婉、思想深刻饱含深情的杰作,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深入钻研。
二、《桥》的艺术特点
(一)结构特点
首先,这首艺术歌曲是单二部曲式的抒情性艺术歌曲,满足艺术歌曲对词体结构与曲体结构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融合的需求。
其次,前后两个乐段均为方整性结构,A段采用2/4、3/4的交替拍子,属于传统的起承转合四句式,也是方整的四句。但作曲家却用了五小节,仅仅这一句采用了较缓慢的“Adagio”,节奏自由,起到放大和强调的作用,旋律由D羽调的五级音上行四度再下行四度做窄幅曲线型运动,渐渐下行,最终在主音d2结束。第一句打破了歌曲作法中一般的方整性结构,形成一个小高潮,奠定了主题,这正是作曲家的巧思,也有人称这段是“散板”,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
B段则全部使用2/4拍,前四个乐句与第一段一样使用起承转合的结构,最后两小句为了加强主题,做了非严格意义上的规整再现。
(二)旋律特点
1.音樂的民族风格
陆在易出生于浙江余姚,吸收了南方民歌小调、器乐、戏曲等因素,旋律沿着五声音阶婉转地进行,如下行la-sol-mi-re,sol-mi-re-do等,跳跃性的mi-do-la-so等蜿转曲折。
《桥》采用“你繁我简”“你高我低”“你长我短”的方法营造出纵向对比的效果,在各声部之间造成横向旋律连绵不断,具有支声复调特点,五声调式骨干音的进行,具有浓厚的江南民歌风味,民谣风格十足。
2.装饰音的运用
歌曲中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滑音等,装饰音的可使原音乐更有光彩和韵味,有些装饰音也可带来民族风格。
《桥》中共有七个倚音,第一、三、五、七处是大三度的辅助型复倚音装饰,第二处是小三度的装饰润腔,第四、六处是大二度的装饰润腔。末尾的倚音使演唱时更上口、圆滑,曲调也变得温柔。
3.旋律清新、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
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旋律婉转温柔,描述了栩栩如生的景象,这是他创作的一大亮点。
《桥》中“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动静态结合、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交融,音乐与诗情水乳交融,给人行云流水、情意绵绵之感。
三、结语
通过研究陆在易艺术歌曲《桥》的艺术特点,较之前对艺术歌曲、陆在易先生的创作、《桥》的演唱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艺术歌曲的演唱,要把握其本身的艺术特点、作曲家的创作含义,将自己代入歌曲中,感情才能更加丰富,塑造出与音乐、歌词相吻合的音乐形象,真正体现出音乐中的层次感、立体感。
参考文献:
[1]陆在易.我爱这片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R].“中国艺术研讨会”开幕式演讲,2007
[3]张觉.现代汉语规范指南[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4]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09).
[5]居其宏.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4(11)
[6]俞子正.反思歌唱的原点[J].人民音乐,2003(12).
[7]刘文金.艺术境界中的品位—<大漠之夜>和<桥><家><盼>的赏析[J].人民音乐,2001(10).
8]莫纪纲.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9]陆正兰.歌词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俞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11]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