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山西平遥的双林寺彩塑是以佛教为题材的传统塑像艺术,是古时期佛教造像的精品。在其彩塑艺术的表现中,独特的动感艺术,引人注目,佛像形体与“流线”的巧妙结合、抓住独特流线的表现手法、强烈原色直接涂绘的对比效果, 将静态的艺术表现得活灵活现。本文从对双林寺佛教造像形态艺术特征的分析,以实例佛像作主要的观察对象,探讨其动感流线美,浅析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对于传统雕塑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得出其动感艺术不仅是中国彩塑艺术的精华,也使中国古代雕塑展现出的最独特的造型语言,在世俗化的发展上呈现出一种灵动美。
关键词:双林寺彩塑;佛像;动感;流线;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30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18-01
一、中国艺术创作中的“线”
在古今中外的造型艺术中,对线的运用十分突出的中国的传统艺术,几乎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都存在“线”与“动静结合”的元素运用。彩塑作为绘画与雕塑结合的艺术,绘画中的对线条的运用上体现了中国重视线条的表现力这一传统的造型方法,也直接的影响着雕塑的造型风格特征,中国画对线条的运用更是对中国雕塑“以线如体”的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雕塑以体积为主要的表现手段,辅之以气韵生动,并具有形式美的线,舞蹈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也都很好的渗透到造型艺术中
二、双林寺彩塑的“动感流线”
双林寺彩塑的线的运用的特点,首先体现了线条的概括能力和表现力,这些线条巧妙的与雕塑的形体所结合,统一于大的形体之中,使其富有很强的整体感觉非常符合人体的解剖关系。其次双林寺彩塑线的运用体现在浮雕和线刻的运用上,衣服、盔甲等运用浮雕和线刻加以装饰,产生了不同质感,也使装饰形式更加丰富。再次,双林寺彩塑在装奎时,运用颜色绘制,不但加强了人物衣褶的层次和质感,而且还能加强形体动感的刻画,真实再现了人物的衣褶的翻、卷、穿、插等层次,丝、麻、纱、绸等质感,还能通过线条的疏密、曲直、刚柔、长短、纵横、倾斜等关系,加强人物站立或盘坐的动势,,突出了人物的特征。用线的硬直,表现了天王的威武、霸气的气质,在而对于菩萨的塑造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展现了菩萨的圆润而有动感的形体。
三、双林寺彩塑动感流线美之实例
双林寺众多佛像,均栩栩如生,宛如天成。在本文中,选择几处最为突出和明显运用动感美与流线造型的佛像,作为典型的分析探讨对象。
首先,如位于天王殿的四大金刚,刚进入寺院中从远处观看,四大金刚整体气势威武,造型塑造饱满并且具有体量感和稳定感,近处观赏雕塑时,神气上行,眼神威武而且生动,写实与夸张巧妙结合的面部表情,凸显金刚威武的神韵,并与开始的稳定的感觉形成对比。金刚衣服的纹理雕塑的处理上,融入了线条的表情含义一挺直基调的“线”条的衣纹象征刚劲有力,曲线有弧度的基调的“线”条的衣纹象征了柔和。而这两种线条的疏密和硬度相互结合使金刚的形象形成了刚柔并进,外文而内武的造型特点符合了佛教中对于金刚修行的传说。
双林寺中的渡海观音像,表现了观音菩萨为十六罗汉所护持,普渡苦海的情形,为观音三十三妙相之一,这种形态的观音相传是宋代画家李公麟首创。观音菩萨坐在莲花上,安详自若,背景海水波涛。
整体上来看,背景上的大海的波浪线、观音的衣纹线及飘带线等各种曲线重迭、穿插,十分活跃,衬托出衣带薄如轻纱的质、量感,也表现出了大海的波涛汹涌的情形,给人目眩神驰的感受,匠师们运用了观赏者在观赏雕塑时候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使观赏者产生以动寓静、以动破静的艺术效果,在古代彩塑中这是少见的佳作。
韦陀像立于千佛殿内,塑像高1.76米,身材魁梧,气势威猛,只见他眉头紧锁,头戴兽头头盔,眼窝中射出炯炯的目光,眼珠是黑琉璃特制而成的,兽头和他的双眼恰有古代驱除不详的黄金四目的方相氏的狂野、猛气,在腰间恺甲、腿甲和肩甲上都有兽头,使它显得更为威猛。愷甲下是一副硕壮的身躯,在扭动,紧握双拳,似提着武器,面部表情丰富,富有张力。韦陀的头,颈部等,呈现完美的S曲线,富有弹性和流动感,上身向前略倾,使雕塑具有的静态性富有了新的动感,韦陀的下身却向后靠,相反的方向发生的冲突,恰好产生了塑像的迸发力,又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蕴含“不动之动”的美感。
四、结语
双林寺彩塑作为中国彩塑艺术中的经典,从它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到彩塑传达出的艺术精神都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不愧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称号。
总体上来说双林寺彩塑具有空间虚实相生、形式丰富多彩、原色的绚丽夺目等艺术特征。具体的来看,双林寺彩塑塑造十分精美传神,美不胜收,让人惊叹不已。尤其亲身观看,在感受彩塑的艺术特征的同时,突出感受到其蕴含的艺术精神与巧妙的技艺,动与静的结合、流线美的极致体现、意象造型特色等。
其中那流线与线之间繁与简的对比,要比自然客观存在更有表达力与提炼性,表达的恰到好处,惟妙惟肖,造型语言上的不同,与线条的共同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