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本文简要勾勒了近代小说关于清开海禁前对贸易主权维护情况的反映,并分析了其文史意义。
关键词:近代小说;贸易;主权;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7.42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07-02
中国古代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加之古代对外贸易之不发达,所以小说中以国内商业为主。及至近代,涉及对外贸易的小说渐渐多了起来。晚清外籍税务司制度建立后,海关主权严重受损,国人遭受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及严重的精神创伤,小说家们在或反思历史或指谪时弊时常常会追忆昔日贸易主权的独立。显示了这时期小说创作的时代特色。这类小说主要有陈啸庐所作、印于1907年的小说《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及十编八十二回、存初编八回的《中外通商始末记演义》(作者不详)等。在《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中,写到了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国与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前期的通商情况。而《中外通商始末记演义》则写了与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国的贸易的情形。
反映了荷兰与我国通商初期的情况。《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叙荷兰于明正德年间由阿兰治立国,国势渐强,知葡萄牙、法兰西与中国在香山互市,便于万历二十九年,领兵直逼香山要求互市。由于香山守军对此有充分的准备而未能得逞,便转攻美洛居各岛,踞澎湖、夺台湾、犯夏(厦)门。至崇祯年间,被郑芝龙击破。清顺治十年,由抚臣转奏,蒙恩得以修职进贡。顺治十三年,荷兰贡使来京。(《中外通商始末记演义》中亦称欧罗巴洲荷兰人俗称“红毛”,国度虽小,但很富饶。其商人常在我国沿海贸易,并在台湾筑城久居,崇祯年被郑芝龙师所破。顺治十年,荷兰国王遣使来朝,愿进贡为藩。世宗柔远为怀,改八年一贡,自此,荷兰成中国之外藩。
小说的反映与史实基本一致。1642年,荷兰击败盘踞于台湾北部的西班牙而独占了台湾,开展同中国的海上走私贸易。1653年,荷兰人朝贡贸易的请求遭到礼部尚书胡世安、广东巡抚李栖凤、广东巡抚监察杨珣瑛的反对,认为荷兰国乃典籍所不载者,“向不通贡贸易,又与澳夷为难,彼此互争,动辄称戈搆斗,封疆之患,在所当防。市贡之说,实未可轻许,以阶厉也”。后经复议,认为“贸易两字不宜开端”,清朝政府只是按照明朝惯例允许荷兰国“八年一贡”。
反映了法国与我国通商初期的情况。《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言明朝嘉靖年间,法国国王多次派遣使节到广东要求续开互市,督府不敢自专,将有关情况立即上奏嘉靖皇帝。而嘉靖皇帝予以拒绝。法国人便转攻广东新会县西草湾,明指挥柯荣、百户王恩率军迎敌,激战后将其击败,俘获法军将领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且夺得其大小炮无数。法国人的互市要求被彻底挫败。但是,广东公私用度的来源在于商税,所以禁绝番船贸易,财政顿见支绌。广东巡抚林富奏请复开互市,嘉靖皇帝准开香山、濠镜(澳门)两处。后来由于法国商人违反中国法律规定,广东督抚朱纨复于嘉靖二十六年申请禁市。为此,法国军队再次攻击漳州月港浯屿,结果又被朱纨击退,俘获法军九十六人。后来朱纨不幸被奸人所害,法商势力日渐猖狂,又在监司冯从龙的严厉管束下,其势头才被遏制。而至清朝顺治四年,朝廷复批准可在船上开展互市贸易。
小说还反映了清政府“绝俄国贸易”的情况。《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中记俄罗斯至彼得大帝时,国力强盛,还在龙兴之初,俄人弥特厘即领兵沿安雅腊河到呼伦贝尔泊直抵黑龙江,北占克萨、尼布楚,伐木造城,掳掠人口牲畜。至清康熙派都统彭春等领兵,直逼其木城,又于齐齐哈尔、黑尔根筑城设防,切断与俄国的贸易往来。
而比照中俄经济发展史,中俄经济关系發展史,以19世纪中叶为界,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前期,中俄两国的经济交往,主要表现为陆路通商关系;后期,中俄经济关系多渠道展开,沙俄的对华经济掠夺扣经济扩张占了主导地位。小说中所反映的是前期的情况,与清政府维护其贸易主权情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小说反映了英国与我国通商初期的情况。《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又记英吉利自维廉第三即位,民丰国富。听说中国平台湾、开海禁,也到中国来开展贸易。此时,清廷将浙海关由宁波移定海,英船皆停泊于此。
实际上,英国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控制中国对外贸易长达两个世纪之久。英国于1588年歼灭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与荷兰共同取得海上霸权。16世纪后期,英国经济特别是纺织业迅速发展,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远洋市场的意愿日渐强烈。明万历二十九年(1596年),英派特使杜鲁(Dudley)来华寻求通商,但船遇飓风沉没。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明泰昌元年(1620年),英国商船“Unicom”驶抵澳门。崇祯十年(1637年)科腾商团的威德尔船队擅自赴广州贸易,受到阻止后,居然炮击虎门炮台。但总体上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进展缓慢。18世纪前后,英国对华贸易始迅速发展。到18世纪中叶,英国对华贸易已超过所有国家对华贸易的总和,但在正当商品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顺差的地位。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及白银的输出,与英国资产阶级急于扩大市场推销工业品的愿望背道而驰。英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破中国的对外贸易限制体制。1792年9月,马嘎尔尼以给乾隆祝寿为名,率团使华,提出“中国开放舟山、宁波、天津口岸”等五项要求,被乾隆断然拒绝。1816年8月(嘉庆二十一年),阿美士德率使团到达通州,但因“礼仪之争”未能进京。英国通过外交途径未能实现的目标,却通过鸦片贸易及鸦片战争而达到了。
小说反映了葡萄牙与我国通商初期的情况。《中外三百年之大舞台》还早在明正德时,葡萄牙人已至舟山、宁波、泉州通商,明隆庆时又入广东香山县濠镜造屋居住,建立阜市。万历朝,利玛窦来华,葡人奏准于濠镜永居。清雍正五年,葡萄牙派使臣麦德多赉表进贡,雍正帝召见,赐宴,并厚赏使者。
揆诸史实,小说的反映虽不够完整,但所述事迹基本合乎实情。葡萄牙在《明史》中被称为“佛郎机”,公元1511年,占领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枢纽满剌加(今马六甲)后,便积极寻求开展对华贸易。虽曾用贿赂的手段朝见过明武宗,但一直没获得正式通商的资格。葡萄牙人曾流窜到我国闽浙沿海一带,与倭寇勾结在一起,大肆进行武装及走私活动。直到1549年,被浙江巡抚朱纨赶走。嘉靖二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海道副使汪柏,请求暂借澳门海滩晾晒货物。从此葡人在此筑室久居,来澳葡人日多,澳门从此成为葡萄牙开展对中国内地贸易的基地。到鸦片战争前,中国政府始终在澳门设有管理机构,派官员进行行政管理,葡萄牙人须向中国缴纳租金。鸦片战争后,在英国人支持下,葡萄牙人于1847年强占澳门,驱逐中国官员,拒绝缴纳租金,中国丧失了对澳门的管辖权。
还反映了与吕宋、荷兰、缅甸国等的通商及收复情况。书叙小吕宋,岛国,居台湾东南,出产丰富;明代就有闽商渡海贸易。后吕宋沦为西班牙之外藩,中商骤至。因恐喧宾夺主,中商被逐。时吕宋与它国交战,征中国人助阵,内有二无赖杀死吕宋头目,并劫其资而遁,故当地恨中人入骨。朝廷恕之,后中商复入吕宋贸易至今。又叙有安南国与我国的贸易情况。书中云安南即越南国,其礼仪文字皆仿唐宋。汉名交州,唐置安南郡。历史多叛乱。顺治十六年清军伐云南,惧其威,安南莫敬耀纳贡称臣。朝廷大悦,封其为安南都统使,自此,安南成藩。又述及缅甸国,云其居云南边徼,盛产金钢钻和红蓝宝石,唐宋时称臣朝贡。明万历年间屡犯边境,被明将邓子龙率兵破之。雍正九年,缅甸国王莽哒喇备礼进京朝贡,高宗皇帝礼待之。
比照贸易史,小说所反映的内容也基本反映了历史本质。比如与“安南”即越南的贸易。在汉朝末年,在今越南中南部有一独立国家名曰林邑国,与中国陆海相连商使往来不断。三国时,林邑国王遣使东吴以金指环相赠。南朝刘宋时,林邑王遣使入贡,但时有摩擦。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林邑王诸农亲自来华,不幸“海中遇风溺死”。到梁时,林邑与中国的关系发展到顶峰。林邑向中国贩卖的商品有各种香药、珠宝、犀角、象牙、棉花等。宋代在今越南北部有交趾国,中南部则有占城国。这两国对宋均岁有进贡,贸易也有一定的规模。元时期,交趾国的商人大都仰赖“北客”,而占城“中国商舶泛海往来外藩者,皆聚于此”。清代时,安南(今越南北部)、占城均为中国的朝贡贸易伙伴。而中国东南沿海商人不顾海禁令,不时前来贸易,并且受到欢迎。再略说下缅甸与中国的贸易史实。汉称缅甸为掸国。公中印航线途经缅甸,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中印商船往来的中舶港。缅甸在唐代被称为骠国,除与唐朝开展海路往外来,还与云南的南诏开展陆路贸易。宋元时期,中缅海路贸易继续保持兴盛,中国输入缅甸的主要有丝绸、瓷器、金银等,而缅甸的象牙、胡椒、翠羽、宝石、木棉等也输往中国。至迟从元代开始,泉州等地的海商至下缅甸沿海一带进行贸易已成规模,甚至有不少人在当地婚娶定居,成為缅甸早期的华侨。明清时期,中缅贸易以陆路为主。实际上,今日东南亚各国在历史上均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开展通商贸易往来。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明代实施海禁政策以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演变为“朝贡贸易”与民间走私贸易并行。而东南亚大部被欧洲殖民占领后,朝贡贸易基本中断,只剩下民间贸易。
而在这一时期出现涉及维护贸易主权的小说不是偶然的,是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从历史上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对国人的刺激十分强烈。“直到这一年(指1895年),‘自强才真的成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观念”在小说界反应之最强烈的就是梁启超为首发起的“小说界革命”,强调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同时将小说创作纳入社会改革的轨道。由于小说观念的改变,小说创作的题材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上述两部小说中所述及的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主权的维护的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通过上面的文史比照,小说基本反映了史实。其次是对于海关主权沦丧感到痛恨无奈这一特定时期的国人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特别的价值。再次是间接地表达了作家对国家贸易主权的心声,对于促进国人重视贸易主权乃至收复海关主权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