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600
师超

  摘 要:哥窑几乎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而不是窑口,它最有特色之处在于它瓶体龟裂的纹路之美,被大家俗称为是“金丝铁线”这中纹路大小不一,,形成大网小网纵横交错之美,大网纹路大多是黑色,而小网大多为橙黄色,二者相互交织,形成不同的碎片和网格,耐人寻味。很多人仍为哥窑的龟裂纹是一种缺陷美,但在我看来,龟裂之美并非偶然,它的美是经过能工巧匠和瓷器自然的龟裂相结合产生的美

  关键词:宋代;哥窑;金丝铁线;龟裂纹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55-02

  哥窑瓷器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它与汝窑、官窑、钧窑一样,是一种陈设观赏器,成为宋代宫廷之器,而不是民间日常实用器,这是不争的事实。它独有的“金丝铁线”不是偶然的形成而是通过能工巧匠精湛的技艺而形成的。

  一、哥窑的魅力

  (一)哥窑的特征

  哥窑几乎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而不是窑口,同时也是名瓷里不间断烧造时间最长的,直到当代。直到今天,哥窑的窑口问题还未真正解决,可能由于哥窑的窑口及产地的复杂性,所以哥窑瓷不论各代同时期,还是由宋至今,都呈现十分复杂的类型或特征。就是因为它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性,才让人对他如此的着迷,它的“金丝铁网”就像是在一个洁白如玉的瓶体上罩上了一层网,若果再一次的仔细推敲又给人的感觉瓶体好像要碎掉了,让人又会产生一种错觉,它的特色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龟裂纹。

  宋代哥窑“瓷胎体非常紧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传世哥窑瓷胎厚釉薄,胎色种类较多,有淡青色、淡白色、青黄色、黑色……釉色也较多,有粉青、灰青、翠青、米黄等”。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除了釉面沉厚细腻、莹润似玉,如同凝脂,表面有一层酥油光泽之外,最令人称道的是它的“金丝铁线”,这种龟裂纹路因器而异形成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网纹。其网纹呈现色泽不同,大多数瓷器的小网纹为橙黄色,大网纹为深黑色,二者相互交织、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因而被后人称为“金丝铁线”。

  哥窑的“金丝铁线”的形成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匠人们精心制作而成的。“金丝铁线”中的“金丝”的形成是在瓷器刚好烧制好的时候,出炉后瓷器由于在高温环境下突然进入相比较冷的环境中是,瓷器表面的釉面产生了热胀冷缩的物理反应,出现了瓶体釉面的龟裂,然后 趁这个时候匠人们就会用橙黄色的颜料擦错的瓷器釉面的表面上,让颜料慢慢的渗透在细小的釉面龟裂的纹理当中去,就会形成我们看到的金丝线,由于釉面龟裂的大小粗细不一样,金线的大小粗细也不相同,如果使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哥窑瓷器的表面龟裂纹路,会发现金线上的颜色是浮于表面的,说明了金线的形成并非是烧窑时瓷器表面偶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再次的加工才出来的精品。

  (二)哥窑的仿品

  哥窑的存世之作是极少的,而哥窑又偏偏具有一种独特的美,使得后人对其美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仿品。

  一件优秀的瓷器的创作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因为在不同的朝代,人们审美的眼光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唐代人们喜爱奢华,繁琐冗重的审美,而在宋代人们喜欢朴素,自然,内敛的美感,从各自不同的审美反映到各个朝代所生产出的瓷器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不同时期的窑口都有自己的特征,从而制作出来的瓷器总是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一件瓷器的烧制也具有较为鲜明的窑口特征。由于不同的窑口采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同可以明显的分出瓷器是什么窑口生产的,但是同一窑口不同时代采用的原料和工艺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同一窑口不同年代所产生出来的瓷器也是有明显的差别的,所以说瓷器的鉴定要从瓷器的断代烧制的窑口来断定瓷器是出自哪个年代的。

  在瓷器的生产工艺方面我们要多方面的考虑瓷器的制作工艺,认识一件瓷器首先要认真学习陶瓷发展史深入地了解不同时代瓷 器的具体特征、窑口特征和生产工艺,在这些知识层面上再通过对具体的器型、胎釉、装饰工艺等的观察和比较,从而辨别一件瓷器的真伪。

  二、哥窑之美

  在以往的业界人士看来瓷釉龟裂是一种缺陷美,但是在我看来这种缺陷美不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哥窑瓷器的整个釉面上的裂纹不是在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在烧制的初期瓷器表面本身就具有裂纹,然后经过匠人们精心的搓擦开片之间的纹路,使其纹路上色,出现橙黄色的纹路,由于宋代的哥窑流传至今,由于胎体和釉面多次的经历热胀冷缩,在瓷器的表面上再一次的形成了大大小小新的碎片和纹路,这些新的碎片和老的碎片在一起形成了大小,粗细前后的层次交错之美,使得传世的哥窑看起来推陈出新的感觉,但又不是一般的仿品可以仿制出的沧桑、凝练之感。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来分析,一段裂纹的生成只是整个器物裂纹生成过程的一个缩影,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的纬度上是具有自相似性,最终形成了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情趣,这一种张力,足以使哥窑瓷器具备了独一无二的美学特征。

  1.哥窑的美就在于它那看起来支离破碎的釉面,釉面上的破碎的纹路给人一种独特的美。在业界人士看来碎纹的形状有很多,如像蚕丝一样细小的裂纹,粗一些的裂纹像铁丝,有些裂片大者如冰裂,细者如鱼子,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纹路组成了不同的花纹,这些花纹像极了自然界中的某些不同的客观事物,所以这些花纹才有有冰裂纹、细碎纹、鱼子纹等这么象形的名字。

  2.从釉面上的裂纹来分析,它开片的碎片和开片之间的纹路,具有相似性的美,所以形成了碎片与裂纹之间大大小小,大小大小的韵律节奏的美。它的不对称性,大小不一,秩序井然,器物内外纹饰之间所形成的纵横交错,难以用传统的美学观来阐释其内涵。

  是偶然的,而是经过工匠们精心的打造而成的。虽然看似简单的裂纹却是匠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了一套在陶瓷釉面上产生碎片纹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了自然事物所产生的美,经过人工掌握其开片的方法把它经过人工掌握,将其开片的规律运用到瓷器的釉面装饰上来,就形成了哥窑独特的“支离破碎”的美感。在宋代含蓄内向的审美取向,产生了人们对线条美的情有独钟,宋代哥窑瓷器上的裂纹正符合了宋代文人对质朴自然美的追求。在哥窑釉面上的龟裂纹,利用了瓷釉龟裂技术追求一种线条美,使线条美达到了一种和自然线条相融合的最高境界的美,使龟裂产生不同的纹路,这些纹路和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不谋而合,就产生了像冰裂纹、细碎纹、鱼子纹等这些纹路。

  三、结语

  宋代的哥窑是中华民族瓷器史中璀璨的一页,它独到的审美,融合了自然现象又经过了能工巧匠的打造,才出现了哥窑的“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布满的整个釉面,看起来瓷器马上就要碎掉了,可是神器的是瓷器是不会碎掉的,这是经过匠人们特殊处理的美,在欣赏哥窑瓷器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的把裂片往一起拼合,使欣赏哥窑瓷器的时候对碎片的美产生一种拼合的动感,这种感觉是非常微妙的,就是这种独特的美让我们一直痴迷它的美,也充分体现了哥窑的审美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经典之美,也体现了当时宋代的审美是质朴而内敛的,当时的文人大夫都爱这种清新自然的美,在自然的客观事物中可以发现它的美,而不是人类过于奢华的一种表现美的方式,从而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质朴自然的崇尚。

  参考文献:

  [1]刘华杰.分形艺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李家驹.日用陶瓷工艺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1992.

  [5]林鸿溢,李映雪.分形论-奇异性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6]刘式达,梁福明,刘式适,辛国君.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张越川,张国祺.分形理论的科学和哲学底蕴[J].社会科学研究,2005(05).

  [8]徐建华.仿哥窑纹片釉研制及其形成机理探讨[J].景德镇陶瓷,1994(01).

  [9]熊寥,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