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舞蹈艺术表演的内在本质,在于深入挖掘舞蹈的主题,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与内在矛盾的冲突。如果只凭演员自己优越的外部条件而却忽略了表现人的强烈情感的内在生命力冲动的本质力量,当然就产生不了撼动心灵的艺术效果。表演意识是指一个演员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其表演范畴的能动反映。它是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既展示着演员对其表演范畴的认识水平,又作用于演员对客观表演的再认识。舞蹈演员表演意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丰富的想像力;能够准确地表达感情;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
关键词:意识;情感;心理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27-01
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传情达意和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为了强化和提高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需要全面提高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全面开发舞蹈演员的能力。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对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此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以与同仁商榷。
一、表演意识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在表演意识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想像力。表演意识中的想像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舞蹈艺术魅力的源泉,正如《演员的自我修养》中阐述的“没有人类的想像,舞蹈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舞蹈和别的表演艺术一样,都是属于高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范畴。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出能引起人们思想和情感活力的具体形态和姿态,然后演员通过分析和认识,进而产生出新的联想和想像。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先是要增强演员的想像力,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必须经过“想像”、“想像”、“再想像”三个过程来完成的。第一个想像是来自编导的心理过程,先创造出了这个节目;第二个想像是演员自己的心理过程,也是比较重要的;第三个再想像中演员的想像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演员既要展示编导的心理过程和想法,最主要的是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来超越编导的心理过程,创造出一个更新的舞蹈艺术形象。如在表演《掀起你的盖头来》时演员要想到许多,通过编导提示和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自己想像站在葡萄架下的感觉,那种吃着烤羊肉和手抓饭的感觉,想像着维吾尔族那种卷头发高鼻子的形象等等。这样,才能塑造出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的形象和人物性格。
二、表演意识中演员要准确地表达情感
表演意识还包括演员对情感的准确表达。在舞蹈表演创造中,情感是一切舞姿、动作、技巧的动因和内驱动,有感而动,其表演才富有色彩和魅力,也才能拨动观众的心弦。在舞蹈排练和表演时,编导常说“要用心去跳舞”,那么“心”是什么呢?就是要求演员用情感去跳舞,用情感去支配自己的舞蹈动作。在舞蹈中讲究的是“手到、眼到、神到”,其最重要的是“神到”。情感的外化称为神态,不同的内心情感就会产生不同的神态。有些演员在舞蹈中只是用四肢来表演角色给观众展示艺术形象,因而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好演员。舞蹈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动的表演艺术,任何形体的动离开了情感的支配,即便技术性再高,终究不会成为艺术的,那些分开来的只能算是“手到”,谈不上“眼到”,更谈不上“神到”了。动作像是一颗颗珠子,珠子能否闪出奇异的光彩来,全凭演员内心奔射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成为闪光的珠子。作为演员,在为观众服务的过程中,在塑造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时,都要从心底激发出真实情感来,要用心血塑造形象。
三、表演意识中演员要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
在表演意识中,还包括演员对观众心理的良好把握。一个艺术作品表演的成功与否,要靠演员同观众共同合力完成。在剧场里,演员和观众的关系也就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二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演员都希望演好,观众也希望看到好的节目,双方的心理都是相同的,而作为一个演员就得使观众入戏,让观众动情,才能使自己的表演获得成功。演员无论登上什么样的舞台,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入情入戏,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鲜花和掌声,观众也才能得到满足。演员要善于抓住观众的心理,并以投入的状态打动观众的心灵。每个演员对自己角色的认真对待是对观众的负责,观众对表演的热烈掌声是对演员的回报。观众对演员的精神面貌视其可爱;对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视其可信,这些就是表演追求的情的交流,情的共鸣。
总之,作为舞蹈演员,在表演意识中的丰富的想像力、准确的表达情感、善于把握观众的心理这三点缺一不可。有了丰富的想像力,使演员想到塑造的角色,从而产生情感,情感的外现与观众又进一步交流,产生共鸣,达到了最终的表演。舞蹈是美的,不美的舞蹈就不是艺术,这种美的艺术就是要靠演员的表演意识才能创造。舞蹈表演创造了美,舞蹈演员就是美的创造者。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感受到了事业的崇高和神圣。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1998.
[2]贾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