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475
吴婉琴

  摘 要:宜兴紫砂壶的感人魅力,一是由于它材质的湿润典雅,其矿泥称之为“五色土”,紫有深浅,红有浓淡。用本同绿泥调配,可烧造出“葵黄”“梨皮”、“沉香”、“水碧”等多种壶色。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013-01

  紫砂壶历来为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所深爱好,时下,不仅被越来越多的黎民百姓作为生活实用品,而且已为藏家们所青睐,因此,一个用壶、爱壶、藏壶之风正在社会悄然兴起,宜兴紫砂壶以其端庄清丽的迷人风采、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于海内外,赢得了可贵的声誉,纵观紫砂壶艺,无不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陶瓷文化的表达中获限生命的永恒。

  顾景舟大师古稀之年的作品“写意的情趣更为浓郁,气韵更为生动,形体内涵更为丰富,更具有一种静穆之美,达到不俗不媚而朴雅坚栗的境界”。“艺术作品越简练单纯,往往越要有深厚的功力,如:八大山人的画,有时只有寥寥数笔,却由于这几笔蕴含的学识、素养、功力,足以使人陶醉其中。”传统壶,大多是以光货为主,竹造型精炼,气度端庄,以最简单的线条,处理成无比精减的艺术品,这就是传统紫砂壶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国紫砂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从事这个紫砂行业的艺人们所需接受并加以消化吸收,然后能发扬光大的源泉。

  清代嘉道年间的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由陈曼生设计铭刻、杨彭年制作,独创了集书法艺术、陶刻艺术于一体的“曼生壶”之壶艺新风,稍后的画家子冶与彭年、友兰合作,开创了绘画与紫砂壶相结合的艺术道路,并形成了“子冶壶”的独特艺术风格。“曼生壶”的出现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粹,诗词、绘画、书法、篆刻、雕塑融于一体,不仅表现出的制作者的个性特征,而且提高了作品的艺术素养。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几位壶艺家,他们独创的艺术风格不但影响同辈人,而且一直影响着近代和现代的壶艺创作。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传统模式的紫砂壶艺,已经触及到中国传统文化范畴的各个方面。宜兴紫砂渊源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之多,可说是中外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之所以会有如此的魅力,除了紫砂本身特有的优良品质外,它表现出制作者的个性特征和涵盖的艺术素养是其他炻器、瓷器和金属器所无可比拟的。

  研究紫砂陶艺的文化内涵,不能只停留在外部世界比较直鸡肉的表面现象上,而应该进入到比较深的层面。去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紫砂陶艺优秀作品中的位置及主导作用,揭示其本质的特征,只见其传统文化的枝叶,不见其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妨碍了认识紫砂传统文化精华之所在。皮毛的继承是很难有大发展的,抓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容易使新的紫砂陶艺作品停留在表面的模仿上,陈陈相因,无所发展和创新。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七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抒发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深蕴的文化内涵,在紫砂陶艺作品中表现了来的“书卷气“,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在造型与装饰之中,开成了紫砂陶艺内在的生命力。紫砂陶艺是属于个性鲜明,风格特点比较突出的陶瓷艺术作品。创作设计新的紫砂陶艺作品,首先需要认识和掌握其特性,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领悟和理解紫砂陶艺的艺术规律和美学特征,深入进去,发挥创造精神,紫砂新作会越来越有所发展和提高,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表现出作者的个性。

  创作不能游离紫砂陶文化,宜兴紫砂陶之所以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三厚的文化底蕴。紫砂素受文人墨客之青睐,文人对它的评价是“湿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茗壶图录》)且遑论出自高手名家的精妙之作,就单仅一件普通的紫砂器皿,也会因了知名学者、绅士为其题铭、镌刻而身价百倍。因而,看似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其中却凝结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紫砂陶文化的亮点。不讲章法,胡乱涂鸦,哗众取宠,其实毫无文化可言,甚至是对文化的一咱背离和侮辱!因此,创新不能脱离文化底蕴,没有文化底蕴的紫砂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陆浦东.五色土新传[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2]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

  [3]徐秀棠,唐俊萍.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