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承乡土音乐,唱响龙岩童谣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622
张婵

  摘 ? 要:龙岩童谣是一代代龙岩人口耳相传,独具地方特色的歌谣。可是近年来这些优秀、丰富的乡土音乐文化,还未被学生学习和了解,就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从娃娃抓起”,抢救、传承这些乡土音乐,让民族音乐文化唱响我们的校园。

  关键词:龙岩童谣;传承;乡土音乐;民族

  中图分类号:I206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50-01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家乡龙岩的童谣等优秀、丰富的乡土音乐文化,还未被学生学习和了解,就已经面临失传。现在我们的孩子对《中国好声音》里面的歌曲非常热衷,对龙岩自己家乡的童谣歌曲了解的又有几个?所以从小培养少年儿童了解、学习、传承我们龙岩的童谣,使他们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就龙岩童谣的流失情况、传承方法作如下思考。

   一、龙岩童谣的来源及流失情况

   龙岩童谣是龙岩人民在劳动、生活时表达、交流感情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是来源于龙岩人民的自娱自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龙岩童谣没有乐谱,篇幅短小,语言直白,简练生动,明快押韵,非常适合孩子们传唱。例如龙岩童谣《月公公》:“月公公,月婷婷,行夜路,过田埂……”以押韵、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划船去漳州娶亲的场景。童谣《红骨仔菜》:“红骨仔菜,开白花,结乌籽,落人家,人人叫我嫁,我不嫁,情愿担水顾我爹,我爹门前一坵田,后门一坵田,开来开去十八畦,……”这首童谣语言俏皮直白,内容浅显有趣、朗朗上口,具有显著的龙岩地方特色。

   但是,近年来龙岩童谣等生动活泼的民间乡土音乐在歌唱教学乃至整个地方特色教育领域中被忽视,大部分的孩子对龙岩本土历史文化不甚了解,更别说是会唱上几首乡土味的龙岩童谣了。是什么原因造成龙岩童谣的流失?原因之一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龙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突飞猛进,现代传媒日益发达,下课后孩子不是去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是迷上手机、电视和电脑,都没空和大自然、同伴交朋友。加上全国上上下下倡导讲普通话,家长们担心孩子讲地方语言,会妨碍学习普通话,久而久之,造成如今很多少年儿童都不会讲地方方言,这样就加大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难度。原因之二是有些龙岩童谣的内容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随着劳动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已远离我们现在的生活,造成孩子们理解不来。

   二、让龙岩童谣走进我们的校园

   我校成立了《“龙岩童谣”课程化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首先广发倡议,发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搜集整理民间音乐、龙岩童谣的文字资料、歌谱、音像等材料。然后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深入民间向邻家的老奶奶、老大爷、大伯、大婶等了解民间乡土音乐,学习民间最纯正、原生态的乡土音乐。向龙岩著名山歌手郭金香、客家山歌大王李天生学习演唱山歌或童谣。我校隆重聘请了龙岩著名山歌奶奶郭金香、竹板爷爷詹晶晶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为师生讲课,指导师生唱山歌、童谣、唱竹板歌等等。有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老师们的研究热情高涨,民间艺术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编写了童谣、采茶灯、竹板三本校本课程。因为上一代民间艺人传下来的龙岩童谣有许多只有词没有谱曲,大多是以说的形式出现,我们找到郑发祥等龙岩当地的一些作曲家、老师、音乐爱好者,请他们为童谣谱上新曲,以便传唱,目前已谱曲的有《月公公》、《红骨仔菜》、《白罗仔》、《放牛娃》、《十二月歌》等。

   我校在学生上下学、课间时分结合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我是龙岩人》、《红骨仔菜》、《外婆》、《十二月歌》等学生喜欢的歌曲当作学生课间的“流行曲”,让学生在校园常常受到民间乡土音乐的熏陶。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二下午的“家长义工进校园”的活动,我们让会说龙岩话的家长走进课堂,现身说教本地方言,解决方言难题。每周三兴趣小组活动课教唱龙岩童谣。教学《月公公》、《十二月歌》等,让学生对本土时令季节、节日民俗有了较深的了解;教学诙谐有趣、上口的《抢羊仔歌》、《小孩小孩你别哭》、《红骨籽菜》、《白罗仔》等,则采用念、唱、演、创的形式,培养了学生欣赏、体验、创新的能力,感受了家乡歌谣的亲切与快乐。课堂外,我们开展“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活动,要求每班至少有一首龙岩童谣;开展龙岩童谣主题活动;举办龙岩童谣擂台赛等等。走出校门我们参加社区民俗活动、新罗TV春晚节目选拔赛、龙岩市童谣大赛、龙岩恳亲会等活动。寒假,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搜集龙岩本地和客家民间童谣,选取优秀的寒假实践作业收入校报校刊,在校园展板、学校网站中呈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尽可能多接触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岩童谣,让他们了解龙岩、热爱龙岩,能自觉传承与发展龙岩优秀的地域文化。

   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我校《“龙岩童谣”课程化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土话”,还学会了用“土话”唱歌,更重要的是学习、传承了本土文化。2013年我校音乐组编排的《百罗仔》,已经由福建东南台拍摄完毕并制成VCD碟片,在香港举行的“龙岩恳亲会”上向龙岩籍华侨展示,受到华侨们的热烈欢迎和推崇。我们相信任何努力和探索终将得到成功和回报,让龙岩童谣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音乐教育将又盛开一朵美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李贵荣.乡土童谣 唱进课堂[N].海峡导报,2013-01-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