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自有高考以来就将文言文列入了试题考察的范畴之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始终是高考语文卷中的重要题型。鉴于此,本文就在分析了近些年我国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文言文的备考策略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从选材、知识点考察以及命题题型三个角度分析了近几年我国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的命题特点,即:选材范围有所拓宽、选文类型丰富、选文难度“浅易”;知识点的考察“稳中趋多”;命题的题型“稳中求新”等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上述的命题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考文言文的备考策略,以期能够为高考文言文备考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文言文;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52-01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记载,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国语文教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自有高考以来就将文言文列入了试题考察的范畴之中,关于文言文的考察始终是高考语文卷中的重要题型。鉴于此,本文就在分析了近些年我国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文言文的备考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高考文言文的命题特点
1.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近些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范围有所拓宽、选文类型丰富、选文难度“浅易”。选材范围的拓展在2015年和2016年高考语文卷文言文的命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2015和2016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文言文的选材不但涉及了“二十四史”、《论语》等常见的文言文选材出处,早在2012年就已经淡出了高考文言文考察范围的先秦诸子散文也再次出现,从而反映了高考文言文在选材范围上的拓宽;选文的类型虽然是以史传类文章为主的,但是同时也兼顾了其他体裁的文章,如应用文、论说文、杂记文等等,从而体现出了在选文类型丰富多样的特点;选文难度的“浅易”实际上遵循的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含义,并读懂文章的内容”。正是根据这一要求,近些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难度始终遵循了“浅易”的基本原则。
2.从知识点考察的角度来看,近些年高考文言文知识点的考察呈现出了“稳中趋多”的特点。近些年高考文言文知识点的考察仍然主要是以常见的知识点为主的,并没有的出现过于偏僻和生疏的知识点,所以说知识点的考察仍然较为稳定。但是,以常见知识点的考察为主却并不意味着知识点考察的“固定化”,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考察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呈现出了知识点覆盖范围扩大的趋势,2015年高考语文卷中对“兵部”、“庙号”以及“谥号”等知识点的考察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势。
3.从题型的角度来看,近些年高考文言文命题的题型呈现出了“稳中求新”的特点。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命题仍然是以选择题和翻译题为主的,从而呈现出了较为稳定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还出现了文言文应用类的题型、简答题、主观题等等,上述题型反映的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考察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体现了题型“稳中求新”的特点。
二、高考文言文的备考策略
1.在高考文言文备考的过程中,在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上,辅以课外文言文的练习。随着近些年高考文言文选材范围的拓展和选文类型的丰富化,就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范围和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趋势下,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文言文练习的过程中,应在以课本为主的基础上,合理的辅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针对近些年我国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考察“稳中趋多”的特点,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高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教学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之上,检查以往文言文教学中被忽略或者是被轻视的文化知识点,以扩大学生文言文知识点学习和掌握的覆盖面。
3.针对近些年高考文言文命题的题型 “稳中求新”的特点,在备考的过程中,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应有意识的穿插各种新题型的练习。另外,为了促进学生文言文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语文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文言文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切忌将文言文作品当做“死” 的语言训练材料,而是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之中,通过与文中人物的对话、通过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来促进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高考文言文的复习是备考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全面了解和把握高考文言文的命题特点,对于复习质量和复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在开展高考备考工作的过程中,语文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对高考文言文的试题进行科学、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参考文献:
[1]焦文林..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透视及备考指导[J].试题与研究,2015(11).
[2]张玲.瞻前顾后,巧妙推求——2015年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情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高考(语文备考), 201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