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家作为中国汉族的一个优秀民系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体系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交响乐中的动人乐章。而互联网的普及,给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与机遇。本文基于此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介绍了客家文化及其表现形态,对“互联网+”时代下客家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契机进行分析,并阐述互联网对于客家文化立体传播的实现,可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文化;传承;传播;网站;契机
中图分类号:G206;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202-01
客家民族分布极广,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中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爱国爱乡,对祖籍地有深厚感情等优良传统。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是维系客家民族民系的基础。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又不断在传承中融合,在融合中新生,在新生中发展,体现着现实和时代的风貌,是中国最古老而传统的文化系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来说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冲击,但也给其带来了一定契机。如何利用这些契机进行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是目前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下文就对此进行探讨,并提供了几种客家文化传播的实现方式。
一、客家文化表现形态
客家文化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其中,最直观影响人们对民系、族群的判断的,就是语言,客家人所操的客家方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貌,但是依旧保持浓郁的中原古音韵特点,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而土楼的申遗成功,更使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客家土楼”,成为一般人眼中客家文化的巨大表征。可仅客家民居建筑就有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多种形态,围龙屋又分为圆形围楼、方形围楼、椭圆形围楼等等。因此,客家文化与母体中华文化一样,是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客家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契机
1.客家文化传播与传承面临的时代困局。人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传播者。客家人所到之处,客家文化便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田地卖掉了,但是土地的耕作方式、收成的制作与食用方式等等,都可以随人带走;人群离开了故土家园,但是世世代代流传的客家话,可以随着迁徙的人流带向四方。惟其如此,客家文化方能传承至今。因此,浩如烟海的客家典籍、客家文献,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屹立不倒的客家建筑,见证了客家历史的沧桑、承载着客家文化的伟大印记,为后人寻觅和破解早期客家文化密码提供了便利条件。所有这些纸质媒介及物质实体,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互联网+”为客家文化传播与传承带来的历史契机。现代网络技术优势为客家文化传播方式带来的历史契机,既包括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传播载体互联网络、手机等,也指新型载体上的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表现形式,同时还包括基于互联网传播的、以网络和手机为载体的、由用户自主实现发布的“自媒体”这一新媒体发布形式。这是一场强大的、立体的、即时的、瞬间交互的甚至完全可以由每一个个体自主掌控的网络攻势,当下网络环境的超链接、超时空、超快捷、超容量,已经将信息传播最广化、最快化、最丰化。
三、互联网对于客家文化立体传播的实现
由于客家人遍及全球,客家文化的全球传播,对于增进全球客家人的沟通交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互联网+”对表现形态多元的客家文化的高效传播、文化的表现形态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衣食住行方面也有民情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可谓形态多元不一而足。互联网站在传播表现形态如此多元的客家文化方面,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互联网+”对客家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空间容量的无限性、网络的超链接性、内容的交互性,使文字、图片、音频甚至占用空间和带宽更多的视频文件等,都得以在网站上便捷运行,快速传播。与客家文化的表现形态丰富多彩相对应,互联网站足以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渠道,加上提供实时网络互动,用户得到良好的友善的上网体验,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客家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及祖国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客家文化,应充分利用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媒体跨界整合带来内容资源的集约利用,利用这些外部的发展空间为客家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客家文化宣传,发展网络媒体、自媒体、客户端,向现代传媒转型、探索和发展现代传媒产业的新探索和新尝试;开发有利于客家文化传播的网络应用策略,如客家建筑及风景名胜的3D实景虚拟导览、客家谱牒的电子化展示、基于互联网的客家方言语料资源库建设、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资料保存等;通过利用多平台进行传播,提升客家文化的影响力,使得客家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友维.传承客家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浅析梅县客家山歌的保护和传承[J].神州民俗,2013(11).
[2]李虹霏.大众传播时代的客家文化传播策略[J].今传媒:学术版,2014(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