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全面掌握群众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了解当今社会群众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好的为群众文化工作服务,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出力,开创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建设;业务水平;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78-02
群众文化在当今社会已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名词,并不陌生。群众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她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她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并对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繁荣有着极大的帮助。
所谓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以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一个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充分全面的掌握群众文化的含义和特征,了解现今社会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白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让群众文化工作有效的开展,做的有声有色。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人类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由意识形态转变而来的。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就有学者将文化中的群众文化单独分列出来,这种文化是由群众自发的进行文化方面的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活动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使群众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增加文艺修养,扩充文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形成的现象。群众文化覆盖面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层,活动方式多样,是当今社会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自娱性、和多变性。
群众性是其显著特征。从城市到农村,从广场到公园,从工厂到校园,从社区到家庭,凡有人群之处,基本都有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民族信仰,也不分工作种类、文化程度,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了群众文化之中。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以普及群众为前提,以全民参与为基础,以提高全民综合文化素质为目的。群众文化扎根于群众,来源于群众,又服务于群众,与群众密不可分。
自娱性是其内在特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在精神面貌上也焕然一新,人们渴望文化生活的欲望更加迫切。群众文化主要根据群众自身爱好,自发组织歌舞表演、作品展览、竞技比赛、文体活动等。其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是人们在空余闲暇时间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一种活动方式。群众文化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极为普遍广泛,形式为大众所接受,内容易学易懂。她归根到底是人们闲暇时间自我娱乐的一种文化活动。
多变性是她的外在特征。根据参与群众文化的活动主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的不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断地进行着变化。例如公众场合的群众文化,多以群体中多数人的共同兴趣为出发点,比如广场舞、合唱、展览、自组乐队等。而在家庭,多以个体的兴趣爱好为起点,进行学习研究,比如美术摄影、器乐声乐等。
二、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尽管这些年各级政府多次强调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还有一些主管部门和基层工作者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一是相关经费投入不够,大多数群众文化活动的服装、道具、场租等费用都是群众自发负担,设备完善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寥寥无几,文化设施的配备和文化服务的开展没有保障,严重制约着文化建设的发展。二是部分文化工作者消极工作,不能全心投入到文化建设上来,无法多方位满足和丰富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造成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缺乏持久性与长效性。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不重视文化建设,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埋下阴影。
2.文化队伍水平薄弱。群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但现在多数地区和部门的文化队伍整体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没有系统的管理机制,由于自身及诸多客观原因,一部分文化工作者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首先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因而欠缺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很难有效的将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衔接起来,偏于形式,毫无新意。其次是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匮乏,不能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专业性辅导教学,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没有发挥其带动、联动作用,新的优秀文化作品的供给速度无法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热情需求相合拍,群众的文化活动水平没有提高,这也极大的阻碍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3.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大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文化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活动形式上看,传统的歌舞活动,千篇一律,没有地方特色,也越来越过于形式化,这种单一的文化娱乐方式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能引起群众的广泛参与,加剧了基层群众与文化活动之间的距离。从受众群体来看,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活动的主要参与对象、服务对象构成太过单一化,因此导致了参与人员的综合水平不高,难以推广展开活泼多样的文化活动,又多以广场舞、扭秧歌、大合唱等形式出现,内容单调,这就严重影响了各地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如果想切实抓好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要深刻认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要切实掌握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还要进社区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真正需求,不断创建有针对性的特色文化活动,大胆创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新要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相关经费的投入和积累。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设定专项经费措施,建立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专人专管,专款专用。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自发性的捐款捐物,一起共建文化事业。经费的有力保障是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2.提升素质,壮大队伍。现在基层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短缺、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是各地在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才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让文化事业惠泽于民。首先应当完善专业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主管部门要严格制定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资格条件,对人员的选用不仅要以学历、职称为标准,也应结合业务能力和业绩综合任用。其次一支专业的文化队伍,不但要求每个文化工作者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各级文化单位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还有要逐步扩充群众文化团队,壮大基层文化队伍,这样会增加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应对优秀的社会团队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鼓励他们参与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3.信息网络,拓展文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将信息网络有效的运用到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会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文化主管部门或单位可以建立群众文化服务网站,将近期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闻和信息及时向大家提供,还可以把各地区的文化活动以图片、影像的形式在网站上免费供群众观看欣赏,学习交流。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这个现今及其普及的信息平台,通过微信、短信、腾讯QQ等交流方式,快速便捷的把有关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宣传和告知,让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身边文化活动的动态。伴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将在今后的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四、结语
做好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应集思广益,展开思路,开创出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贾小平.浅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群众文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2]何丽秋.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J].赤子(上中旬),2014(11).
[3]李杰.新时期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大众文艺,2014(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