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合唱”为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音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972
李梦晴

  摘 要:音乐欣赏课作为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崇德尚美、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而“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本文就以“合唱”为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实践作些总结。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215-01

  2014年底,教育部全面部署了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副部长鲁昕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精神培养”,并在强化人文素养教育上要求,“继续推广使用好《百首古诗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幅名画赏析》等教材,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她的讲话无疑是我们奋战在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一剂强心针。音乐欣赏课作为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崇德尚美、立德树人的特殊功能。而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课堂效能来看,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因此笔者就目前中职音乐欣赏课的现状,谈谈运用以“合唱”为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

  一、当前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校园文艺活动需求多与音乐欣赏课程开设少的矛盾。

  中职学校的文艺活动比普通高中丰富得多,学生对于登台展现自我以及自身艺术潜能的提升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望。他们多数寻求各类社团和个别开设第二课堂老师的帮助,期望从那里得到相应的辅导和提高。但是目前音乐欣赏课程主要还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在旅游服务类、美容美体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开设。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欣赏课的平台去感知艺术、提升审美。一方面学生渴求艺术的浸润,而另一方面可以供给艺术滋养的“试验田”却很有限。校园艺术活动与音乐欣赏课之间没有架起有效的互惠互通的桥梁。

  (二)欣赏内容丰富多样与中职生学习倦怠理解力有限的矛盾。

  在教职成厅【2013】2号文件中,对中职学校明确了艺术课程的新标准。同年8月出版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如刘五华老师主编《公共艺术》,内容丰富多样。可是学生上课依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部分对课堂学习表现出冷漠、厌倦。让课本知识犹如高山流水般知音难觅,因此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策略成了我们亟待谋求的出路。

  二、运用以“合唱”为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职教改革发展到今天,大量的信息类、商贸类、机械类、医护类专业的职业课程都开展了任务教学法的研究,笔者觉得在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是职教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有效提升职校文化内涵的需要,也是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中职学生优势的需要。

  (一)基于任务驱动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产生于德国‘双元制,其核心是‘基于工作过程,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基础上的教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进行解构,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需要,按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重新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将为完成某一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诸多学科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的集合重新排序和组合”。

  (二)选择“合唱”作为任务驱动的原因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参与合唱训练感受 “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作精神,用对待音乐作品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这正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標所在。

  而从专业角度来说,歌曲题材、体裁和风格直接决定着演唱形式的选择。声乐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揽括了欣赏课程里声乐部分所接触到的民歌、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合唱的伴奏形式包含了管弦乐伴奏、钢琴伴奏等,同样涉及到欣赏课程中民族器乐、西洋器乐的相关知识。一些非专业比赛的场合,为了合唱的舞台效果有时会增加朗诵、伴舞、表演等等。这些就涉及了舞蹈、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尝试着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分解成学生们的子任务,学生每个子任务的完成就是对相应模块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施过程

  (一)情景创设形成任务

  笔者所尝试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给她们的任务是毕业晚会节目——大合唱。想到能在学校的舞台上歌唱,她们充满期待,瞬间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学习动机。

  (二)分析任务、明确方向

  要完成这个节目,首先大家就想到要唱什么?于是形成第一个子任务:选择曲目。于是笔者将教材内容分四个单元展开----中国民歌、外国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重点突出中国民歌,让学生吸收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给养。学生按各自所持的观点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搜集自己所喜欢的认为可以大合唱的曲目。然后互听互比,自主分析哪一类最适合完成这个节目。

  第二个子任务便是用什么伴奏。在这个环节展开认识不同器乐、听赏器乐曲的教学。笔者提供了由钢琴伴奏的合唱如教材中的《青春舞曲》、由民族管弦乐队伴奏的合唱如《我的祖国》、西洋管弦乐队伴奏的合唱如《保卫黄河》等优秀作品,从中对比不同的器乐伴奏的效果,并将自己的感受课内分享。

  那么根据歌曲需要编排什么类型的舞蹈呢?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这个环节笔者沿着拓展模块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种类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好奇心在探索中学习。尤其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学习中,通过体悟舞蹈身韵、动律、节奏力度的美,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文化内涵。

  排练后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排除音准、节奏、演唱技巧等问题后,表演始终没有感染力。于是笔者又增加了第四个子任务:“我就是主演”。学生通过欣赏经典话剧、舞剧、音乐剧、戏曲来了解舞台表演,走进表演艺术。

  (三)自主合作、完成任务

  这时候的学生们既是这个节目的“导演”,也是“演员”。在第一个子任务曲目选择的过程中,她们选择了最喜欢的通俗歌曲。这是一首具有俄罗斯风格的通俗歌曲,所以在第二个子任务伴奏类型选择中,学生们选择了管弦乐队的伴奏版本,其中手风琴的主奏效果特别具有怀旧之情,第二段弦乐齐奏顿时将毕业生的离别情绪推向高潮。第三个子任务是伴舞的编排。学生们交付的成果是汲取芭蕾语汇特征的现代舞,与歌曲的音乐风格比较吻合。在“我就是主演”的第四个环节里,学生们透过经典话剧、戏剧、戏曲艺术的熏陶,俨然进入了演员的角色里,她们象真正的演员一样调整自己的内心情感,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动作来表演歌唱。

  (四)总结评价、建构意义

  合唱作为一个动力型的任务,诱导学生不断探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完成了知识的建构,顺利地在毕业汇演的舞台上展示了她们共同的答卷。正如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校园文化活动和音乐欣赏课堂之间架起了一座虹桥,并打通了艺术文化经典与中职学生心灵之间的通道。

  四、任务完成,检验效果

  最后学生们将传唱度极高的《贝加尔湖畔》作为蓝本,把讲述爱情的歌词改编成离别之际对校园里的标志性景观——大榕树的眷恋之意,抒发对母校的惜别和感恩之情。得到了用人单位、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评价。真正让校园的艺术活动实践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检验中去。

  就象鲁昕部长说的那样“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廈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笔者将在中职音乐教育的岗位上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探索,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罗映红.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2(07).

  [2]章振周.基于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7(04).

  [3]俞建亚.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读《改革国民音乐教育的九点建议》有感俞建亚的个人空间日志[EB/OL].http://blog.bledu.net.cn/home.php?do=blog&id=14987&mod=space&uid=523

  [4]龚春燕.创新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