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其实我们所有看到的现象都涉及一个共同的、常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心理等问题。这些问题远不仅发生在大学校园,社会各个阶层、各种人群也屡见不鲜。校园内发生的这类事件只是社会的缩影。
关键词:高等教育;极端思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43-01
一、关于高等教育中极端思想事件
最近一则关于高三学子当着母亲的面杀害班主任的新闻传入人们的视线。人们震惊了,在父母眼里“内向乖巧”的孩子,当着母亲的面,杀害了班主任滕昭汉。看着倒在血泊中的班主任,面对拼力阻止他的绝望母亲,小龙说,“你不要按住我的手,我要玩手机。”这个孩子称自己从未有过诸如考大学、工作、娶妻生子、赡养父母等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憧憬。他甚至不清楚父母具体从事什么工作,不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记得他们电话号码,不知道父母学历和生日,“我的世界就我一个人。”他说,他理想的生活是“一个人住,看小说,混吃等死”。然而每次说起玄幻小说,眼里就发光。整日所想都是小说所写。以至于后来进了看守所也是一句‘无所谓我已‘大限将至的模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思考这个沉重的话题呢?
同样的在国外,据美国防止自杀基金会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100名大学生自杀,而其中有不少就是名校学生。哈佛和世界其它各国的名校一样,也时不时地会传出学生自杀的死讯。有报道曾质疑:“为什么越是名校自杀的学生越多?”
二、关于高等教育极端思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学不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一些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这种情况频频出现在大一新生中间,这种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再加上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关于这类‘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大部分都在关注成绩和宣扬名校;然后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当高官拿高薪,住大房子、开豪华名车。可有谁真正地去关注过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快乐?到头来,一些当官的成了贪官,最后的目的地竟是走进了监狱。对于为什么名校的学生更容易自杀,首先的一点是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过高。考上名校的学生大多是各地高考成绩的佼佼者,他们中学时代都备受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尊敬,身在名校不甘落后,但毕竟天外有天,想比其他同学在学校里更出众谈何容易。这样压力就形成了,而且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其心理压力就会更大。其次是學历社会地位的降低。由于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研究生的评价地位都较以前下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们对找工作深感焦虑,从而产生了自卑感。
另外如今的一些名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欠缺,遇到学习或感情上的挫折不能很好地处理,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失衡,而心理上的失衡就很容易导致对身体的伤害,甚至是对生命的放弃。从这些惨案我们不难发现,行凶者或是自残者在他们所处的生活范围内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的问题。有的对于网络或虚幻世界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有的,在学习与生活压力之间迷失了平衡。也有处理不好情感困惑的。再有就是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且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这种种的不良因素都会使‘弱势群体陷入自闭自卑。
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学生们疏导心理最好的关怀诊疗。许多案例已证实遇到急需心理帮助的学生,通过及时的心理回访,问题基本上都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从此以后能对我们的下一代多一些人文上的关怀,少一些功利主义的逼迫,让孩子能轻松地获得一片快乐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国宾.文化视野与舞蹈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蔡焯基,王红星.学生极端行为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