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外籍教师的钢琴课透视我国地方高校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799
胡琼方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都通过聘请外教参与教学的方式来提高钢琴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外教教学的分析,剖析我国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外籍教师;钢琴教育;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J6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36-02

  当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高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这给高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高校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消失,未来的高校将没有“国界”。因此,各高校在不断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纷纷聘请大量的外籍教师,以此引进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教育厅自2011年开始启动“海外名师”项目,在湖南诸多地方高校都出现了外籍专家们的身影。外籍专家的出现,对于学校相关专业的发展自然有着非常突出的推进作用。这种推进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体现在本土教师可以更方便快捷的与国际接轨,吸收先进的专业理念,使国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拿笔者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来说,聘请了外籍专家7人,6人在外语系担任语言教学工作,其中1人在音乐系担任钢琴教学工作。2013年2月,该校聘任德国钢琴家恩斯特·诺尔丁·豪夫成为钢琴教研室副教授,负责音乐系钢琴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音乐外籍专家的加入,不仅加强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则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原汁原味的外国音乐艺术,使自己的艺术能力有国际化的特征。更为重要的一点,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值得反思的问题。通过近距离和长时间观察外籍钢琴教师的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外籍钢琴教师在地方高校的教学并非一帆风顺,这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来地方高校钢琴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现讲一些突出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突出问题

  (一)教学以应试为主,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外教在钢琴教学中所确立的教学目标与目前高校中普通的钢琴教学目标不同,他对学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如果将教学目标分成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话,外教首先会引导学生感性的认识整首曲子,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要抒发的情感,理解音乐的含义。例如,在范奏之后外教都会引导学生说出曲子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知识目标上,他们不仅设置基本乐理知识,还对每首曲子的作曲家、創作背景、作品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就能力目标而言,外教会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曲的创作,这对于中国传统钢琴教学而言,恐怕是难以企及的。此外,外教在教学中会选择莫扎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基本功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相比较而言,他更注重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只要能够表现出音乐形象,甚至允许学生用正规演奏之外的动作来演奏乐曲。对于技术能力,采取宽容的方式,只要能够弹出需要的声音,他不会在意学生的动作。他认为,在技巧当中,合理的动作决定合理的声音。比如音阶的演奏,他要求声音清晰均匀,如果学生的演奏不够理想,他会观察学生有什么不合理的动作,并提出解决方法。

  中国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中国国情的教学体系,比较注重考试结果,也就是关心最终弹奏能力。将钢琴演奏归纳成若干个技巧问题,针对学生每个阶段需要训练的技巧问题,布置相关的练习曲目,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演奏技巧,然后才根据曲目的音乐层面要求,提出曲目相关的音乐性方面的要求。中国教师对于学生钢琴演奏情感的要求比较滞后,过于强调技术技巧,教学教条化。对于学生知识目标这一层面不会有太多关心,很多教师认为这不是钢琴课的授课内容,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单一。

  (二)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外教的钢琴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有很多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经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见识面广博。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趋于多样化。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演奏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他们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钢琴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非常滞后,在教材的选择上,目前用的最多的是车尔尼的钢琴练习曲和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总是教授自己熟悉的几首曲目,没有及时的增加新的作品和内容。

  (三)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受困于我们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背景,外籍专家在上课时往往希望听到学生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目前的现状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往往达不到这个水准。比如,恩斯特在教授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时问学生对于这个作品的感受,学生凭借字面意思说“我觉得这个作品非常的沉重和悲恸”,而实际上这一作品除了前面的引子之外,很难和“悲怆”有太大关系。又如,在教学中,外教通常希望听到学生自己对作品的处理,希望与学生共同讨论音乐表达的可能性,而我们的学生很难与之沟通,总是希望老师把答案之间呈现出来,自己不愿意主动思考。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国内教育理念的大方向造成的,因此这一现象不光是体现在钢琴的学习上;另一方面是与地方高校招生对象有一定的关系,总所周知,音乐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训练乐器的演奏能力,而能够花费大量时间、拥有较出色的演奏能力的学生往往报考了专业音乐院校、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或者是重点师范类院校,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招生面,基本是高中以后因为需要“上大学”而临时决定学习音乐的一批学生。这就决定了我们学生专业综合能力非常薄弱。且不说学生对于贝多芬奏鸣曲标题方面的音乐学常识,即便是音乐感受力方面,水平也很差强人意。因此,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

  (四)学生跨文化交际、理解能力差

  笔者在观察外教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钢琴学生与外教之间的文化冲突,很多时候,学生不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和所弹奏的部分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从而影响到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其一是语言上和沟通方式上的差异;其二是由于音乐教育上的差异,而音乐教育上的差异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二、解决的办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注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钢琴教学的反思性教学和双边互动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创造性的、自由的表达音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性。钢琴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注入热情的学习,有一个很长的学习周期来掌握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因此学生的自我学习、自觉学习能力和对学习目标、学习结果的把握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钢琴教师应注重学生钢琴学习各个方面能力的培養,而不仅仅只停留在技巧的层面。

  (二)增加沟通、交流、学习与合作,减少分歧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们对于外教的作用的理解,不应只停留在体现在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另一重要方面。事实上,聘请外教的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对教师的影响上,体现在当前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外教授课的机会,和外教具有的社会效应,增强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外籍教师的平台,了解国外高校当前的钢琴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和专业信息,对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积极探索普通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另一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外教教学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教师,通过外教这个窗口,使他们接触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增强钢琴教学的软实力。如此受益的将不仅是那些获得与外教面对面学习机会的少量学生,而将使更多的学生与教师从聘请外教的开放式办学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中得到更多的、长远的收益。

  (三)注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各国在社会、科技、经济等领域发展迅猛,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不管是对大学生个人的前途还是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钢琴本是件舶来品,其钢琴作品也是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因此在理解和表达上会存在差异。因此,学生要有效利用外教课堂资源的意识,提高对中外音乐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有益于学习者培养世界意识,拓展视野,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除了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提高学生适应西方教学方法,理解多元音乐文化语境的能力。

  总之,为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应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本土资源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好、更有效的钢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音乐专门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