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普通高校大学生民乐团实践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781
王路

  摘 要:地方传统音乐是我国艺术发展的精华,是我国各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但是,在现代文化广泛的冲击下,民族传统音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使中国的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出现很多困难。因此,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应当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要在普通高校进行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开展,利用大学生生民乐团进行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从而促进它的顺利传承。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民乐团;地方传统音乐教育;关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4;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26-02

  一、民族传统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

  民族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民族特征的,利用此民族特有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作品,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具体文化和音乐风格。民族传统音乐既包括中国原有的古代作品,也涵盖了我国当代的音乐作品。民族传统音乐从形式上分为五个类别,戏曲音乐,说唱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盒民间音乐。高校的音乐教育和民族传统音乐是密切相关的。高校音乐教育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而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扩散主要分为有意识的扩散和无意识的扩散。无意识的扩散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艺人和民间歌手进行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的传播,这种方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都是自由散漫的。而有意识的扩散主要是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利用民族传统音乐去维护其利益而进行的传播。这种方式是有一定章程的,是有意識,有目标的传承,它的存在根基比较雄厚,不容易被毁灭。在当前的社会中,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领域和中坚力量,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民乐团是其最为重要的组织。学校的音乐教育传承是最为明显的有意识传承。

  另外,高校音乐教育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密切联系,是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关系。民族传统音乐无论从历史发展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从而决定了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实际意义。而普通高校作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必须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当前,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遗产,它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凝聚有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汗水,代表了我国民族的价值观念,也表现出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状况。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应当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加大研究力度,扩展高校中音乐教育范围,对教育材料不断的更新,培养专业的民族传统音乐人才,使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顺利的传承下去。

  二、加强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扩大了高校音乐教育范畴,完善了高校音乐教育体系

  在当前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在大学生民乐团中,教育材料和内容大部分是以西方国家的古典音乐为教材,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比较单一和枯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国文化的流入直接冲击着我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在教育体系中都模仿西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包括的多个地域和民族,而每个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才能真正的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同时,地方传统音乐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民乐团提供了更多的音乐素材,使学生更加广泛的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扩展了学生的思想认知,为学校培养民族音乐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在小学,初中,高中时期,由于较大的学习压力,对学生音乐教育普遍不受重视,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更多的学校或者教育者把音乐教育看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教育形式也仅限于欣赏和简单的学习,这种观念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本土音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扩展。地方传统音乐是多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结了中国地方的各种文化。加强地方传统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另外,地方传统音乐代表了各个地方的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国家产生敬畏之心,增加自身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三)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人们对他人或者社会进行了解的重要途径,是引导人们形成价值观的重要工具。而音乐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同时也传播了该音乐文化所形成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征,是自身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之所以在高校大学生民乐团中实践地方传统音乐教育,原因在于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音乐的学习了解到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状况和文学艺术特征,对其产生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并在学习以后进行发展和传承,能够更好的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在普通高校大学生民乐团中加强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在学校教育中,必须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多元化的文化已经充斥着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直接影响着我国地方传统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对音乐教育进行安排时,我们必须以传统音乐为基础地位作为教育准则,再结合西方的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大学生民乐团是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的重要团体组织。学校必须对其教育内容和方式加以重视。把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融入到教学课程中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各地区的民族地域风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传统音乐能够展现出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并且表现的形式和艺术特征不尽相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摒弃传统观念,改善教育模式

  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原创性,各地区或者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既有交叉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每种地方传统文化都是经过了无数代人们的生活和发展,總结和创造出来的文化精华。这些传统音乐文化在自己的地域都是比较通俗易懂,但是,由于地区语言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在学校的教育中,就大大的增加了难度。因此,在传统音乐教育的课堂上,要摒弃原有的以西方音乐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除了相关基础知识的教授,也要不断的创造出新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把演唱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艺人请到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和演奏技巧。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地方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另外,在大学生民乐团中,可以设置一些民族音乐大赛,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个人和团体形式皆可,请一些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进行比赛的评判。使学生在竞争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到地方传统音乐的发源地进行旅游,采访和学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身临其境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知识的了解程度。

  (三)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所以,在地方传统音乐教育中,高校应当积极的开展课外地方传统音乐艺术活动,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宣传组织,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个组织可以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如电视台,广播站或者计算机网络等,对地区民族特征和基本概况进行宣传,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教育节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知名的传统音乐教育者进行定期的传统文化讲座,加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我们再对待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上,必须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应该使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和发展,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使中国地方传统音乐得到良好的传承。

  (四)完善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决定了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使中国本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普通高校必须利用多元文化的指导思想,建立一套以地方传统音乐为基础,多元音乐文化共同发展的教育体系,从而使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学习和发展。结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对音乐文化教育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充分利用各个专业的材料知识,促进各科的同步发展。如美学,哲学等。这些学科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可以把各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从而使我国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四、结语

  大学生民乐团是普通高校的重要音乐组织,也是音乐延续和发展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校设置中国地方的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必须让学生能在猛烈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了解我国地方传统音乐的魅力,学习传统音乐的知识并发扬光大。因此,学校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途径,对中国地方传统音乐的教育课程改革,寻找其中的不足,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2).

  [2]樊祖荫.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2012(01).

  [3]王耀华.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6).

  [4]詹怡秋.音乐鉴赏”过程论”重构[J].黄河之声,2011(09).

  [5]赵惠宁.保留、发展、相互影响———运用传统音乐文化发展音乐教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08).

  [6]郭小利.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2).

  [7]石开航.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1).

  [8]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