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区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不同经济基础的制约,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全面小康社会中,它以社会为双向交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社区居民服务为宗旨,以发挥群众文化寓教于乐、健身健心的功用为目的,以此来提高全社区人的思想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关键词:社区文化;特点;形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17-01
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影响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当今,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和传播,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于社区、群体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社区文化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功能和作用,将对社区成员之间的文化交往活动,互相交流、学习提高、矫正选择、重新定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交往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越来越普遍。
一、文化管理科学性
在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社区文化,着先应做到科学地管理,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做到纵向联合,横向协作,把群文系统、社会机构、社团组织汇聚一体,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从而形成活泼有序、科学高效的社区文化管理模式。可以建立由居委会牵头,社区各单位以及群文组织参加的社区文化管理委员会来对社区文化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文化设施现代性
社区文化设施是全面小康社会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也是衡量是否达到小康的一个重要参照物。为适应小康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设施必须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标准化、国际化的新型文化设施转变。首先是文化设施应配套齐全,具有能让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包括图书室、网吧、教室、文娱活动室、健身房、多功能厅等。其次是这些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水平,让社区居民参与信息化、科技水平较高的文化娱乐,享受高档次的文化生活。
三、文化活动综合性
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社区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是小康社会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特征,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活动冲破“小文化”的框框,形成大文化的格局,集文化娱乐、教育、时政宣传、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于一体。二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之高,活动面十分广泛,社区文化生活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成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活动机制灵活性
在全面小康的社会中,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活动机制的灵活多样性。包括单纯服务型、有偿服务型、服务经营型、经营型;另一方面,活动资金也是多渠道的,包括建立各类文化基金 ,以及文化捐助,创立社区文化产业等等。社区文化建设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社区财政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内各单位和个人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
五、活动载体共融性
社区文化的广泛性,决定其活动载体应是共建共享、不断完善,让社区自然人和法人一起投入到社区文化载体的创建和发展中去。以文化活动推动文化载体形成,又以文化载体促进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工作思想、组织、业务和设施等基础牢固。
六、活动内容特色性
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各个社区文化除应具有群众文化的共性元素外,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文化特色,形成既植根于社区内外的民族文化传统,又时刻反映着时代进步的具性化文化特色,使之成为该社区的品牌文化,从而让社区文化千姿百态,各具鲜明特色,为老百姓所喜爱。
七、文化队伍网络性
在小康社会中的各个社区拥有健全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社团,它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活跃在社区各个层面。这些社区文化队伍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活动,带动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他们利用社区广场、街心花园、居民文化室等阵地,广泛开展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活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数支队伍呈网络地分布在社区各个角落。
八、社区文化开放性
全面小康社会的结构决定了我们的社区将是大社区小社会的模式,所以我们的社区文化的运作方式应是面向社区大众、面向社会各个层面,将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社区文化社会办的全开放式格局。
从新世纪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群众文化事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与提高,应尽快更新观念,改变原有的社区文化活动模式,以民间性与自发性为主要力量,发挥社区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抓手,用他们的良知和资金举办各种类型的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活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文化活动,这对社区民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持久地进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