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国儿童艺术教育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着独特的方法,对比国内的儿童艺术教育有很多可借鉴之处。通过对法国儿童艺术中心的考察学习,以泰勒儿童艺术中心为典型,得出许多有意义的启发。
关键词:泰勒儿童艺术中心;感知能力;协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J624.1-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69-01
法国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国家,从幼儿时期就重视艺术教育,法国的儿童教育重点放在美术和音乐上面。尤其是儿童美术教育,其独特的教学的方式已经为多个国家所认识,也成为一种优秀的模式为多个地区所积极推广。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①对于儿童美术教育而言,并非把孩子都要人人培养成艺术家,将来从事艺术行业。其意义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引导和激发儿童的独特情感,表达儿童纯洁的心灵,培养儿童互相协作的能力。
法国泰勒儿童艺术中心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较有典型性,对我们的儿童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他们从小就培养儿童进博物馆、美术馆广泛接触艺术品,参加各种艺术实践。在创造力培养、相互协作、情感体验等方面有着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泰勒儿童艺术中心极其重视儿童的自我体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艺术表现更多来自于他们用心灵对事物的观察反应,这种朴素朴素的反应是儿童内心的真实写照。
一、尊重儿童的自我體验,启发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
为了启发引导儿童的创造性,老师会给儿童提供描述物象的一系列的参考材料,不是单纯的拿出示范作品让学生们临摹,这样给孩子很大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去发挥。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运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的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②例如老师在画画前会给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描述一个物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最原始的想象描绘出来。比如街上的汽车、蓝天白云、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生活中的小朋友以及家庭成员等,让孩子自由想象颜色、形状,然后表达出他们想到的一切。老师给学生们的这种自我体验的感知能力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儿童绘画有其充分的自我认识,儿童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反映出儿童美术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儿童创作体现出是感性的无意识的,呈现艺术最本真最纯粹源泉。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术,所以在教学引导上要贴近生活,通过观察和实践表达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从生活中认识美术,逐渐学会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美,启发他们观察和区别各个物象的形象特征,让孩子在创造过程中充分发挥感知能力。
二、培养儿童的互相协作能力
在泰勒儿童艺术中心培养儿童的互相协作能力是一大亮点。老师并不刻意去教授多少东西,但会用别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共同创作,人人参与协作的能力。例如老师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出一个场景和里面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童话故事也可能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让儿童产生兴趣。然后老师调动多个儿童一起尝试合作,根据故事内容展开联想,大家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颜色共同创作,大家一起象做游戏一样积极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③儿童在与同学和画材的互动中激发热情,老师也帮助他们用一系列的语言和手法加以表达,有的画长达六七米,内容丰富多彩,充满奇思妙想,大家在合作中产生愉快轻松地情绪。作品完成后张挂在教室或走廊里,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见证合作的成果,也让孩子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儿童互相合作完成作品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感到一份光荣,他们也会逐渐将合作当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如今的孩子从小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优越的“温室”里长大,缺乏合作的机会,尤其是成人后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更加凸显合作的重要性,协调与合作能力是将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是未来人才的重要要求。因此,通过培养儿童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将是重要课题。这种合作逐渐成为学习中的优秀习惯对他们而言将是受益终生的。
三、启发多种材质的运用
在泰勒儿童艺术中心的教室里有多种绘画材质,以供儿童自由选择。儿童对各种花样新鲜的材料会有很强的好奇心,老师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根据自己的兴趣可选择绘画、可选择剪纸、也可以选择其他表现媒介如粘土、编织、拓印等等。教室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如此的一个实验学习的场所。老师对学生没有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借助材料媒介表达内心最直观的感受。巴尔巴拉多德谈到儿童教育时他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以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涂鸦和歌舞。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大胆创作的热情。每个学生对不同材质都会产生不同的兴趣,老师会指导学生熟悉工具,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自由表现,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现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儿童绘画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孩子的这种自我创造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关注孩子自由表达的情绪,让孩子的创造更有自信和兴趣。他们在画前并不会成竹在胸,这种创作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兴奋的游戏,没有束缚,也没有规矩。
孩子天性就是玩游戏,老师在绘画创作之前准备了多种材料,比如各种实物、玩具、图片诱导孩子产生兴趣,然后开发孩子去观察、想象、记忆的能力。在涂鸦拓印等游戏时既熟悉了很多材料,又能得到游戏过程中的快乐体验。这种兴趣将会促进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学生们都兴奋于自己的创造,他们的自由创造得到鼓励与赞扬,自己也获得游戏的愉悦感。这种自由的创作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与学习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充分感受到自由创造的乐趣,而且孩子天生的表现欲望也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他们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力,在思维角度也能够激发主动性。
四、还原儿童视角去认识世界、表现世界
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与成人是大相径庭的,成人的认识不能与儿童的心理认识相混淆,泰勒儿童艺术中心尤其重视还原儿童视角去认识世界。对于画的物象比例对不对、像不像等这些成人绘画技术要求根本不会出现在儿童的教学范围内。儿童绘画中的直觉表达和不受任何羁绊的情感,是任何一个成人所不能取代的。中国有句名言叫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指的是艺术创作要重点突出对象最具性格特点的典型性,其他地方可以简化或省略。在儿童绘画中的如此表现最为明显。例如孩子们画自己的同学,他们会突出画出头部,大眼睛、大嘴巴、夸张的头发,其他地方简化,身体部分可能只用两根线简单表示出来,他们只画心里想到的而并非看见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其他地方似乎没看到也从不关注。再如一个儿童画的大公鸡有四条腿,很多人可能觉得孩子画的不合理,但在孩子的心里他是思考过的,多画出来的腿恰恰是孩子的独特视角,他觉得那只大公鸡四条腿跑得会更快。在画面里孩子会把自己画进去,不论他们画人还是动物,总会有孩子自己的情绪反应在画的内容上。由此可见孩子的作品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法国泰勒儿童艺术中心在很多教育方面有可借鉴之处,对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儿童美术教育应注重自由表现为主,要把儿童学习兴趣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彰显儿童的自由情感表达。正确引导儿童与游戏相伴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他们通过自由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愿望。教师要不断探索儿童教育规律,给儿童更广阔的自由创造空间,把握独特的儿童语言,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方面出发。在教育过程中科学的诱导和开发,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和性格特征因势利导来引导他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将视野放宽,用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去正确引导儿童。
注释:
①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5:106.
②罗恩菲德(美),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96.
③苏霍姆林斯基(苏),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7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