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843
刘文峰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个懂专业、重素质、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一直以来都是艺术设计教育所关注和探讨的重点问题。根据目前行业现状与地区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准确定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去找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特点。

  关键词:艺术设计、培养区别、创新因素

  中图分类号:J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62-01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与制造加工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后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前者往往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后者的产品附加值。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的人文藝术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其教学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多个学科、专业系统整合而成,并不断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与其他专业的两大区别

  1.“审美情感”的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重要区别。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征决定了艺术设计生产不是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每个艺术设计产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都只对应一个独特的客户,产品都要做到独一无二,所以艺术设计生产与客户的关系相当独特与密切。而“审美情感”是一种隐性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建立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

  2.“创意思维”的培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又一重要区别。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创意”其意是指想法、念头、概念、观念、立意、计划、打算等。创意思维,还包含有创造、创新的意思,“视觉形式”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审美情感”基础之上的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法去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感性”、“知性”、“理性”的交集。“视觉形式”常常表现在造型、色彩、肌理、空间、构成等诸多视觉要素上。视觉形式的表现除了在视觉要素上以外,还受到文、史、哲以及各种艺术思潮、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这些非视觉的要素统称为“人文素质”。

  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1.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项目的提出使得人才培养工程跨越式发展,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离,我们要更加强调项目本身涉及的知识点、学习步骤,局限在够用、实用的基础上,虽然也有举一反三实例的讲解与实训,但终归是按照项目所需的知识点或者边缘化知识点进行引导学习的,对于知识系统性考虑不够。

  2.实施团队项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一大举措,团队项目可以弥补个人能力薄弱的缺陷,可以集各人所长优势互补。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团队的协作得到了真正的培养,但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显得不那么迫切了;另一方面在团队项目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力,往往会划分为几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所担任的各个角色的能力得以提升。

  3.课程体系设置是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实践了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为了服务工作项目实施打包课程,即采用了分段式教学,集中某一阶段实施某个综合项目的教学,在前期或同期安排支撑课程的学习,但实际工作任务中,往往多个项目都要用到一门课程的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还是应该考虑先基础课程、后专业课程、再核心课程这一教学顺序的。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

  1.加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我们改革我们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创新,即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所教学手段和具体方法的创新,制定新课程体系,实现基础课程优化、专业课程多样化、实践环节强化。要改善教学方法,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

  2.推进创新教育,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开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接受新事物、培养创业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设计大赛。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设计理念与技巧,而且能够逐步地掌握市场动向,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加强对外交流,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完善创业环境。学院或系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对外交流,开辟创新实践的新领域,提供和创造创业锻炼的空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给予关注和实时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既有高职高专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特性又同时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独特的审美、人文、创意思维等专业个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综合考虑,把审美、人文作为专业素质,用大视野、大环境、大氛围进行软性的熏陶、培育;把创意思维作为专业能力,用项目化、预期成果化、理实交替化教学体系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培养在企业职业岗位上“能做事、善思考、高品位、富创意”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国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9).

  [2]曹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