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安徽古村落的水系设计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828
张睿

  摘 要:几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把自己国土上流淌的河流比作自己的母亲,水不仅创造了人类繁衍的生息,还孕育出了不同的城市和文明,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这个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于水的哲学思辨。

  关键词:古村;落水系统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54-01

  水作為自然界中最普通的却最高深莫测的自然形态,他们往往只能从水的物理形态及其润育的植物中寻求其哲学概念中的隐喻,水与古代朴素主义中的哲学概念“道”、“德”、“仁”、“义”、“自然”等有着本体喻体的结构关联。 有关水的哲学思想自然也对中国传统景观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安徽古村落的水系建筑的起源

  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宏村形成村落的时间大约在南宋。明朝永乐年间,宏村人邀请徽州地理先生何可达重新勘测规划。他详细审查山川走势,特别是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经过十年的探索,何可达确定了把溪水引到村民家门口的村落规划方案。

  根据设计,村民先把村中那口仅有的小泉窟,开掘成一个宽阔的水塘。他们按照民间“花开则落,月满则亏”的传统说法,将水塘开掘成半月形,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境界,称为“月沼”。然后村民从山前的那条溪水上游,引出向西流的活水,南转东出,在各家各户门前经过,再经过月沼,最后流回溪水下游。这就形成了弯弯曲曲流过每家门口的水渠。村民们利用天然的地势落差,使水渠中水流始终保持活性,同时在上游设置水闸,控制水的流量,这样,水渠之水就能长年不枯,我想何可达有没有想到他的设计能造福宏村的人民这么长的时间呢?

  二、水系设计的中心思想

  宏村古人工水系形态布局由水口、水圳、月沼、南湖及每家水院构成。水口位于村落入口处,是众水汇集之地,“夫水口者,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水口的作用,一方面界定村落的区域和标识村落出入口的位置,另一方面满足村民“保瑞避邪”的心理需要。对水口布局,讲“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处”。宏村水口之水由西溪水道和小溪之水汇集而成,到礁石群处转弯向南,水圳进水口就设在离弯折处30米的地方。进水口水面高于南湖水面3.96米,圳水流速21.6米/分。六百年的历史证明,宏村水口工程的设计是科学的,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就能想出如此的设计方案表明当时我国的工程设计人才是多么的伟大啊!

  三、围绕着生活的水系设计

  宏村古人工水系遍布全村,潺潺水圳,九曲十弯,绕家穿户,贯通月沼和南湖,长年流水不腐。流动之水成为宏村古水系典型的特色之一。一曲清水在村中朝着一个方向流淌了六百年,逝者如斯,或曲折而缓淌,或波摇而闪光,这种流动之美蕴含着的是生命精神的存在,是一种实用价值的特殊形式,是一种自由理想的寄托。六百年来,水圳之水已成为宏村人须臾不可或缺的水源。全村男女老少都十分珍惜保护水圳的建设,避免污脏之物坠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我觉得要保护宏村的水系不仅仅要靠这里的村民,对于我们来宏村参观的人来说更应该担当起爱护水系的责任。

  宏村水环境另一显著特色是静态之美。所谓“静”只是相对而言。月沼和南湖一个平和如镜,一个深邃空阔,都有虚旷致静之美。月沼呈半月形,水面如镜,四周民居环绕,天光云影,人语回音清晰,成为古村落水街景观的核心,也是村民洗漱用水的共享空间。南湖似弓形,漫步在池岸小径,步移景异,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映入眼帘,水面在建筑的映衬之下形成虚实相间之空间,显得晶莹、宁静、恬美。

  在充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祖先巧妙地把水做成一个富于变化的水街景观,使整个村落因水而充满生机。水是村落的命脉,圳水欢快地从各里弄流过,世代如此,川流不息; 月沼之水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民居的怀抱中,光彩照人;南湖之水则充满自然情趣映衬着周边的古建筑,如梦如幻。

  也许,宏村祖先远没有我们现代人想象的这么复杂,大多是任其自然不经意而成。也正是如此,使得这水空间灵活多变,天然无饰。今天的景观设计,如果能吸收古人对自然环境认识观的经验,或许能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由于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大部分的村民以做买卖或者开客栈为生,也有部分的村民种地。在这里我发现凡是能走出宏村的年轻人很少又回来的,这个和中国大部分的农村是相同的,考察期间曾和同学探讨过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相同的:宏村是一个旅游养老的世外桃源,但绝对不适合年轻人长期生活,毕竟这里是山区,过于的平淡和安静,换作是自己也不会留在这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