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农村产品设计现状与问题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669
谭勇

  摘 要: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以重庆东北部山区农村为例探讨农村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与品牌建设,结合当下山区农村产品的现状,通过品牌建设的途径进行经济学分析,从理论层面研究农村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产品;品牌建立;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44-01

  一、渝东北农村产品的现状

  重庆东北部包括万州、梁平、城口、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11个区县,地处渝鄂川陕四省市交界地带,是重庆的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重庆东北地域广阔,农业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政策扶持力度较强,为其农村生态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农民自产自销。重庆东北部的农村作为最基础社会单元,曾经的人丁兴旺,百业兴盛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或求学,他们有的利用积蓄搬离农村去城市安家,有的利用知识在城里落户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便是生存需求的糧食留下,其余的粮食作为产品卖出。因此,农民在农药化肥的管理上相较于现代化的粮食生产会更严格,更生态。但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他们自己的产品出售价格依赖于市场的定价,没有系统投入产出计算。因此,他们的产品受到收购商的压制,即便是有较高的品质也无法卖出理想的价格。

  2.原生态产业园批量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7号令)等法律法规和政策,重庆市委、市政府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各级乡镇政府牵头,鼓励农民将土地租给同村、或者外来投资人员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例如:万州李河镇柑桔标准化示范园(见图3)、巫山县铜鼓镇柳池村葡萄园等。

  原生态产业园整合土地资源,由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区的高级形态。具有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产量规模大、影响范围较大等优势。例如:在万州区委、区政府引导下,李河、高梁、天城、熊家、甘宁、白羊、新田、溪口等村镇建立柑橘标准化果园8万亩,达到年产量达70万吨。果园将一部分水果拿去附近的集市零星销售给其他农民,一部分卖给附近的果汁厂进行榨汁,这种销售价格都相对较低,将这70万吨柑橘的以一个良好的价格销售完,仅仅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或者零星的户外广告是严重不够的。

  二、渝东北农村产品的设计问题

  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兴品种也逐渐频繁的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人们在品尝各色奇花异果带来的惊奇的同时,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大众的不安。农村远离现代化工业区,成为都市人们心里的一片净土,农村产品的出现为人们需求绿色、生态的生活提供可能性。虽然重庆东北部农村地处三峡腹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各种产品品类繁盛,绿色环保、品质较高,但是最终并没能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原因如下:

  1.文化自卑。现代工业文明带动社会飞速发展,农村也由于没有享受到现代工业化的沐浴而成为落后、老土的代名词,农村相对封闭,农村整体经济环境较弱,使得农村人与生俱来的自卑心理,羞于将优质的产品在世人面前大张旗鼓的展示,他们习惯送产品于消费者而羞于获取对应的经济回报。

  2.设计欠缺。从考察的情况来看,农民通常是将产品从树上、土里采摘出来,不进行形象包装直接出售,而大多数消费者是周边的农民,还有一些消费者是开车路过的驾驶员,他们经济情况较好,而且考虑刚刚采摘下来的,比较新鲜通常会高于市场价买一小点尝鲜,还有一部分是财大气粗的收购商,他们通常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取得最大利益而压低价格,农民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主导权。产品缺乏相应的包装,使得丧失了产品的文化特征,而仅仅是一个普通水果而已。

  3.品牌意识较为欠缺。山区农民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山区地质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捷,信息较为闭塞,农民没有及当地政府没有品牌意识或者品牌意识较为薄弱,这使得大量的农村产品生产出来后,没有相应的品牌视觉形象向外界进行有力的自我表达。

  4.营销途径有待开拓。农村产品营销通常是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渠道,通过开展农产品展销会、与外地水果商签订直销协议,进行农产品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产品的销售。但是,展销会毕竟次数有限,大型水果商通常只针对大规模的果园、菜园等,那么大量的、星散的农产品,以及规模化的但滞销的农村产品的营销之路就显得十分重要。

  农村粮食产品是在当今社会是珍贵的绿色粮食之源,农村手工制品是珍贵的文化之源,合理高效的利用好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已成当务之急的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卜庆国,殷佳雪.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2]胡艳辉.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