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二人转幽默艺术纵横谈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644
李健

  摘 要:“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为:历史久远,兼收并蓄多种地方艺术形式;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浓郁的东北人生活气息;音乐唱腔和演出曲目极为丰富;“二人转”的表演手段,简单明快,火爆热烈;内容积极向上,唱本语言通俗易懂;演出轻松幽默,老少皆宜。正是这些艺术魅力的充分展现,才使二人转从俗至雅。由东北推向了全国。

  关键词:二人转;幽默;艺术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29-01

  二人转艺术所具有的情趣美,是其征服东北广大城乡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情趣”应是“理”与“趣”的合一。理是思想,趣是艺术。有理无趣,就会流于空泛,枯燥乏味;有趣无理,则犹如无生命的纸花,徒具其表。

  其一,是在选材上注意撷取那些生活气息浓厚、地方乡土味道十足并富有通俗喜剧情调的凡人小事。写凡人小事,通常能放得开,可以尽情尽兴地表现“情趣”。如:《傻子相亲》中弱智青年相对象所闹出的一些笑话;《八戒怀胎》仅听这个剧名就使人发笑,更不用说它的内容了;《双送礼》中两个“走后门”送礼人巧遇,一场误会导引出很多戏来;《俩患者》中商店经理错把精神病患者当成卫生局的检查大员,聪明反被聪明误。拿猪八戒的形象来说,过去二人转创作常在老猪身上做文章,而今作者的笔还是瞄准他不放,其中道理是八戒作为喜剧人物比较典型,他浑身是戏,能写出情趣,更能演出情趣适合二人转的表现。此公五大三粗,性格粗犷,爽直痛快,合乎东北观众特别是农民观众的口味。

  其二,是注意运用通俗喜剧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形象。“丑”是二人转颇具情趣的人物。如《姜须搬兵》中的姜须,《马红眼上当》中的马红眼,《傻子相亲》中的傻子等,都可划归“丑”行。不论他们的性格基调属于何种类型,无不具有喜剧性格的特点,并且经过艺术家的夸张、放大和渲染,这种喜剧性格已超于生活中的常人。在这些人物身上,都多多少少、浓淡相宜地涂抹上东北人特有的“土味儿”、俏皮劲儿、乖巧粗豪的性格内核。也正是人物性格中所蕴涵的喜剧因素,才引发出具有强烈喜剧色彩的性格冲突和矛盾冲突。令人击节赞叹,百观不厌。

  其三,在唱与白(尤其是说口)上,有滋有味,独具情趣。以拉场戏《会亲家》中的一段唱词为例:“瞪着眼珠把我唬,当我是二百五,车上的克郎猪,她愣是叫老叔。论起来耍心眼儿咱从没打过怵,小蛤蟆打把式她还得学学徒。”这种土香土色完全是大白话和庄稼嗑儿的唱词,是二人转和拉场戏主要的叙述和抒情语言,既明白易懂,又活泼有趣,二人转在唱词艺术中还讲求“逗戏”和“俏口”,即在唱词中插入一疙瘩一块的逗趣喜兴的语言。

  如果从情趣的角度来看二人转的说白艺术,那么最具情趣的应是“说口”。二人转有句艺谚:“金披彩挂,全仗说话(说口)。”它一方面说明“说口”的重要;另一方面又点破“说口”是“开心的钥匙”。要想让观众开心,就要有情趣。没有情趣,就不是说口。传统的或新编的二人转、拉场戏和单出头曲目的说口,在表现作品主题、刻画人物和推进剧情发展方面都不可或缺。同时,说口或以善恶相对照,或以美丑相比较,或以智愚相映衬,或以文野相区别,无不妙趣横生,令人捧腹。荒谬背理的行为在笑声中受到潮弄、讽刺和鞭笞;而崇高优美的品德在笑声中得到钦佩、赞许和颂扬。

  其四,表演以诙谐幽默、滑稽调笑见长,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二人转的表演轻松自如,灵活多变,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的或外国的东西它都能继承创造,兼收并蓄,使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丰富、出新,给观众以更多的艺术享受。很多演员在表演上继承和发扬了二人转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借鉴和吸收了中外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进一步调动起观众的欣赏兴趣。二人转表演艺术的一个主要的表演技巧——出“相”:虎实相、蔫巴相、笑相、哭相、喜相、悲相、苦相、酸相、穷相、富相,可以说是百“相”并陈。作为刻画人物、表现剧情的手段,这些“相”有戏、有味、有趣、有哏,令人在愉快的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除了出“相”之外,还有手绢功、手绢舞,传统二人转的绝活,人物夸张、可笑的舞台动作等,均为舞台表演艺术情趣的具体表现。在继承传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还大胆地、创造性地吸收、借鉴现代艺术的精华,以丰富艺术表现力,增强表演艺术的情趣。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传递真善美,传递向善的价值观。”研究笑,就是思考笑与生活艺术化,不是张扬笑的低俗、鄙陋,也不是捡拾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讨论的残羹剩水,更不是仅仅关注娱乐文化的利弊得失。我们提倡的笑,是从文化的不同领域关注人,以文化人,注重的是人的精神气质。要人在钱包渐鼓时,考虑如何成为高贵的优雅的从容的人。所谓艺术化,就是审美化,从生活中提炼美,提炼真,提炼善。笑,不能仅仅是感官、欲望的渲染,而是要从精神现象入手,进入理性的层面,追求“笑”的一种升華、扬弃的过程,这才是对美的呼唤,对文明的呼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