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加强已迫在眉睫。鉴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的重要性及难度,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当前的新格局和新形势,认真开展和组织好各种群众文化活动,文章结合笔者基层工作经验,给出了新形势下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些策略,可供交流。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活动;时代脉搏;常态化;品牌打造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76-02
目前我国社会处在新的时期,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基层文化的需求发生了改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基层群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促进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基层群众文化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正确认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和新新时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需要解决和完善的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大力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发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进行讨论。
一、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群众的文化需求,以统筹规划为引领、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严抓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抓好群众文化精品创造,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繁荣基层群众文化,使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在建设过程中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从题材、阵地到形式,都要彰显出时代感和前瞻性,开放当地基层群众文化的新局面。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提供保障,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的形式及内容,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在多样化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家庭文化、室内文化,也可以是广场文化、户外文化,内容涉及太极拳、广场舞、秧歌、歌唱、灯会、花会、剪纸、戏曲等各领域,极富包容性。值得注意的是,构建基层群众文化要以群众为中心,最好以小型多样的活动为主,既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又是能够随时参与的,强烈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特色化上,坚持因地制宜,基于当地传统文化开展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还能发展地域文化。例如,在2011年3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肇庆文化馆利用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党,在文化馆舞蹈厅举办“歌颂伟大的党——肇庆市首届广场舞蹈培训班”大家以饱满的激情、优美的语言讴歌赞美了党90年光辉的历程和伟大的成就,深情抒发了对党的感恩和忠诚之情。
二、促进优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
从实际来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较分散,一种文化活动“热”一阵,过段时间群众就不那么热衷了。对此,严抓前期研讨开发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后期工作,应当采取一定有效措施将一些优秀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保持住,争取实现常态化。比如,春暖花开季节每天组织广场舞,群众喜闻乐见;文化馆定期举办读书日、书法会等,吸引一些爱好者。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态化,为常态化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群众文化难以开展,更别提繁荣发展。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对广场、公园、植物园、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质量要求的提高,广场、公园、植物园、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引进社会资金,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同时,还要做好后期安全维护工作,为群众提供长期的服务。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投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及相关设施。比如,2015年肇庆市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顺利举办第十届肇庆读书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暑期六个一”、“廉洁读书月”、“全民读书月”等主题读书系列活动,全年共举办阅读活动200多项,参加人数30多万人次。指导各地抓好出版物的补充更新,为8个农家书屋示范点分别配送了价值2万多元的图书。
三、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发生着变化,艺术欣赏水平愈来愈高,我们开展的普通群众文化活动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渴望有规模、有影响、有价值、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如各地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大赛”等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百姓积极报名参加,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這说明此类活动已深深“走”进群众心里。文化艺术与一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直接挂钩,而文化的投入,换来的总是立竿见影的幸福。群众文化如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打造文化品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艺术只有在与普通民众的亲密接触中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群众文化就是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群众文化从广场走进剧场,看似是演出场地的转换,实则是理念的转化。群众文化也可以是“阳春白雪”“高大上”的路线,这样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又是检验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标杆。让百姓唱主角,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百姓满意是检验文化是否惠民的惟一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扩展群众文化服务范围,2014年4月,肇庆市文化馆在怀集梁村中学开展“流动文化馆”基层服务活动,为怀集梁村中学“五·四”文艺汇演节目进行提升辅导。“流动文化馆”是肇庆市文化馆创新文化服务方式的项目品牌,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给基层群众送演出、送培训、送讲座、送展览、送关怀、送温暖,让基层群众切实享受到近年来肇庆市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满足基层群众文化艺术需求。此次基层辅导是“流动文化馆”系列活动的一部分,辅导内容主要分小品、声乐、舞蹈三大类,课程由肇庆市文化馆的老师们手把手进行辅导,培训人数达200多人,此次活动是梁村中学历年来第一次接受专业的艺术指导,肇庆市文化馆老师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学校老师的艺术专业水平,还丰富了学校学生的艺术知识。
农村文艺宣传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是农村先进文化的领航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言人,是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因此,文化部门要根据农村特点,策划、指导农村文艺宣传队排演适应农村群众口味的文艺节目。时下,农民需要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片、打打杀杀的功夫片、时尚动感的娱乐节目,他们最需要的是具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以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农民们爱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地方戏,爱哼那些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但农民们爱看、爱哼的传统戏曲、小调中的内容,离他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了些,很不解渴。农民们渴望能出现一批反映当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因此,文化部门要多组织相关人员下基层,多与农民沟通,多体验农村生活,用亲身经历来创作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且有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
文化工作者不仅要服务于公众,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且要带头学习,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确立学习目标,把提高文化干部素质与提高工作质量结合起来;鼓励工作上的竞争,保持学习上的动力;建立学习制度,并且狠抓落实,形成督促、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形成求学上进的风气。要鼓励和动员文化干部参加函授、远程教育等,有条件的乡镇可输送文化干部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使文化队伍成为一支学习型、知识化、高素质的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难度较大的任务,特别是当前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的时期下,其难度更大。鉴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都很缺乏,其发展有赖于政府支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群众文化发展实际,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文化活动品位,推动了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以完善我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性、公益性品牌活动,讴歌社会主旋律,为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黄海月.浅析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赤子(上中旬),2015(02).
[2]徐美輝.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