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757
窦志红

  摘 要: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间舞蹈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我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进行研究,从民间舞蹈的发展特征及文化类型两个方面来分析民族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为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间舞蹈;民族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95-0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当前艺术界乃至各民族都应当重视的问题。民间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它的发展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民间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集合体,它源于民族文化并集中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状态与样式。民间舞蹈在动作特色、表演技巧、肢体语言等方面都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深远与厚重,我们不仅要关注舞蹈绚丽的形式与完美的表现手法还要充分重视舞蹈所诠释的民族文化内涵。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和农耕文化为主体的民族与文化主体,在民族与文化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风格和各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各个民族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必然会反映在民间舞蹈之中。四十年代末,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偏远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民间舞蹈中仍保留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与审美观念,使民间舞蹈依然保存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文化因素,民间舞蹈也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舞蹈中融入了不同的元素形成了多种类型共同发展的艺术特征。而且通过流传的民间舞蹈,例如原始舞蹈中一些遗存的因素、民间舞蹈中积淀的古代文化、古代乐舞中鼓与舞、乐与舞的结合、以及舞蹈中运用道具等,都能看到我国舞蹈发展与传承的脉络。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审美特征的传承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在保存民间舞蹈根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不断为民间舞蹈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民间舞蹈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远古时期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体现,历史在发展,民间舞蹈也不仅仅是对巫术、对神崇敬的表达更多的是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因此民间舞蹈就具备了舞蹈文化的继承性特征。它从个体感情抒发到群众集体创作,从田间地头的劳动讴歌的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熏陶,因此中国民间舞蹈发展具备了群众性和娱乐性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在时代特性的影响下,扮演着不同阶段、地域及表现对象的角色,受到民族文化影响非常大。

  舞蹈在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长期生存发展下来,原始人在劳动中认识到舞蹈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我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形象是感情色彩性的表现。民间舞蹈源于民间现实生活,强调感情色彩的形象性。它与人民群众劳动生活、宗教礼仪、等风俗习惯联系紧密,是人民群众情感色彩的体现。也正是这种内在精神气质与风格特色使得我国民间舞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流传至今。

  当今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受到海外艺术及市场经济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市场。例如深圳民俗村的民间舞旅游业、民间舞走向歌舞厅、 广场秧歌等,都是民间舞蹈发展道路拓宽的实例。当代很多舞蹈艺术家都以民间舞蹈中的素材为基础进行舞蹈创作和改编,这些作品并不是单纯体现民间和民俗性,而是上升成为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将民间舞蹈发展成为有生命力的舞台艺术。这也是民间舞蹈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最终将发挥民族的传统优势而走向世界舞台。

  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生活劳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民间舞蹈文化类型。我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农耕文化是民间舞蹈发展的根本,农耕文化因地理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所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居民多信仰佛教、道教及祖先崇拜等。舞蹈律动优美、和谐,表演形式多样且运用道具较多,讲究鼓乐、舞蹈与队形的结合。草原文化是中国北方大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繁衍所创造的优秀草原文化,在与中原农耕民族的长期交流中相互吸收、影响。草原人民多居住在草原上的毡帐中, 以从事狩猎、游牧与畜牧业为生,普遍信仰萨满教。舞蹈风格豪放,表演丰富,双人舞居多,有策马驰骋的风采。例如,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舞蹈, 都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

  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 农、牧业两大文化铸成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基础,并产生了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及绿洲文化型等类型,它们是具有各自特色却又包含有多种文化因素。海洋文化型是东部沿海地区人们以从事鱼盐业和农耕业为生。舞蹈形式多与农耕文化相同并饱含海洋文化色彩,表达的是人海和谐的观念。海岛上的少数民族多尚崇拜神,并有相应的舞蹈。农牧文化型是长期居住在山区或河谷地带的高原人民,从事农、牧、林业等劳动,舞蹈形态也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顺边”美,再加上居民的宗教信仰,而形成了形式多样且具有农、牧文化特征和宗教色彩的舞蹈样式。绿洲文化型主要是丝绸古道的人们在沙漠绿洲上以从事农耕畜牧或手工业来生存。舞蹈具有绿洲文化及丝绸古道风韵,表演性和技艺性较强,带有商业文化的成分, 并继承发展了古代西域的乐舞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民族文化也日益精深并不断升华,成为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根基和源泉。中国民间舞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多元的舞蹈文化体系,这些舞蹈样式中除了具有中国的共同风格, 又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舞蹈藝术文化宝库。我们应努力研习民间舞蹈的文化精粹,努力在艺术实践中将民间舞蹈传承。

  参考文献:

  [1]孙晓燕.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