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拉蒂格与薇薇安遇上了“自媒体”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886
宋毅 唐东平

  摘 要:文章通过对雅克·亨利·拉蒂格和薇薇安·迈尔两个摄影师个案的对比剖析,阐述了早先的自媒体式摄影的内涵,以及总结了他们二者独立于摄影组织之外、对拍摄内容和手段的坚持以及业余摄影师身份的三个特点。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语境下,此二人所散发出的摄影人格魅力,以及限于时代特点他们对于“连接”不足的论述作为对当下自媒体摄影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拉蒂格;薇薇安;自媒体式摄影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69-02

  2016年3月,九段棋手李世乭和谷歌人工智能Alpha GO的五番棋大战举世瞩目。此次,Alpha GO“进化”出深度学习的功能更加接近于人类的思考方式,一个“价值网络”计算局面,另一个“策略网络”选择落子。人类的败北再次印证了“莫拉维克悖论”①。当未来人工智能普及,人类最容易被取代的岗位恰恰是需要复杂计算的工作,例如工程师等。但是如摄影师、设计师、厨师等职业反而迎来其春天。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本质的成功要素谁都无法全部定义和穷尽,正如一个顶级大厨对于“油、盐少许,小火候、七分熟”的精准拿捏一样妙不可言,摄影的艺术性更接近人对于被摄物的本能反应。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摄影从业者(摄影师、摄影批评家、策展人、摄影教育工作者等)利用自媒体作为自己发声以及与他人互动的主要渠道。在个体崛起的时代,“摄影艺术”只有在寻求与他人“连接”的杂交过程中,才能让摄影这个集合概念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更具包容性。当然,我们需从摄影史中汲取营养,本文以拉蒂格和薇薇安为例,回看一下早先的自媒体式摄影究竟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一、大众传播时代的自媒体式摄影

  沙恩·伯曼和克里斯·威利斯2003年对“We Media”下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②一般认为,这是狭义自媒体的内涵。而广义自媒体的概念则可外延至大众传播时代,或者其他媒材,甚至包括人的身体、姿势、表情等所产生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如摄影发明之初的法国人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1801-1887年),在摄影史上第一次将“摄影”与“身体”结合,通过混合媒介向世人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扮成溺水者自尽的巴耶尔》若在当前的自媒体语境中传播(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其与自媒体传播语境对于追求调侃、幽默、反讽的内容要求可谓吻合。巴耶尔没有得到摄影发明人桂冠,但是他通过个人单幅摄影作品的媒介将传播的效力穿透到176年后,为今天的自媒体人提供了一个摄影史早期值得借鉴的传播范本。

  在网络时代以前的摄影史中,会发现存在类似自媒体式的摄影师。为什么是“自媒体式摄影”而不是“自媒体摄影”?首先是因为他们依旧生活在大众传播时代,被大众媒体(传统四大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当然,拉蒂格与薇薇安最主要的摄影创作时期,电视还尚未出现或尚未得到普及)所环绕,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大众传播途径来发声,往往身后扬名;其次因为,他们不同于大众媒体或自身创办组织的摄影师——例如《生活》(Life)画报的玛格丽特·伯克·怀特③(Margaret Bourke-White,1904-1971)和马格南的摄影师们——自媒体式摄影师并不以摄影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通常被摄影史定义为“业余摄影师”;最后,他们通常将摄影镜头对准周遭的人物,在身后通过大众媒体被公众熟识。

  二、山谷里的野百合:拉蒂格和薇薇安

  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1894-1986,法国)和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美国)有相似的自媒体式的摄影经历。

  (一)独立于大众传媒和摄影组织之外

  拉蒂格从7岁(1900年)起就开始拍照,一直到他去世(1986年),共拍了80多年的照片。“拉蒂格从他把第一张照片帖进自己珍藏的本子之后,就一天天迅速地积累起来。他一共贴满了一百一十本相簿,总共拍了二十万张数量惊人的照片。”④除此之外,他从1911年开始不间断的写日记,以照片为主,文字为辅,最终留下了五万页的“视觉日记”。日记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自媒体性质,属于自传播的平台。拉蒂格自媒体式的摄影首要特征就是将写日记的钢笔换成了手中的相机。

  相比拉蒂格,薇薇安进入公众视野的过程稍显传奇。2009年,一位身处芝加哥的女保姆离世,一个房产经纪人发现在她的小阁楼里,竟然在众多收纳箱里留下了3千多张照片,10万多张底片,还有2千多卷未及冲洗的胶卷。根据她的雇主梅兰·贝莱德这么回忆:“她的脖子上老是吊挂着一台罗莱照相机……她的标准行头几乎永远不变。那就是:尺码过大的风衣,既有迎风飘逸感,也可风雨无阻。头戴宽边帽子,既可遮阳保护皮肤,又可展现一派浪漫气质。”⑤这样一个不发表自己作品,好似她连冲洗出来看到的欲望都没有,可以说她是纯粹以拍照为乐趣,为自己拍照的人。

  (二)对于拍摄内容和摄影语言的独立选择

  拉蒂格早期摄影阶段(1900-1930年)是法国一跃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时期。从他的一些家庭照片中,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汽车工业等的蓬勃发展。但是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敲醒了法国人的美梦,当时许多摄影将镜头对准残酷的战争、频发的犯罪和虚无的伤感,但是拉蒂格的作品却一直拍摄身边中产阶级的甜美人生,他以“快乐摄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童真态度。

  薇薇安则以大众媒体(报纸或电影)中最为常见的影像表现方式,执着地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来审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据她的雇主梅兰·贝莱德(Maran Blackrock)回忆:“她對于电影和政治有着深厚的兴趣,而且往往见解深刻又主观。”除了对电影的兴趣,她似乎更着迷于对记忆片段的保存,在记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展示了薇薇安的收集物和16mm的动态影像,除了拍摄静态照片,她还进行动态影像记录,这些发现使薇薇安的自媒体形象丰满起来。

  薇薇安使用禄莱双镜头反光相机,这是一种适合隐秘抓拍的照相机。双反没有135旁轴或者单镜头反光相机的灵便性,没有快照摄影式(Snapshot)的“扫射”(Snapshot原意是开枪扫射,转借为快速拍摄,或快速拍摄的照片)⑥,但它同样少了旁轴相机或单反相机的进攻性,她坚持这种低头取景、对焦、方正构图的方盒子相机,在悄无声息中靠近她的被摄对象,体现了一种我的“媒介”我做主,自由选择摄影语言的态度。

  (三)“业余摄影师”的身份

  二者均是被他人发现,进而从“个人媒介”走向“大众媒介”,进入公众视野的摄影师,蒂格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画家,而不认可自己的摄影师身份。直到1950年代,通过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引介给《生活》杂志,拉蒂格精选的作品才在1963年刊登出来,之后又在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举办了首个展览,那时他已69岁高龄。可以说拉蒂格自媒体式的创作是在另一个“自媒体人”(理查德·阿维顿)的“连接”之下走向了“大众媒体”(杂志、展览馆)。

  薇薇安所谓的“业余”性质则更加明显,她一直从事着和艺术不相关的“保姆”职业。在她从事保姆工作与雇主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像今天网友恶作剧式地不断地变换自媒体上的“网名”。据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中受访人回忆到:“她的名字拼写经常变换,例如Meyer、Maier、Mayer……她甚至跟雇主說:‘叫我V.Smith或者‘Viv。”反而,约翰·马鲁夫(John Maloof)在发现薇薇安的照片后,使用今天一切可用的“自媒体”传播手段:拍摄纪录片,建立博客(Blog),举办展览,为出版薇薇安的摄影书而进行“众筹”。

  三、对当下自媒体摄影人的启示

  传播类型分为四种: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人内传播,每一种传播类型都有“信源”、“信宿”、“传播渠道”,而上述两位摄影师从信源到信宿的传播渠道非常有限,甚至就是从“自己”到“自己”。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拉蒂格和薇薇安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不禁好奇地追问:他们会建立自己的博客、微信、Instagram等自媒体平台吗?由于在这两位摄影师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他们只是进行着原始的自媒体式的摄影创作。

  对于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传播环境中的摄影人而言,大众媒体作为信息渠道的价值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不断贬值,而自媒体展现出民主化、去中心化、交互强和碎片化等特点,与传统媒体“内容和渠道”之间的二元博弈不同,自媒体是“魅力人格体和运营平台”之间的二元博弈,虽然拉蒂格和薇薇安拍摄的“作品”(内容)和当时的大众媒体(渠道)在某一段时间产生断裂,但是正是由于这样的断裂,使他们的作品获得了超越时空的魅力——作为个体摄影人,没有大组织冗繁流程的羁绊,对自己拍摄内容和方式的坚持,以及不用依靠摄影作为谋生手段的身份,都为其换取了当时条件下摄影创作的自由。他们对于摄影的纯粹态度和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是当今大众媒体传播他们的理由,而他们超越时代的人格魅力是对今天自媒体摄影人思维方式的启示。

  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连接”效率的不足。在这个角度上,当下摄影人都应调动自己去和他人连接,正是这些连接产生了新的摄影传播生态,虽然目前还有种种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未来还有更多更美妙的连接方式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探究。

  注释:

  ①1980年,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者汉斯·莫拉维克、罗德尼·布鲁克斯、马文·闵斯基共同阐释了一个与常识相佐的现象:与传统假设不同,人类所独有的高阶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计算能力,例如推理,但是无意识的技能和直觉却需要极大的运算能力。

  ②胡志刚.自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探析[J].科技传播,2013(17).

  ③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出生于纽约,康奈尔大学毕业.她于1936年加入《生活》杂志,拍摄了众多图片故事.

  ④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M].北京:三联书店,2006:54.

  ⑤顾铮.维维安·麦尔:摄影史的搅局者?[J].书城,2011(07).

  ⑥唐东平.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3.

  参考文献:

  [1]阮义忠.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顾铮.维维安·麦尔:摄影史的搅局者[J].书城,2011(07).

  [3]唐东平.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