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算盘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器物,是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简便计算工具,算盘承载了国人的精神与文化,是中国造物设计思想的宝贵遗产。算盘设计中的“制器尚象”设计思想表现在尚物象、尚意象和尚道象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算盘;尚物象;尚意象;尚道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44-02
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在其发展和使用过程中更是慢慢形成了它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特色。英国学者李约瑟称“算盘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与其他四大发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发明中独树一帜。算盘造型简洁。常见的算盘大都为长方形,周为木框,内部穿插竹质直柱,俗称“档”,每根竹档穿数颗算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栏,上栏两粒算珠,称为上珠,下栏五粒算珠,又称下珠,上栏每珠当5,下栏每珠当1,算珠可沿竹档上下滑动来进行计算。算盘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象征,是中国造物设计文化下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承载着国人的一种精神与文化。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甚至民俗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大相同的样貌,但算盘的种类和造型却大致上维持了原貌,为研究算盘的造物设计思想提供了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思想都对器物造型文化起到了影响的作用。中国古人在造物时一贯以“尚象”为思想准则。“尚象”思维可以理解为“象法天地”和“观物取象”下的设计思维,是天、地、人的整体思考状态,它是设计活动中的创意理念和思维方式。“制器尚象”是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古人们在设计器物时往往充分运用“制器尚象”来赋予器物“器以载道”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于文化与审美缺一不可的造物态度。“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分为三个层次:尚物象、尚意象和尚道象。
一、算盘设计中的尚物象
尚物象即观物取象,通过“观物”的方式提取观察物的造型,这里的“物”可为自然物也可以是人工造物,但不单单是对物体外形单纯的模仿,更多的是以观物者的思考为出发点,抽象所观察的物体,进而得出设计思路。无论是工匠制器亦或是艺术家创作,观物取向都是常见的设计思维方式。算盘的外形较为丰富,但是其内部结构皆由框、梁、档、珠四部分组成。典型的结构为长方形,四周为木质框架,木框内部上下穿孔来固定住13根竹档,每根竹档穿七粒算珠,中间用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栏,上栏两粒算珠每珠当5,下栏五粒算珠每珠当1。各部件用榫卯结构连接固定,有的甚至会在四周做铜包角。首先“梁”、“档”是中国建筑和家具中常见的骨架结构,其次榫卯结构更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中普遍使用的结构,原理是利用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达到功能和结构的完美统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而铜包角工艺则是明清家具传统的装饰工艺,在家具的边角镶饰铜质饰件,既有实用又兼审美的双重功能。可以认为,算盘的演变和设计思路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设计理念极大的影响。台湾民间流传三道传统算盘谜。其一:“两层楼房十三幢,竹头椽子木头墙。弟兄七人住一门,下层五个上层俩。”其二:“弟兄七人同模样,大哥二哥在外乡。五弟心想合一处,中间隔着一堵墙。”其三:“一宅分两院,两院人马多。多的比少的少,少的比多的多。”这三则算盘谜语同时提到了传统建筑,佐证了算盘结构是对人造物的观物取象。公元前三世纪的《周易》中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结绳而治的意思是用给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事或计数,这是远古生产力低下时期的计算方法之一,大事或者大数字打大结,小事或小数字打小结。由此可以认为结绳而治的方式是现代算盘拨动算珠进行计算的前身,算珠的演变是对自然物和人造物有目的性的观物取象。
二、算盘设计中的尚意象
尚意象即“象形取意”,古人认为当完成了“观物取象”的阶段后就来到了“象形取意”的阶段,如果说“观物取象”是造物的第一层次,那么“象形取意”就是造物的第二层次。在造物时摆脱观察物“象”的束缚,进而进行意识层面的创作,但是这并不是说完全脱离物体的“象”,而是从“象”中提取“意”,在“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所创作的物体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算盘在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商品买卖不可或缺的器物,从这点上讲,算盘是中国传统社会商业文化的一部分,是农耕社会經济生活的载体。从设计角度来说,算盘的外部轮廓一般呈规则的矩形,这种形态的设计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理性的感知,同时凸显了算盘这一器物的计算的严谨和在农耕社会经济商品交易时的可靠。其次,算盘中横梁上栏两粒算珠每珠当5,下栏五粒算珠每珠当1的设计不禁让人联想到农耕社会经济时期的天与地,君与臣,父与子之间严格的尊卑关系,且算珠又右至左数值以此叠加的特点也暗示了宗族中辈分等级制度,可见算盘暗合了古时儒家学派推崇的“三纲五常”的礼制,也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社会和家族的理解。不仅如此,算盘木框四平八稳,横梁和框的结合特点为垂直的横“丁”字形结合,在稳定的框架内又穿插着众多大小有序的算珠,这一特点是农耕社会经济时期“人丁兴旺”和“多子多福”这种传统思想的典型体现。
三、算盘设计中的尚道象
道,是中国独有的哲学思想。古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基始,是永恒的,形而上的存在。“道”,一是指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二是指自然规律;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规则与法则。“道”作为世界之不同于一般的“有”,也不同于一般的“无”,它既有“有”的一面,又有“无”的一面,道是“有”与“无”以及一切万事万物的统一,是古人心中的辩证法。而尚道象正是在造物时运用哲学思维、社会和美学规律进行造物的方法。从哲学思维上来说,算盘简洁的外观,近乎为零的装饰,质朴的色彩,自然的取材,在如今的社会很符合人们对于佛学中禅意的理解,即一种直觉,一种直指人心的简洁和对宁静和谐的追求。从社会规律上来说,算盘的计算原理直接由算珠来决定,传统的算盘为上二下五的七珠算盘,不仅仅是七珠算盘体积合适,更重要的是根据我国古代“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计数方法而确定的。“十进制”的位值制计数,任何数位上的数码都不大于9,当该数值满9,即向左进位。在我国古代度量衡制度中,自秦朝统一度量衡到清朝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16两为一斤的计重方法。算盘上的上二下五的算珠正好满足“十六进制的要求”,上面两珠代表10,下面五珠代表5,上下珠合起来代表该数位满15,即向左进位。从美学角度来说,一般算盘的长宽比约为2:1,上栏和下栏的比也约是2:1,这些基本数字在比例上的调和基本符合“数的和谐就是美”的美学规律。
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的问题越发严重,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困扰着许多中国人。在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算盘早已被运算更快更精确的计算机所取代。但是算盘中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沉淀、伦理制度和美学观念是无法被取代的。可以说算盘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的一扇窗,从中也可以觊觎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商人的社会地位等等,说算盘是可供研究的一块活化石也不为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设计文化,而在这些新事物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对于产品文化内涵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器物的文化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挖掘。
参考文献:
[1]刘良佑.中国器物艺术[M].西安:雄狮美术,1976.
[2]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审美研究(审美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4]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研究(思想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5]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研究(文化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6]王琥.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技术研究(技术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