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知白守黑”一词的出处和演绎谈起,解释“知白守黑”一词的本义,由此引申到篆刻艺术章法上对构图的潜在要求,通过篆刻中典型的虚实、黑白、疏密、聚散等关系处理,来分析篆刻艺术中的“知白守黑”这一重要的形式法则以及对构图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知白守黑”;篆刻;章法;构图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27-01
一、“知白守黑”的出处和演绎
“知白守黑”最早出自《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知:晓得,明白。白:是非,黑白。守:固守,保持,遵循。黑:暗昧。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应保持暗昧,如无所见。本意是在教人处世之道,自己一定要明白是非对错,而外表要装成愚钝,对世俗之流既不赞美也不批判,沉默笑看尘世、大智若愚的态度。之后,“知白守黑”被用来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太极中阴阳相抱、虚实相生、互生有无的运动图式。后来,“知白守黑”被运用到书法、绘画艺术创作中,主要说的是画面中对构图章法的要求,讲求黑与白、虚与实的关系布局,最终达到布局章法的视觉合理性。
二、篆刻艺术中章法对构图的重要性
篆刻中讲究刀法、篆法和章法,好的篆刻艺术作品依托三者的高度统一。刀法反映了篆刻者扎实的基本功,篆法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掌握的,而章法的娴熟运用是篆刻得以提升高度的重中之重。章法关系到印章的构图,构图的好坏决定着印章图式的艺术贵贱。构图相对于刀法和篆法来说可塑性更大,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篆法可以通过对临别人大量的优秀印章来解决,刀法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以上这两点都要通过从数量到质量上的大量积累才能得以实现,而构图上的提高,可以短时间内通过对篆刻章法规律的研究和掌握弥补篆法和刀法上的幼稚,增加作品的成功性,而构图中“知白守黑”的法则对印章起着决定性意义。
三、“知白守黑”对构图的影响
篆刻之所以成之为艺术,是因为有其美学价值,何为美?是因为篆刻章法中对立统一的章法关系:在篆刻中讲求疏与密、曲与直、方与圆、黑与白、挪让与穿插、残破与黏连对立与统一等关系的微妙处理。处理的得当,构图上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要通过一定的法则来规范,其中“知白守黑”的构图法则就是篆刻艺术创作中的精髓。
“知白守黑”在篆刻印面中体现的是“疏”与“密”的结合,在书法和绘画中我们常听人说“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说法。意思就是指用笔的疏密排列来活跃变化构图的方法。书法和绘画上对“知白守黑”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而对篆刻也同样适用。在篆刻的章法构图中,更加强调疏与密、黑与白的对比关系的处理。
印面用疏密方法排列笔画,利用疏画之间的白色(在白文印中是红色)与密画构成的红色(在白文印中是白色)形成对比变化,从而打破平庸、呆板的构图,增强印章构图的动态。
汉字的笔画差异性很大,少的一画、两画、多的可达五六十画,当这种笔画极少和极多的字组合在一个印面时,如果不加主观的处理,笔画少的字那一边,留底就会觉得很空(疏),笔画繁的字那一部分,留底会给人很满很堵(密)的感觉,印面的重量从视觉上失去平衡,没有美感,这就要求我们在篆刻之前妥善的安排合理的构图,人为的让这种不合理的构图趋于合理,趋于美观。在古代我们的篆刻艺术师使用缓篆系统文字入汉印,有很多字运用增删笔画、字形用曲形等手法,调整的比较均匀方整,使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布局平衡统一。但其缺点是在统一的同时构图上就会显得单调,缺少生气,这就要求我们在篆刻安排印面时注意统一的同时,还要刻意的表现疏密开合的对比,将印面上的红与白的关系调整的有节奏感,使作品层次更丰富,艺术性更强。例如:当一个笔画少的字和笔画多的字在组合成一个两字左右布局的印面时,笔画少的字在设计时,可以把视觉重心偏向笔画多的字一边,在与笔画多的字承接的部分可以适当的处理疏朗,这样,疏和密就有了对比,层次上就会更丰富。篆刻中的疏密开合的对比正像是太极八卦图,在一个大圆中包含着黑与白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就相当于篆刻中阴阳两个部分,在这个阴阳互抱的部分中又包含着对立的黑白两个小圆球,代表着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相生,互为有无之间微妙的关系,而他们的对立又建立在这个统一的大圆中。
疏与密的方法,是印章构图中基本的、也是注重要的手法之一。是现代印章创作中最值得研究的方法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程式法則,如我们说的“方”与“圆”的结合,是因为在篆刻中方形印占了大多数,而中国汉字的外观也是方形,从字形到印面,是由“方”到“方”的结合,因此在统一中难免缺乏对比和变化。作为对“方”的调剂,要用“圆”的手法实现,要求一是线条的造型上要有圆的用笔,二是要求字与字之间某些局部结构要有圆的取势。还有“直”、“斜”法则,是要求在平整方直的印面中除了用圆势调剂构图的呆板,还可用“斜”的取势丰富章法的变化。另还有挪让和穿插的方式将整个字或字的某一局部整体移动,让出底盘的方法让印面中简繁多寡不一的布局达到均齐平衡,布局合理的整体感。
总之,在篆刻构图章法中,也有许多常用的程式法则,这些不同的技巧很难单独承担起构图的全部要求,只有把他们揉和在一起,运用到整体中,才能对章法产生调剂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本兴.怎样学篆刻[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