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文学创作研究室,山东烟台264000)
当代儿童插画研究
焦雯
(烟台市文学创作研究室,山东烟台264000)
通过对当代儿童插画特点、价值和形式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儿童插画的发展现状,对比研究概括出在迅速发展和引起重视的同时,儿童插画也存在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儿童插画;价值应用;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有着鲜明国外文化艺术特点的欧美日韩儿童插画占据着我国儿童插画的绝大部分市场,而我国的儿童插画由于起步较晚,在儿童的教育和审美需求方面并未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的审美形式发生着日益的变化,同时对儿童插画艺术的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的儿童插画师该怎样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创作出适应儿童发展的高质量的画作,值得我们研究。
一、儿童插画概述
(一)儿童插画基本概念儿童插画指的是那些由专业的插画师绘制的出现在儿童书籍里的插图,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人物故事类、动物故事类等类别构成的儿童插画通常色彩艳丽明快,富有生动性,造型多变,风格多样,场景生动。插画师用充满魔力的笔触点燃了孩子们的梦想,用充满真挚情感和想象力的画面照亮了现实世界。
(二)我国儿童插画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儿童插画在历史上发展时间并不久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五四运动时期,周作人开始主张重视儿童教育,这才使得儿童插画作为插画的门类之一逐渐被发展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时期出现的以黑白颜色为主、线条勾勒的具有浓重版画特点的插图。建国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儿童插画,如陈秋草的《小蝌蚪找妈妈》、杨文秀的《小医生》等,这些佳作经久不衰,他们都采用浓墨重彩的水彩国画形式,充分体现了传统艺术。《哪吒闹海》《大闹天宫》《水浒传》等一系列连环画、《九色鹿》《雪孩子》《魔方大厦》等一系列美术动画片更可谓风靡一时。现阶段国内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绘本,印刷技术和CG技术的发展也为儿童插画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儿童插画的表现形式
儿童插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原始的表现手法是手绘类,它具有风格多样、线条自由、笔触独特的表现特点。CG技术发展了手绘的另一种形式,无纸的技术同样能够表现出多种视觉效果。拼贴类别的儿童插画利用各种纸类、布类等方便裁剪粘贴的材质进行切割重组,通常效果较手绘类显得粗狂和简约,这是由于受到材质和手法的限制。立体造型的插画更像是儿童玩具,通常有整体的异性效果或者这贴贺卡的立体效果,包含前景中景后景多种层次,或局部镂空,或局部折叠,让儿童在阅读时有了明显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二、儿童插画的价值和应用
(一)儿童插画的价值体现图片故事类、游戏益智类、儿童文学名著类、动漫卡通类、科普信息类,这些类别的儿童插画吸引儿童在绘本里学习知识和道理,认知事物和辨别善恶,他们是绘本最主要的受众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插画开始流行于成人的世界,它使得人们内心的灰色地带被精彩的图画所点缀,满足了人们对童年的极度怀念与渴望,以至于成年人成为儿童插画的新读者群。
(二)儿童插画的应用
1.绘本
儿童插画体现在诸多绘本里。绘本中以丰富的插图和有趣的文字相结合,相辅相成地表达了有趣的故事。这些绘本里的插图十分注重绘画的风格和技法,讲究插图的故事性,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儿童在阅读实物绘本时,使用点读笔点击书本中感兴趣的位置,覆盖在书本中隐形的底层码被点读笔识别,发出相对应的声音,这使得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多了许多新鲜感和认知感,大大激发了阅读绘本的兴趣。除了在书本上看的绘本,目前也有将绘本软件下载到客户端阅读的新形式。儿童在阅读时直接打开软件就可以观看电子绘本或与动画角色相互交流,这是未来儿童绘本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2.儿童插画衍生品
儿童插画不仅可以在书本上欣赏,还可以大量应用与商品之上,也正是因为有儿童插画的衍生品,才让儿童插画取得长足的发展。衍生品作为儿童插画产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插画相关的玩具、服装、食品、文具用品、日用品等,种类繁多。奥斯卡最佳动画《超能陆战队》上映,机器人“大白”衍生品卖脱销;日本漫画家藤本弘创作的漫画作品《哆啦A梦》出版,其衍生品迅速占据动漫玩具市场的多数份额;美国迪斯尼依靠产业链有着相当客观的销售额。这些衍生品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儿童插画发展的动力,带动了插画的发展。
三、当代儿童插画特点及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儿童插画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最先的发展。受经济水平、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和制作水准等方面的不同,儿童插画在国内外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一)国外儿童插画特点
1.美国儿童插画
以迪士尼和皮克斯为代表的美国儿童插画,继承了欧洲的油画特点,具有一定的写实风格。以儿童插画里的人物来讲,美国的插画人物比例匀称,身材符合逻辑,五官没有特别夸张。人物的动态表现十分自然,细致到每个关节、每个表情、身体的姿势,都不会显得僵硬,人物的活动十分自然流畅。他们善于运用光影来体现人物的明暗关系,突出人物的形态,这使得人物形象在画面中显得格外生动。色彩浓浓艳、饱和度高,刚好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加之丰富新颖的题材和各种表现形式各种材质的印刷效果,使得绘本就好比儿童爱不释手的益智玩具,人人向往之。所以,美国占据儿童插画市场最受欢迎榜单头列,也是无可厚非的。
2.欧洲儿童插画
欧洲的儿童插画有着多种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如英国的儿童插画风格比较怀旧和简约,更加注重插画的创作技法和所表达的故事性;德国的儿童插画画风严谨、人物比例精确,内容以叙事和陈述事物为主。欧洲儿童插画相对美国而言色彩饱和度略低一些,线条略短,善于表现人物和动物的故事情节,例如英国女作家暨插画家碧雅翠丝·波特的《比得兔》。
3.日本儿童插画
日本的儿童插画通常颜色的饱和度并不高,色彩偏粉嫩色,加上流畅肯定的线条表现,使得日本插画显示出质朴简洁的特点。此外,日本儿童插画中人物或者动物形象跟欧美插画相比偏扁平,立体感弱,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面部表情神态。如今流行的颜文字也是从日本的儿童插画衍生出来的。趣味性在日本的儿童插画中表现的非常明显,这吸引了众多的儿童加入到日本儿童插画市场的粉丝群中来,日本的儿童插画在中国市场十分畅销。
4.韩国儿童插画
韩国儿童插画画面干净漂亮,颜色讲究整体搭配,人物造型更加简洁可爱。与注重情节的日本儿童插画相比,故事性略弱,缺少一定的情节,它表现的是一种意境,常常侧重于表现情节表现出来的引人遐想的环境。这使得韩国的儿童插画更适合表现在除绘本以外的媒介中,例如书籍插图、儿童服饰、玩具、日用品等。
(二)国内儿童插画现状分析
中国儿童插画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在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收到国外文化的影响,结合自身深厚文化底蕴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的形态,这是我国儿童插画事业进步的具体表现。在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自身存在的遗憾与不足。第一,大部分插画者水平不足,艺术性和趣味性不够,表现技法粗糙,很难创作出高质量的画作。第二,许多儿童插画作品缺乏针对性。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针对性绘本数量匮乏。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认知的侧重点普遍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插画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做出更加细致的绘图创作,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和审美水平。第三,在追求出版数量和速度时,忽略插画家的创作时间,导致质量参差不齐,表现能力差。创作出好的插画,最重要的是构思,只有好的构思引导下的插画才富有灵性,才能让儿童在感受内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有良好的趣味性才能令儿童真正感兴趣,同时也会在绘本行业中出经典之作。第四,儿童插画市场缺少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这使得原创插画屡屡出现盗版,这是阻碍插画师自身进步的原因之一。
四、儿童插画设计的思考
在我国有着数量巨大的儿童人口,时代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有想法的年轻人为人父母或为人师表,他们对儿童的培养,与以往的培养方式相比更为专业和广泛,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儿童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儿童插画也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更多的成为迫切要求的一种必要条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我国出现的不少的优秀儿童插画家,例如马如瑾、陈秋草、冯建男、戴敦邦等,这些插画作品功底扎实,形态逼真,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艺术特点,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们对儿童艺术的热爱程度和潜心研究的专注精神是我们今天大部分儿童插画从业者所不具备的,需要我们潜心钻研。同时,作为插画从业者,要夯实基础,增加趣味性,这是最基本必须努力的任务。其次,作为儿童插画从业者要潜心研究儿童心理,多与儿童交流,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思想去体会,以儿童的需求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作出适应儿童认知和审美的高质量画作。再次,推动儿童插画事业需要正规的组织和支持。目前我国市场上插画培训机构以私人性质居多,水平良莠不齐,专业院校所相关专业并没有将儿童插画这一项的位置凸显。有识之士呼吁尽早设立我们自己的儿童插画奖项,以鼓励和引到插画队伍快速、稳步地发展,这对于我们的插画队伍的壮大和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促进我国儿童插画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之一。最后,提高人民的审美水平和加强美术教育将会为儿童插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强亲身接触儿童插画市场,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儿童插画事业。
五、结语
儿童插画创作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随着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儿童插画也将越来越职业化和专业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插画师从事儿童插画艺术的创作。作为一名儿童插画师,要在国际插画创作潮流和跨国界文化不断融会贯通的时代背景下,理清思路,潜心研究,要从本质上认清儿童插画最基本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夯实基础,开拓思维。一方面要将自己的儿童插画作品充分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紧跟世界艺术的发展潮流,不断吸取先进的创作元素,完善充实武装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创造出富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质量儿童插画作品。[1]梁静雯.童心交流——论儿童阅读心理在童书插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2(11).
[2]程舟行.关于儿童插画队伍现状的思考[J].中国美术馆,2010(04).
[3]许建康;邓静娴.浅谈儿童插画设计[J].电影评介,2014(13).
J218.5
A
1005-5312(2016)08-017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