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岛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455
林慧娥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

  青岛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

  林慧娥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失去了对农业的了解,与农业的亲密度逐年下降,而都市农业应运而生。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且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大都市经济圈内,以适应于现代化生存发展与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本文以城阳区为例,研究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都市农业;城阳区;现状;前景;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是都市农业形成的最终原因,这在二战后表现的更加明显。都市农业在当今世界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与高比例的人群居住在城市或者城市化地区是分不开的。其次,城市化发展的后遗症——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时不时在敲响着警钟。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城市废弃物排泄严重超标,严重超出了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副省级城市,中央计划单列市,有着奥帆之都和品牌之都的美誉。但是存在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因都市农业发展理念落后,相关实践大多模仿其他较为成功的城市发展,没有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去发展属于青岛市的都市农业,导致了土地利用问题尖锐,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这样无法凸显城市发展的地方特色,进而影响整个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在新背景下,青岛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必要。

  (二)研究意义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国家著名的品牌之都和风景旅游胜地。青岛辖七区五市,面积达10654平方公里,人口约750万,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人口约270万人。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研究都市农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现有的国内外学者对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机制、作用、目的等方面,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展开研究的并不多见,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能够拓宽都市农业研究视野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近年来,青岛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区位优势发挥不足、都市农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对经济拉动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岛市都市农业的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把发展农业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为前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进路。

二、都市农业的含义及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含义

  都市农业是20世纪40年代有日本人创建并实践起来的,美国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全世界的大都市周边进行推广。对于都市农业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本文语境下的都市农业是指:集生产、旅游、健身、生态等诸多要素为一体,以都市中心以及其周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兼顾生活、生产、生态三要素,以大城市现代化的科技力量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主要发展动力,旨在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绿色的农副产品和休闲服务的崭新农业。

  (二)特征

  1.都市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三、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发展

(一)国外都市农业

  1.美国模式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美国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

  2.德国模式

  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后来,市民农园的土地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

  3.日本模式

  日本都市农业伴随着农业观念即经济功能转向社会、生态功能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三种主要模式:一是观光农业,二是设施农业,三是特色农业。

  (二)国内都市农业

  1.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根据北京市的都市农业发展的实景情况,提出了以建设北京都市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六种农业”的方案。所谓的“六种农业”包含,精品农业、优良品种繁育、深精加工农业、创办海外加工农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农业、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

  2.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科技高度发达,但城区面积相对较小,只有北京市的1/3,所以在上海市这样相对狭小的城市发展集经济、生态、社会等诸多功能与一体化的都市农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市也是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行者,上个世纪90年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就颇具成效。

  3.近年来,西安市按照“前联农户、后接市场”的模式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园区,组织园区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以利益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园区为龙头、围绕园区建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四、青岛市城阳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青岛市的基础条件

  1.自然条件

  青岛市是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就整个城市来看,地势由西到东逐渐升高,南北极略高,中间较低。就青岛市地貌来看,山地占15.4%、丘陵占25.2%、平原占37.8%、洼地占21.6%。

  2.社会条件

  青岛作为开放城市,青岛市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和两个出口加工区等国家级园区。外企企业超过1万家,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来往,与57个国外城市缔结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

  3.经济条件

  从2013年数据来看,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800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2.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641.4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4012.8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例为4.4:45.5:50.1。人均GDP达到89797元。

  (二)青岛市城阳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城阳区围绕“精化第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了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等农业主导产业,全区农业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转型。截至目前,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管理比较规范的农业园区(种植业)共有26处,面积达到约1.8万亩。其中果品园区10个,蔬菜园区7个,茶叶园区3个,综合性园区6个。2013年新建扩建农业园区有夏庄街道四季生态采摘园、白沙河生态农业园、林洲农业园、山色山谷农业园,惜福镇街道可蓝农业园、长水山庄农业园、海久利农业园、盛文都市农场,上马街道北岸生态农业园等17处,占地面积共7600亩。

  1.夏庄街道的都市农业

  青岛夏庄四季生态采摘园位于夏庄街道王家曹村社区,占地93亩,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建设联栋温室5.6万㎡,按照农业发展现代化、设施化、科技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栽培管理模式,划分12个板块,培育种植夏庄名特优特色蔬果、以及南北方优质林果树种,发展草莓、西红柿、黄瓜、樱桃等有机蔬果的采摘和南北方林果树种的观光科普,力争打造成集都市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科普、技术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2.上马街道科技示范园

  该社区的目标是建一个农业园,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力争把该项目打造成以绿色蔬菜的生产采摘为主导,餐饮娱乐为主体,休闲观光为特色,涵盖会所、垂钓、旅游、野营、篝火等新兴项目,兼顾休闲、娱乐和社区中心的高端生态旅游园区。

  3.惜福镇青岛金钱鼎都市农场

  青岛金钱鼎都市农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后金社区,主要从事农业旅游、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及农业生产开发。项目于2012年8月开工,2015年5月竣工。项目共分六大区域:植物景观区、四季果园采摘区、松柏文化园、配套服务区、百花谷、山林休闲区,是一个集苗木种植、休闲观光、果品采摘、餐饮娱乐、农业科普、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林业、农业生态园区。

  (三)青岛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制约条件

  1.水资源制约

  虽然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但是水资源非常紧张,在供给方面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2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占有量的1/7,世界人均水占有量的1/23,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500立方米的警戒线。根据青岛市水资源供给现状预测,到2015年全市水资源缺口达5亿立方米,并且宝贵的淡水资源面临着,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严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

  2.土地资源制约

  土地生产力和利用率较低,地退化严重,质量不断下降。从耕地利用状况看,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农地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复垦率低。

  3.科技资源制约

  一是蔬菜种植的基地面积小,基础设施缺乏现代化。二是种植的大路菜所占比例比较大,占总种植品种的65%,还仅有大白菜、西红柿、黄瓜等品种,从而影响城阳区蔬菜销售的平均价格偏低。三是科技贡献率、转化率较低。

  4.资金不足

  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省、市下拨及群众自筹、相关单位帮扶的资金仅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新型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青岛都市农业的前景研究

(一)青岛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

  1.深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打造高端品牌农业聚集区为目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积极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不断丰富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2.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推动都市农业服务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突出抓好农业节会、“一村一品”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大载体,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业观光旅游。

  3.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推进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以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循环技术推广和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青岛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精品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近郊都市农业。在有条件的社区,积极采用土地入股、转包、出租等形式,整合利用土地,支持规模农业发展,为农业园区发展提供条件。

  2.积极推进各类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走“园区化、品牌化、高效化”发展路子。抓紧推进白沙河农业观光园、四季生态采摘园、上马北岸农业园等今年新建扩建农业园区建设,同时促进法海寺农业园、杠六九西红柿基地、鸿得源农业示范园、云头崮茶园、山色峪果品观光园等已建成的重点农业园区提档次、上水平,建成一批精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3.优化农业品种布局。大力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做好城阳青大白菜、72—69西红柿等地方知名品种的提纯改良,引进一批适合我区农业发展的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时令水果发展,积极引进“名、特、优、新”果树品种,大力发展桃、葡萄、樱桃、杏、草莓、板栗等小水果,加快果树改良步伐,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提高果品生产市场竞争力。

  4.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坚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强化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是加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三是加大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

  5.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鼓励对特色农产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做好地理标志和原产地标识保护工作。

  6.进一步规范园区建设。按照城阳区规范农业园区管理意见,鼓励、扶持重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园区上水平、增效益。一是严把园区审批关口。二是加强园区建设的监督检查。

  指导老师:李东海

  [1]赵昊.基于生态文明的青岛市都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4.

  [2]青岛农业信息网.城阳区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EB/OL].http://www. qingdaoagri.gov.cn/oainfo/html/article/20130804/2013080410070582124008. html,2013-08-04.

  [3]李媛.青岛城阳: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四两拨千金”[N].大众日报,2013-04-10.

  [4]青岛市农业委员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http://www.moa.gov.cn/ztzl/jlh/smjl/201204/t20120424_2610453. htm[EB/OL].2012-04-24.

  [5]刘丽娜.青岛出台“一号文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N].青岛日报,2015-02-04.

  [6]曹林奎,陆贻通,李亚红.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与功能开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04).

  [7]城阳上马打造高端生态农业园[N].青岛财经日报,2013-12-24.

  F323.4

  A

  1005-5312(2016)08-0270-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