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日本现代设计对中国设计发展的思考
王晓莉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日本现代设计在世界上有令人瞩目的影响力,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使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升华,也使日本的商品走上了国际道路,为日本的社会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思考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成功因素,分析国内设计发展的局面并对中国设计发展的进一步探索提出建议。
日本现代设计;中国设计;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的国际化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设计也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达国家相继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设计之路。通过对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成功因素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从制造大国转为设计大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为设计提供了“沃土”日本现代设计是从第二次世界之后开始的,为了促进本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生产,战后的西方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设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占领了经济萧条和工业萎缩的日本,一方面日本成为了美军的制造业和后勤补给的服务部门,另一方面美国又希望日本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有利于抗衡西方和亚洲的共产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向日本分享了美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并对日本的商品开放了美国的市场。特别是美国政府派遣在美国颇有声望的工业设计罗维赴日讲学,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设计人才。由于得到了美国的扶植,1953年到1960年间日本的经济和工业迅速发展,设计产品包含了日用品、包装、电子、耐用消费品和汽车等方面都达到了国家一流水准,到了80年代已经是世界上最瞩目的设计大国之一了。
(二)政府的重视是设计发展的保障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与政府对设计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由于日本的商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好的设计和好的质量是日本赢得国际商业竞争的唯一途径,设计在贸易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使日本对于设计的教育开始得到重视。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美学教育与培养,在四年级时就开始了设计教育类课程,形成了设计教育体制,所以在日本几乎人人都具备一些设计能力。设计教育为设计的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奠定了设计能够一时间飞速发展。日本政府与企业通力合作,建立了一个良好健康的国内市场与环境,对外又有贸易与经济的支撑,从而使日本现代设计日趋成熟。
(三)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的道路
日本在亚洲的最东部,四面环海,多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死亡有着深刻体会形成了日本民族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由于国家面积狭小,民族单一日本人重视集体的力量并尊重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和和折衷主义的包容性格也体现在日本的宗教信仰,除了本民族的神道信仰,日本还在7世纪从中国传入佛教,17世纪从欧洲传入基督教,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三教并存的和谐局面。正是由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特征成就了日本现代设计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的特色道路。
两种不同的设计特征的日本设计都能在国际设计中占得一席之地,足以说明日本现代设计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它的可贵之处。日本的传统设计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美学思想和宗教思想以及日本的日常生活都在设计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传统建筑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如日本的寿司和米酒、美丽的和服以及园林建筑和园艺都通过日本现代设计走向国际市场,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另一方面日本的现代设计,具体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设计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日本自古就有向国外学习借鉴的经验,再者日本民族开放包容的民族性格,对于外来的先进文化就得到了日本很好的接纳和学习。由于日本多年的学习历史,在吸收借鉴外国先进文明精华的同时,将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建成了超级消化和选择机制,从而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本现代设计风格,走出属于自己的设计发展道路。
二、中国设计的发展
(一)提高对设计的重视,增加教育投入教育兴废关世运,斯文绝续在人才。设计在经济和贸易中的重要位置已经充分说明了设计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日趋成熟,然后为真正为市场所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设计教育和完善教育机制才能在培养出大量的设计人才,形成完善的教育机制,才能加强设计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交流与人才辈出。设计师社会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教育必须深入到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在小学中设置美学课程培养孩子的美学思想,为学生在设计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在设计界建立设计学术交流的平台,成立正规的设计组织机构,举办设计类的竞赛等研讨活动,让设计活动活跃起来。政府在中式设计教育的同时大力宣传设计的观念,使设计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设计走进了人们的内心时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多大的帮助。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支持,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设计教育和普及人文素质教育,提升民族素质水平和整体的审美水平以及创新认识,创新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动力,而设计教育则是现代设计持续发展的长久内驱力量。
(二)开辟中国特色设计道路
作为有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在我们的设计并没有像日本那样走出自己的民族特点和设计风格,反而国内的设计界出现了片面追求“国际化”和所谓的“洋气”,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漠而视之。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渊源和根基,设计作品就陈哥“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著名的设计师靳埭强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出了大量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他的这些作品很有标志性留给了世界很深的印象,得到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可,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良好的设计素养和设计能力,著重要的是他的设计融入了特别多的中国元素,比如水墨文化、儒家思想、古钱币,民族服饰以及各种建筑风格等都反复在他的作品中很好的呈现出来。我们中国的设计就应该将中华文化和西方优秀的设计方法相结合,发展处自己的中国特色设计道路。
(三)注重设计和质量,开拓国际市场
在全球化的今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商品应以质量求生存,以设计树立品牌才能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舞台。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力也是国家素质和竞争力的标志。质量是开拓市场的守护市场的双刃剑,而设计则为中国产品树立了品牌形象,我们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认识到稳住市场地位的核心所在。只有国家的经济买上了新台阶,设计人才和中国设计才有了用武之地和发展创新的舞台,设计与国际市场的不断互动过程中,促进了商业繁荣的同时也突出了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日本的产品在早期也是以模仿德国等欧洲的设计风格,产品整体感觉严肃而冷淡,在后来的设计发展与创新中,日本设计找到了自己的双轨制发展模式,设计变得轻快、简洁、富有民族韵味的审美风格。这个改变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于日本产品的印象和感受,日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被冠以“好看又好用”的代名词。而这一切的成功的基础是日本的产品的质量值得信赖,从而开辟了国际市场并得到了大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再这样的基础上日本设计的独特成功又应运而生,就造就了日本设计和经济发展的双成功。所以中国的设计发展也要以质量做为基础,打开市场站住脚跟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设计风格,都会为中国设计的发展和国际市场起到不可小觑的力量。
三、结语
中国设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设计带动经济的发展又展现了本国的文化实力,日本对于设计发展的巨大投入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应该在研究、挖掘和融合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思想,发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TB21
A
1005-5312(2016)05-0074-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