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青冈县文化馆,黑龙江绥化151600)
二人转表演的形式和内容
顾晓明
(绥化市青冈县文化馆,黑龙江绥化151600)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松辽平原的沃土上到处盛开着的土香土色、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之花。二人转至今已有二百八十余年的历史了。东北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像空气、粮食似的需要和热爱二人转艺术。他们说:“宁舍几顿饭,不舍二人转。”每逢二人转剧团来演出,农民们如同过节一样,欢腾雀跃,成群结队地去观看。
二人转;表演;形式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前,对二人转的称呼很多,如:蹦蹦(1934年《泰东日报》也写称“蹦蹦”)、双条、对口、双玩意、小秧歌等等。二人转一名是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丽定。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歌、东北大鼓、皮影、相声、梆子及其它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同时融进了大量的民间笑话,不断地丰富和充实,逐渐发展为具有“唱、说、扮、舞、绝”综合技能的表演艺术。
王肯在《土野的美学》中说:“说它是戏曲,又不全是戏曲的戏曲,曲艺和歌舞的成分不少;说它是曲艺,又不全是曲艺的曲艺,戏曲和歌舞的份量较重;说它是歌舞,又不全是歌舞的歌舞,戏曲和曲艺的特点突出。”但是,从二人转的根本性能来看,它仍然是属于说表演故事的范例,正如刘辗德主编的《二人转艺术》一书中所认定的那样,二人转是“彩扮的一男一女两个演员,又唱又说又扮又舞,跳进跳出地表演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因此,二人转应该归属于曲艺艺术中的“走唱类”。载歌载舞、说唱结合是它的突出艺术特色,同时还具有生活气息浓烈、滑稽俏皮的艺术品格。可以说,它是东北民间文学、音乐、舞蹈、表演及语言的一座宝库。是东北人民生活、性格的剪影和智慧创造力的结晶。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为一树多枝,分为单、双、群、戏四种。单:称单出头,由一个人表演,如《洪月娥做梦》、《王二姐思夫》、《丁郎寻父》等等;双:称.二人转,是二人转的母体形式。由两个演员用“分包赶角”、“进出变换”的方式描绘情景、刻划人物、载歌载舞、说说唱唱地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西厢》、《蓝桥》、《双锁山》、《杨八姐游春》等等;群:为多人表演的群唱、群舞、坐唱等,如坐唱《处处有亲人》;戏:称拉场戏,是在两个人表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旦、丑等角色分工的代言体小戏。如《包公赔情》、《.一大妈探病》、《摔三弦》等等。二人转讲究“唱、说、扮、舞、绝”五功。“唱”是由唱腔曲牌和小帽、小曲两大类组成。“说”叫“说口”,艺人们说:“会不会说口,就看你肚子里有没有”。说口,分为套口、零口、专口、杂口。套口:又称成口、套子口、故事口。这类说口,基本都是有一定情节,有一定内涵寓意的民间口头语言文学。题材和内容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笑话、谜语等等;零口:又称疙瘩口。是艺人们在演出中即兴创作的“抓口”;专口:又称定口、连口,与二人转故事内容有关,上、下装紧密配合,不得随意改动;杂口:是一些与故事正文无关的说口,如“小数子”、“绕口令”、“谜语”等,
杂口中也包括一些不可取的“荤口”。例举一段.一人转《马前泼水》中的套口:(丑):我真不明白,蛤蟆叫唤的声音咋那么大?(旦):它肚大嘴敞发音就大。(丑):肚大嘴敞,那大竹篓子肚大嘴敞,它咋不发音呢?(旦):它不是竹子嘛,竹子不发音。(丑):竹子不发音,那笙管笛箫都是竹子,它咋能发音呢?(旦):那不是有眼能吹才发音嘛。(丑):有眼就能发音,筛子还有眼呢,它咋不发音呢?(旦):那筛子不是扁扁的嘛,扁扁的就不能发音。(丑):那大锣还是扁扁的,一敲铛铛直响。(旦):大锣当腰有个脐儿,一敲打中间那脐儿就响。(丑):我们家那口锅中间有脐儿呢,敲它咋不晌呢?(旦):那不是生铁的嘛,生铁的就不那么响。(丑):谁说的,我们家半拉那棵大树下,有个大钟一敲,咣咣咣三响。(旦):那不是把它挂起来了嘛,挂起来一敲就响。(丑):那秤砣还绑钉挂着呢,我多咱敲它也不晌。旦):那秤砣不是生铁蛋子嘛,它昨能响呢?(丑):当兵的扔手榴弹,那不也是生铁的嘛,咣咣的把人都面呼了,还响的没有边呢!(旦):那里头不是有药嘛,有药才能响呢。(丑):有药能响,药铺里尽是药,它咋不响呢?旦):那药要都响了,你还敢进药房吗?(丑):说了半天我没你口才好,咱们还是唱一段《马前泼水》看谁抢板夺字,词清句明,你先取个调吧。“扮”指表演。
二人转的两个演员,称为“一副架”;男角下装、丑角,女角称上装、旦角、包头;二人转的表演是靠扮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做到“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是一种神似”的模拟与表演。“舞”为舞蹈。二人转是载歌载舞的讲唱故事,基本舞蹈动作来源于东北秧歌中的各式舞蹈,“绝”为“绝活”。是类似杂技表演艺术中的独特技能。如各式“抛绢”、“转扇”、“竹板花”等等的高难动作。
总之,二人转是一门具有独特性质的综合表演艺术,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东北大地上的腊梅花,可东北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东北人民有着鱼水相依的切亲情,正如艺人们说的:“不隔语,不隔音,更不隔心。”
J825;I0
A
1005-5312(2016)05-0167-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