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陶瓷青花的气质美
王歌林刘甜甜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青花与白瓷的搭配历经千年,其悠久古朴的历史和独自带有的清新典雅的气质是釉下彩绘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美,这种独有的气质体现在其形态各异的笔法以及浓淡变化的色调上。釉下青花在窑火的神秘之手的作用下,变换着独自所有的发色,向众人展示其各种姿态的气质美。
青花;陶瓷;气质美;发色
青花,淡淡优雅的一抹青,在白瓷的衬托下单纯美好,精致细腻,清新淡雅,青花与白瓷一搭配就以过了千年,其悠久的历史使得自身透露着一种古朴的气息。同时每一种装饰都有属于自己的格调,泼墨式的青花颜色浓淡的变化、精致装饰的线条劲度的转折起伏,都自有气韵,形式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缔造出属于自身的专属境界。
秦锡麟老师的作品风格具有浓重的民间气息,青花瓷具有自身独有的韵味。而我们所说的其自身的民间风格在其运笔技法上有所体现。“超技巧的民窑艺人,在落笔之前要对整幅画的效果在心中有一个大致构想,好像画面己浮现在眼前,并对即将开始的创作程序有个大概的实施程序,成竹在胸、意笔在先。他们的情感是高度主观的,强烈的情感冲动使他们不拘泥于固有的程式、形式的规范和经营的法度,运笔时轻重缓急、虚实强弱、抑扬顿挫、节奏韵律都有如交响乐的节奏与旋律。他们创作的画面十分注重客观物象的动态,追求形态的神韵,线条潇洒而有力度,有的画面人物的肢体也不相衔接,形象很概括,有的花卉、图案只是抽象概念性的,但它们的动势姿态是连成一气的,充满活力,给人一种形不全而神全的遐想,达到神韵逼真的艺术效果。”①这种装饰风格的表达更使人感受到其情感的丰富,生命的活力。其挥洒的笔法一气呵成,如同舞动的青春,使花朵显得朝气蓬勃。再者,简洁流畅的笔法更体现了其简单朴素的美,正如道家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本色之美"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思是说自然朴素是一种不可比拟的美,一种理想之美。”②再者,如王锡良的山水青花瓷,简单的几笔写意的山水描绘,给人一种国画的意境之感。国画的意象化特征明显,在被引用于陶瓷之上,更有韵味,体现了传统瓷艺之美,又是另一种表现美的方式。而与之相对应的王清丽老师的青花花鸟作品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其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笔法则显得更为细腻、精谨,相比较洒脱而言的另一种风格,所表现的花鸟行神兼备,栩栩如生,这种崇尚自然真实之风用青花表现出来画面格调显得更加清新淡雅,意境幽深。
青花的蓝渗透于白瓷釉面之上搭配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所表现出的典雅气质,在青花单纯的色调上表现着,这色调如同看惯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后的一份清雅,像炎热夏季里的一阵清凉之风,给人以舒怡和快慰。青花瓷传达着这一抹蓝所具有的意境,气势,并且带给人以宁静的心境。青花料直接绘制在素坯之上施釉烧成,这种釉下装饰使青花似乎是直接与泥结合经过火的炼化浑然一体,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从青花的发色可以体现出每一件青花瓷所具有的不同气质。
“青花瓷的蓝,是一种很美的蓝,给人以鲜明之感,所以对其呈色有“苍翠”、“浓艳”、“娇翠欲滴”等词形容。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单一的蓝色,因为在作为着色剂的钴土矿中,还含有铁,锰等其他的着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带一点绿意的饱和蓝色。也微带一点紫韵。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除“典雅”、“隽永”、“柔和”、“淡雅”等观感之外的另一优点,即色彩的淳厚、丰富、含蓄,而不是一种肤浅单调的色感。俗话说料分五色,由于钴土矿来源的不同,画家们的用法不同,在加上釉料、烧成气氛、操作方法的不同,致使各个历史时期青花都呈色出不同时代的色泽,每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的发色都是不同的,直至今日青花料的品种就有十多种以上。”③康熙早期为灰蓝色偏深,中期为翠蓝色,晚期青花蓝色浅淡。康熙青花用“分水”将青钴料调制成不同浓度,因而绘制出深浅不同的色泽,人称“青花五彩”层次多的达七到九层。这是其他朝的青花瓷所不能企及的。雍正青花发色,有以下几种:(1)色浅淡,深沉略有晕散,与康熙五十年后色相似;(2)色灰暗,有的釉面作云蒙状;(3)青翠,色调鲜艳稳定;(4)色浅淡,多见于淡描青花。其不同的色泽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特色,淡蓝色,清雅秀丽;浓蓝色,浑厚浓艳;鲜蓝色,漂翠鲜明,艳而不俗。通过窑变之手使这一抹‘蓝’变换着无穷的魅力,散发着其它多彩所不具有的神秘气息。蓝白的搭配让人内心感到轻松、沉静,这大概也是青花瓷的风采所在。
神秘的窑火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一件瓷器经窑火的炼化,产生成品的过程。其期盼的心情在烧成的过程中萌发。经过高温烧成,其釉色由黯淡无光变为异彩纷呈,这一特质在釉下彩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同时,这种在釉下素胎上直接绘制青花的工艺技术要求极高,烧成之后青花的发色取决于笔法的流畅性以及分水等的技法要求,因坯体的吸水性强,在分水的的时候,其量的掌握,宁多勿少,另外,青花写意性的的表现也需如此。“用色“宁薄勿厚”。在陶瓷坯体上作画与宣纸不同,在宣纸上颜色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坯体上作画完成后烧出来的效果,如果颜色过厚,它会和表层釉面产生反应,出现“陷釉”、“棕眼”等工艺缺陷,影响釉面美观,而达不到釉下彩瓷光滑、晶莹的视觉效果。”④青花瓷这种分水技法不仅影响着其烧成后发色的的质量,更是为了传达其自身意境所必须具备的。
注释:
①陈海燕.论秦锡麟现代民间青花的审美[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②王长平.论道家美学对民间青花画风形成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3(06):60-61+57.
③盖亚新.论陶瓷青花的单纯美[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④许来军.釉下彩瓷装饰技艺浅谈[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02):57-59.
J527
A
1005-5312(2016)05-002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