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吴翔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对于考上大学的贫困生给予了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优惠政策,为他们顺利完成大学期间的学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确保这些贫困学生能够毕业。但除了给这些学生经济上的帮助意外,同时,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贫困”,如果这些大学生无法得到正确引导,那么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家庭问题,学生的寝室矛盾,最终导致这些大学生的正确发展,所以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也已经成为了高校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大学生;贫困;心理问题帮助措施
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贫困”指的是人在心理和人格特征上出现的一些负性变化,是对一些问题不能恰当对待而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并不等同于心理疾病。“心理贫困”现象并非某一个特殊群体所特有,只要是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贫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贫困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贫困”问题,指的是贫困生在经济压力下由于自身心理调适不当而导致不能恰当认识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一些负性变化,影响自身的正常发展。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中存在“心理贫困”的现象最为突出。相对于贫困生经济条件上的贫困,“心理贫困”带来的问题更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关注。综合来看,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归纳。
(一)自我认知上的自卑心理
由于这种心理问题往往发生在家庭经济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贫困山区或者是国家级贫困村,本身在当地都属于经济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在当地大多数人的经济条件都是差不多的水平,然而到了读大学以后,他们的经济条件上就会有所对比了,比如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着装方面会显得比他人寒酸、落伍,在课余时间的兴趣爱好上,单调无味,然后就是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上面,都会觉得不如家庭条件好的,从而导致一些自卑的心理。
(二)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贫困生心理状态上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在其行为上的延伸与呈现。自卑、敏感、焦虑、偏执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会不自觉地处于紧张的状态,与人接触时自我防御心理过强,而且对其他人的言行与评价特别敏感,从而会很容易形成自己情绪与情感上的强烈波动,造成贫困生的人际关系普遍紧张。人际交往的挫败感会让贫困生丧失与人交往的自信,将自我封闭起来,形成一种内向、封闭、孤僻的性格,这种性格让贫困生在心理上自我封闭,行动上消极社交,给周围人一种独来独往、难以交往的印象。所以,很多贫困生都存在人际交往面狭窄、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没有知心朋友的问题。这种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一方面会加重贫困生精神上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很多校园突发事件的诱因,如高校中的自杀与他杀事件有很多是由于人际关系上的紧张。
二、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贫困生因受家庭的期望迫切希望能够靠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同时就在这种心理上无形给自己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迫使他们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坚强,逼迫自己学习,然而有很多这样的同学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学习效率,反而降低了学习质量,长期以往的话,导致自己的内心有一种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长时间的影响其心理状态,久而久之的会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的同学甚至会自己把自己关在寝室里不敢去上课,或者自己躲在某一个角落,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看到他们最失败的一面,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会认为这是社会的不公平,然而会选择去报复社会的这种心理问题。三、如何帮助这些贫困生走出这些心理问题
首先,对这些有问题的大学生要加强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某些方面去鼓励他们有证明他们自己能力的地方,比如说这些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会吃苦耐劳,那么在一些活动上可以突出他们,让这些同学能够让自己有一种存在感,让大家都知道他在同学们心目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样可以给这些同学找到他们的信心,让他们首先摆脱掉内心贫困这个问题。然后就是加强对贫困生的人格教育,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人格。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是指导人外在活动的内在指针。残缺、亚健康状态的人格是贫困生最大的敌人,帮助他们塑造自信自强、乐观豁达、团结协作、宽容理解的品质,形成自身独立健全的人格。
最后就是建立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大部分学校每年都会进行贫困生认定,对于这些学生要做到全面了解,首先要从他们提交上来的档案和资料,其次就是从身边的同学去了解这类学生的平时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是否是与他们提交上来的材料符合一致,最后让同学们进行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投票,做到对这些学生的公平对待。
B844.2
A
1005-5312(2016)02-0285-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