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孙子兵法》看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132
林立华

  (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300131)

  从《孙子兵法》看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林立华

  (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30013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构筑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军事殿堂,是我国古代兵学最杰出的代表。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它虽然是一个局部的大战役,但其胜利与否却影响着全国战局,毛泽东主席在平津战役中用兵的出神入化,是政治与军事的完美结合,是局部调动全局的战略奇迹,是孙子兵法运用于战争中的成功典范。本文就从以下几点谈谈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孙子兵法;平津战役

一、从“慎战”原则看平津战役的战略部署

“慎战”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慎战”既是指要慎重的对待战争,重视战争,既晓战争之得,也要明白战争之失。“慎战”思想贯穿《孙子兵法》全文始终,是孙子军事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孙子兵法》开篇《计篇》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以不审慎对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在平津战役中遵循“慎战”的军事原则,依照客观条件允许的程度,采取尽可能的严密计划。当得知蒋介石有令傅作义南撤的企图,同时傅作义又有西退绥远的迹象后,便认为如敌人固守平津,对我军就地歼灭最为有利;如敌人放弃平津,我方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是敌人加强了南线,对我今后作战不利。为此,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制定出对傅系“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作战计划,目的就是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北平、津、张地区就地歼灭,不让蒋介石加强长江防线,以加速全国解放的进程。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部署,东北野战军秘密隐蔽入关,与华北军区部队协同对傅作义集团巧妙的实施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切断其南撤、西逃之路。将傅作义集团抑留华北地区后,中央军委又适时制定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部署,既先打新保安、张家口,再攻取天津,最后夺取北平的作战计划。可以说,平津战役的辉煌胜利,与战前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周密计划与部署是密不可分的。总之,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制定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过程中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不断调整自己的作战部署,做到了“因敌变化而胜”,最终赢得了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

二、从“取敌之利者,货也”看平津战役中解放军的激励措施

“取敌之利者,货也”就是说想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善于激励部队;要使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善于奖赏士兵。因此,在车战中,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首先夺得战车的人,并且把车上的旗帜换成自己的旗帜,派出自己的士兵夹杂乘坐;对俘虏的兵卒要优待和供养他们。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强大的道理。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广泛开展了立功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在当时,由于处于战争环境,我军颁发和制作奖章、纪念章没有统一的规定。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我军的物质条件大大改善,奖章的材质和形制也较以前讲究。特别是解放了许多大中工业城市的东北解放军奖章种类和质量,在全军居领先地位。对有功者,多以精神鼓励,如将英雄模范事迹记入功劳簿。在精神鼓励的同时,也提出“有功报功,论功行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过,这时候的物质奖励,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在平津战役中,有17个单位受到兵团的嘉奖,其中有10个单位还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有92个单位受到了纵队的奖励,其中东北野战军67个,华北军区部队有25个,涌现出多达200多名战斗英雄和功臣。为了表彰这些单位和个人,部队采取授予锦旗的方式激励他们。这对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平津战役中的地下党组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说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孙武认为“知己知彼”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先决条件。

  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水网密布,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一直被天津守军号称为“固若金汤”。如果不掌握敌人的具体情况,作出完善的攻城计划,我军即使胜利也将付出很大的牺牲。在天津战役开始前,我们拿到一张详细的敌人城防图,对各条街道在什么位置,敌人在哪,碉堡在哪,天津周围的情况等了如指掌。这样仗就好打了。地下党对天津战役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们通过多条线索,组织党员投入战斗。据不完全统计,当时解放军得到的城防图有8份,是由几个中共地下党组织分头送来的,为获取天津城防图,就有20多名地下党员投入其中。他们足智多谋、机敏干练、舍生忘死周旋于敌穴之中。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讲军曾说:“天津是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打下来的。”

四、从“上下同欲者胜”看平津战役战场上的相互配合团结共战

“上下同欲者胜”是指作战中,上下要同心,相互配合,团结共战,始终把实现共同的作战目标当做最终任务。

  在平津战役中,为了赢得人民的解放,将帅协同决策用兵,军民团结作战支前,无论是中央军委、平津前线总前委、各兵团各纵队指挥员,还是各基层指战员,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在平津战役中,罗荣桓非常重视东北、华北部队的团结问题。他说华北部队装备比我们差一些,生活水准比我们低一些,纵队司令员才有一匹马。我们的生活水准要向他们看齐。要自觉的注意,照顾友邻兵团。他和谭政还一起专门起草了《平津作战的政治动员令》,特别强调团结友军、遵守纪律、力戒骄傲,要求各部队教育干部战士主动地团结华北兄弟部队,充分发扬我军友爱互助精神,在发生争执与纠纷时,不论有理无理,均应忍耐、退让,检讨自己,原谅对方,宁可自己吃亏,不可因此伤害对方感情。在两军团结方面,华北部队也表现了很高的风格。林彪进驻蓟县孟家楼不久,聂荣臻和罗瑞卿专程来到了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对东野入关作战表示欢迎,并主动和他商量华北部队与东北部队如何具体配合作战的问题,询问东野入关后,在后勤供应方面有什么困难需要华北军区给予解决的。在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首长率先垂范和要求下,团结友军的思想开始在基层部队中蔓延开来。两个军区部队说到了,也做到了,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团结”二字。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认为要取得革命成功,除了党和军队内部团结一致外,我党我军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援,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平津战役中,参战人员众多,就地取给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物资运输成为重中之重。人民群众利用民间的大车、小车、手推车或人背马驮,随着大军远征,以保障百万大军的粮草供给,平津战场上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车轮滚滚支前画面。铺路架桥,运送伤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平津战役共动员民工2154万人,共修路7000余公里,架桥372座,出动担架2万余副,小车2万辆,大车38万辆,牲畜100万头,运粮3.1亿斤。不仅如此,大量物资的募集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华北的冀东、冀中、北岳等地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供给东北野战军军粮、马料、马草等。尤其是冀东,虽招灾歉收,但为保障战场急需,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广大人民群众节衣缩食,争交公粮。从1948年10月起3个月的时间里,全区共筹集军粮1.3亿多公斤、食油40万公斤、食盐50余万公斤、猪2万头、马料2500万公斤、马草3000余万公斤,以及其它大量的生活物资。

  平津战役的大获全胜正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得以充分并恰当地运用的结果。毛泽东主席与孙武一样,在指挥上十分强调和高度重视要善于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不仅为新中国的解放提供了范例,也将永远彪炳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册。

  H315.9

  A

  1005-5312(2016)02-0272-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