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浅析传媒人的媒体素养
姚夏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身边充斥着千千万万的信息,其中不乏垃圾信息。作为媒体人,如何加强媒体素养,明辨优劣,提升业务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正能量,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本文阐述了媒体素养的现状和需求,分析了传媒人应坚守和所需的媒体素养,总结了媒体素养提升的意义。
传媒人;媒体素养;传媒品质;媒体责任
一、媒体素养
无论你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办公室,无时无刻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媒体信息,我们每天都存在一个媒介的环境中,所以人们所具备的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延展,这种素质超出了我们原来认识到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如今时代的媒体素养还应该包括人们对报纸杂志、电视、手机、广播等媒介中获取、了解、提取、判断和质疑的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及身边所发生的情况的感知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及动手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这也意味着是我们传统思维正在发生转换。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要求我们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素养,那就是媒体素养。作为一个传媒人,更加应该注重自己媒体素养的完善和培养。媒体素养,就是我们传统素养的扩展,它包括了传媒人对不同形式的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之外批判地看待现代各种媒体的信息的能力,还包括自身专业素质及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媒体素养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让更多的传媒人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专业能力,成为有思想有态度的媒体人。它是现代传媒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发展现状及时代需求
媒体素养研究的历史既是文化观发展的历史,也是媒体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现代媒介素质教育从英国兴起,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壮大。它是根据传播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也不断涉及到了美学、新闻学、艺术等多学科的理论文化知识。所以从它兴起开始,就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特点,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性。国外的许多传媒学者或者教育学家对媒体素养教育做了大量的研究。相与之比较而言,我们中国的媒体素养教育学科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中国在飞速的发展,我们有着很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有数量颇多的传播媒体,但是如何认识媒体素养教育,了解媒体素养教育的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引进媒体素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进入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教育的面前。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的一种延伸和提升,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这种素养和能力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渐渐被发掘,在当今媒体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我们都是生活在被各种信息包围的世界里。而且这种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和以前完全不同。随着影视媒体和大众传媒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媒体对现代文化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媒体也迅猛发展不断冲击中国媒体市场,通过媒体素养教育,让我们传媒人具有拥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媒体素养,使得所有的传媒人成为耳聪目明的收讯者,这对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三、传媒人所需要的媒体素养
(一)态度与责任1.明确的行业观念。一个人的行业观念是由媒体人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媒体人,就是这个行业的一部分,并不仅仅是一个职员。一个专业的媒体人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业观念,找准传媒行业和工作的结合点。身为传媒人,要从心底真诚的热爱这个行业,喜欢这个行业,想方设法的融入这个行业。对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优势有着充分的了解。要对这个行业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能够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为行业提供发展的思路和调整的策略。对不利于行业的舆论,要敢于去伪存真。对不利于行业的言论,要敢于正面应对,着眼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揭示真相,消除误解。
2.执着的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每个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结合本身行业的特点,进行出色而准确的进行判断分析,找到之间的联系和结合点。然后更好的去运用到工作中去。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不懈的走下去,坚持自己心里的那份热忱。还有,现代传媒必须要不断的创新,不同的方式方法要不断融合,即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要加强他们的联系,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水平,高标准、高品位、高素质地完成新闻宣传工作。
3.完善的社会责任。开展传媒人员思想教育建设,不可以只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还要不断加入一些符合时代特点的与时俱进的新的创新方法和形式。让其更行之有效的融入到职业道德的教育中。引导大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我们现代传媒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勇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摆事实,找不足,认真负责的对待工作上的问题。
(二)业务与素质
1.独到的行业视点。传媒人在工作时应该具有独特的专业视角和想法,还要有独到的眼光,对一件事情要进入深入的剖析,要以小见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去看待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趋势。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再由深见浅,将这个事件对行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深入透彻的揭示出来。
2.过高的政治素质。对于正在加入或者即将加入传媒体行业的年轻人,一定要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让他们在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可以在思想道德水平上有一个夯实的基础。坚定他们的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发扬传媒人的职业精神。实践证明,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传媒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坚守传媒舆论这块思想阵地的唯一要务。是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媒体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接受党的领导,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为传媒事业做出贡献。时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3.熟稔的传播规律。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正在被我们赋予着越来越多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更新换代,是一个新旧更替的过程。现代网络出现了很多的新的媒体形式,微信、微博大行其道,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可以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自媒体。网络的高科技平台也给他们架构了最合适生存的环境。不同的媒体形式在这里快速的更新换代。传统媒体从业者就更需要改变方法,使其能快速的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规律。而这也要求传媒人要不断学东西,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新的科技运用方法。让自己的知识处于最新的状态,适应这个行业发展的要求。媒体人作为这个社会发展的有效助力,我们只有充分的掌握各种技能,不断地学习和发现,才可以在这样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激励与监督
1.完善鼓励机制,激发媒体人工作中的内在活力。社会不断发展,大批优秀的年轻传媒人进入到了传媒的各个领域,在具备了新生血液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他们与老员工的薪资待遇有一定的差距,尤其面临社会活动和家庭支出时明显感觉出了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传媒人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薪资水平有待提高,不断加强和完善激励机制,是保持传媒人积极主动激发工作兴趣的重要保证。
2.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广大的媒体机构在解决传媒人薪资待遇低下的问题后,还应该加强传媒人的职业道德监督与培养的工作,以提升传媒人的媒介修养。传媒人具有专业的媒介素质,熟悉传播技巧和大众的心理,在社会中呢,媒体人也是占据了信息传播的话语权和制高点。所以,传媒人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明确工作职责,杜绝媒体资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在媒体机构内部和宣传部门也要组织建设一套成熟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传媒人的管理。通过自律及他律的教育和约束,加媒体人的自律意识、自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提升媒体人媒体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媒体素养的提升意义
媒体人的媒体素质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比较综合、全面的过程.新的媒体形式为我们传统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调整接受的过程要很快地完成以外呢,还要掌握新的技能和技术。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媒体层出不穷,媒体形式不断地变换,但是传播受众对内容的需求一直没有变化。媒体教育是在现今社会的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媒体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传媒人的媒体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媒介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此外,媒体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通过接受媒体素养教育,才能了解媒体语言、媒体信息技术,懂得媒体再现现实的特性,反思媒体信息的意义,分析媒体组织和传播影响及效果,同时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当传媒人在心智上能够穿透媒体所建构的迷障,才能不被无用的媒体信息所左右,才能拥有个人自主能力去分析选择媒介传播信息内容,进而通过理性思维与对话去影响、督促媒体改善其传播内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因此,正是媒体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中国媒体能否做大做强。
[1]查迎新.行业媒体人必备的素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3.
[2]徐影.加强媒体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和创造力[J].商业经济,2012(11).
[3]郭士飞.媒介融合对媒体人的素质要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7).
[4]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播,2003(01).
[5]朱月.全媒体人才的技能结构与综合素质研究[J].科技传播,2014(20).
[6]吴建新.浅析媒体人的媒介素质与媒介素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5(04).
[7]孙卫国,祝智庭.媒体素养教育:现代教育新理念——国内外媒体素养教育概览[J].电化教育研究,2006(02).
[8]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9]佘燕芳.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10]张学波.我国媒体素养教育发展策略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
G206
A
1005-5312(2016)02-0250-02


最新评论